皮质肌肉相干的影响因素及康复应用

来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质肌肉相干(CMC)是了解大脑皮质如何控制肌肉运动,以及评估大脑运动皮层与相关肌肉之间功能耦合的一种工具,在康复评估的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从CMC的定义出发,概括了CMC在α、β与γ等3个主要频带的频率分布特征;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总结了作用力水平、年龄和病理状态等因素对CMC的影响;在CMC的应用研究方面,着重介绍了其在脑卒中以及其他运动障碍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最后论述了有关CMC研究中的一些局限性,同时就CMC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可改进与探索之处,以期为相关的康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手段.
其他文献
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过程中发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较为罕见.作者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1例HICH治疗过程中出现CVST病例,提示临床医师HICH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加重,需警惕CVST.HICH治疗过程中,甘露醇和止血药物使用不当可能是发生CVST的病因,抗凝治疗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
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但支架内再狭窄(ISR)是术后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其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需要神经介入医师综合评估支架术后ISR的发生风险.该文就ISR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临床治疗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运动功能是人类存活、劳动及对外交流的必备功能,但常因疾病或意外而受损甚至丧失.脑卒中即是运动功能损伤的疾患典型,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成年人第一致残疾病.而传统康复训练难以诱导患者主动操控肢体的皮层·肌肉耦合,尤缺镜像神经元与神经可塑机制配合,导致康复效果受限.近年来,采用基于脑-机接口(BCI)等新兴人机交互技术的运动神经反馈训练(NFT)新方法,能使患者中枢神经信息量化可视与肢体运动真实可感,促进整体神经传导通路与运动功能全面按意愿主动修复与重建.通过综述脑-机交互运动训练的神经反馈基本原理,结合目前基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卒中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我国卒中疾病负担有增长的态势.卒中作为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筛查、干预效果显著.近几年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取得初步成效,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发病率由2005年222/10万下降至2019年201/10万,但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2019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人口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至
利用微状态分析方法,在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EEG)尺度上探究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正常儿童(TD)在脑机制上的差异.根据Cartool中的准则和不同微状态类别的数目对于被试者EEG数据的解释程度,确定微状态类别的数目为4;使用原子化与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分割出个人水平和组水平上的微状态类别,分别标记为微状态A、B、C和D.然后根据这4类微状态的地形图和EEG数据各时间点的GEV相关性,将数据拟合回EEG数据,最终得到微状态时间序列,提取时域上的参数特征,比较ASD组和TD组的差异.选取的时间参数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