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o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培养感情,驱动主动学习热情
  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喜欢你,甚至崇拜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因为有了情感基础,学生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二、增加表扬,提高主动学习动力
  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那些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可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取得的进步,都应该表扬,而且要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点点进步和成绩,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应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学习就不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而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学习的劲头就更足。对于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对他们不断激励,鼓励他们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勇攀数学高峰,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功也要进行表扬,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更主动地学习。
  三、转换角色,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同时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讲授“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我用了一个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有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这个故事很快引起了学生的激烈反映。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这个故事讨论,然后自己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组织的作用,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发现规律,效果远比单纯的讲解好很多。
  四、用活课本,提供主动学习材料
  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习经验,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教师必须用好教科书,把教科书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材料,学生通过对教材的主动学习积累学习经历,增加知识积累,构建更新的知识结构。
  用活课本的前提是立足于课程标准。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是灵活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并且尽可能的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更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在讲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我问他们:为什么我们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斜穿过篮球场呢?理由很简单,就是我们都在找最近的路,当我们把食堂和教学楼看成两点时,斜穿过篮球场的这条线段是最短的。如此,学生就能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他文献
美一直是人们的追求,教学也不例外。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从而使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美、感受作品的情感美、欣赏作品的形象美、理解作品的思想美,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与高尚的审美情操。  一、语言之美,.赏心悦目  文学美首先表现为语言美。从《诗经》到《离骚》,从汉之大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再到现当代的诗与文,语言之美似乎给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都平添了一层诗意。贾
期刊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对于高中生来说,词汇量直接影响到阅读理解与写作。不管一个人的语法学得多好,不管他的发音有多标准,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他就无法用这门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因此,词汇量的积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指导学生掌握识记单词的科学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词汇的功能与应用,所以,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
期刊
逻辑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在中学数学中,逻辑思维表现为对数学结论、法则的推导和用一些法则、公式、性质来解题。逻辑思维是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它不但是中学生学习和获得知识的必备技能,更是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推理出某种结论,比单纯告诉他们结果要重要。那么作为教师如
期刊
近年来学校的水泥篮球场、排球场和其他项目的水泥运动场地不断地增多。与木质地板和三合土场地相比较,水泥场地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保养、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水泥场地硬度大而弹性差,再加之有些练习者没有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术,因而运动损伤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状况,在水泥场地上进行教学与训练时注意以下几点:  1、应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这是预防和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前提。通过运动
期刊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加强诵读,新课标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第一句话都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标还倡导“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语文教学中朗诵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的过程是一个人全方位的感悟自得的过程,是一个‘入乎耳,箸手心,布乎四体,形乎动
期刊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主动地探求和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做好演示实验呢?  一、确保演示实验成功  成功的演示实验令人信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失败的演示,即使第一次失败,也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许多
期刊
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养已教师和学校的一个难题,这个群体又成为寄宿生的主力。他们完全脱离了亲人的监护,整学期滞留在学校,于是学校单方面承担教养、教育、教学和监护的责任,已使学校教育的难度、重度和责任性倍加增重。笔者经过对会宁县第四片区寄留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写成了赘言就教于同行。  1.学校要创设优美、科学、安全、舒适、具有现代童话色彩和儿童情趣的校园环境,优化学习、成长环境。建立三位一体
期刊
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式,加强对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实现自己的兴趣,才会朝着兴趣的方向去努力发展。但并不是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对某事产生兴趣。研究表
期刊
知识的获得与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然而,农村学生阅读兴趣不广,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它们失去了阅读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壤。我从事农村教育多年,不能不深思:怎样才能让农村学生进入到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呢?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期刊
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辉。无论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还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对人类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发挥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深挖文化史内容,弘扬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  一、辉煌的科技文明给我们以强有力的民族自豪和自尊  我国古代的科技文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