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国家政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境外反华势力和一些宗教势力利用网络舆情方式和我们争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的阵地与控制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打响。云南省由于处于边疆地区,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复杂,因此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也比较复杂、敏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论文探讨了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宗教渗透的渠道、内容、方法、影响、危害和对策研究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网络舆情;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安全
一、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
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特定的物质关系的观念(理论)表现,又直接构成了人们特定的思想关系和特定的精神生活本身。意识形态安全指的是有利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目的且被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不受威胁的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随着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手段突破了以往单一、封闭的个体限制,变成了开放、自由的传播系统,媒介载体既涵盖了传统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又囊括了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其覆盖面、受众群体都是最全最广的。随之而来的情态是: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各种媒体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在逐步加剧,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国的“和平演变”和意識形态渗透,传统手法是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西方国家常以宗教、人权、“中国威胁论”等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新世纪,西方主要转变为网络渗透、边疆民族渗透、思想意识形态渗透等。当前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传播政治谣言和动员群众的“颜色革命”已经改变了南斯拉夫、苏联、格鲁吉亚、乌克兰、埃及等国家政权;“阿拉伯之春”已经使得伊拉克、埃及、利比亚、突尼斯、叙利亚等国家处于动荡慌乱之中。目前西方国家仍然坚持“冷战”思维,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强了,手段变换了,他们“要用互联网影响几亿中国的青少年来板倒中国”(美国前驻华大使语),在此背景下西方反华势力就是要制造一些障碍来遏制我们,因此未来中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将是长期的,手段将会出现新变化,西方将把赌注寄托在互联网和民族地区大学生上,网络和大学生将是中外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境外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和宗教渗透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二、国外反华势力利用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宗教的渗透,形势严峻
第一、云南省情比较复杂,为网络舆情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方便第一云南民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云南是个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有26个民族,民族众多,错综复杂。民族的跨境性:跨境民族有16个,主要有傣族、壮族、佤族等,分别与越南、泰国、老挝等国家接壤。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叉性: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叉交织在一起,许多少数民族都信仰宗教,例如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傣族是全民信仰佛教,怒江州内的傈粟族、少数民族怒族等这些少数民族除了信仰原始宗教以外,还信仰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各个民族和各个宗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宗教派系的多元性:比如云南的基督教就有10多个派系:内地会、循道公会等;此外还有毒品的泛滥性、经济的落后性、交通的闭塞性、民族的认同性等特点。
第二、云南省民族的和谐性。虽然云南民族和宗教多元化,但是云南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最和谐的一个省。例如在滇西北,你可以看到原始宗教的天主教牧师祈祷祝福、巫师击鼓做法事、基督教的唱诗班唱赞美诗、和谐相处的景象和佛教寺庙的香火旺盛。
第三、云南是连接东南亚的桥头堡。由于云南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与东南亚、南亚交往的重要桥梁;由于云南的边境线长,进出国境管理宽松,随着云南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增加,进出国境者增多。有阳光也会有阴影,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改革开放了,国门打开,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会进来,这就让境外反华势力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庸俗腐败的生活方式等进行渗透和影响提供了方便。
(二)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思想意识形态情况分析
信息化时代,各种社交软件上发布着形形色色的信息,通过网络不经意间就传播给大学生,同时,敌对势力也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的传播,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的辨识能力是衡量我们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大多数大学生不假思索照单全收各种媒介信息或觉得在学习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意识形态斗争或认为仅仅只有文化交流无所谓意识形态渗透,那就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反之,如果大学生都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都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则说明教育效果较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云南民族地区高校而言,大学生的辨识能力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受多民族因素、多元文化因素、宗教与边境问题等因素影响大,如果对鱼龙混杂的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缺乏敏锐观察力,就会给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值得肯定的是,云南民族地区高校普遍注意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加强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对各种信息能够做到辩证分析,同时也能够注意到生活学习中西方意识形态和错误价值观的渗透现象。 (三)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挑战分析
在新世纪,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大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西方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手段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利用快捷、便利、虚拟、低成本的网络工具向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可能是其主攻方向。
第一、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带来极大的挑战 意识形态较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要用互联网影响数亿中国年轻人来扳倒中国”;舆论认为“香港占中”和“港独”是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实施“颜色革命”的一次预演,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表明西方反华势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比较严峻的。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生价值观、党和国家政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和政治价值观直接决定和影响今后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政治价值观多样化、喜欢网络沟通等特点。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途径,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上表达了大量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以及政治感情、政治信仰、政治心理等思想意识形态的内容;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既可以传播党中央和政府的声音,也可能传播政治谣言和小道消息,网络传播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生产了巨大的冲击。
第二、云南省的民族与宗教问题比较复杂,更加容易受到網络舆情的渗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区,民族众多,宗教信仰错综复杂,跨境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文化认同等,容易交流和理解,因此从文化认同角度来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更容易受到境外意识形态的渗透。
第三、网络舆情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的危害 如果放任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那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可能生产混乱、弱化、丧失或改变;边疆安全将受到严重挑战和威胁;或者可能出现“藏独”、“疆独”、暴力恐怖和其他民族分裂活动更加猖狂,可能导致国家和民族分裂。
三、抵御和防范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的对策与建议
在云南民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尤为严峻,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妄图使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变色、变质。高校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我主要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并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定性访谈,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尝试为加强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一)加强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经验推广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和宗教和谐有利于维护我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有利于抵御境外反华势力对我民族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宗教渗透等破坏活动,有利于巩固云南边疆的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确保国家安全。 在思想上,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要提前谋划,政府要重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要预防境外反华势力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破坏活动。 在预防和反击策略上,我们就是要和“他们对着干”,建立意识形态传播的预警、评估和反馈的制度;以“四个自信”抵消西方散布的社会主义失败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消西方的普世价值观。
(二)加强网络建设
在网络建设上,政府要过滤和屏蔽具有反动内容的意识形态内容、政治言论、黄赌毒等。在舆论的话语权上,要牢牢控制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特别是微博、微信、QQ通信等自媒体的话语权。当前我国自媒体网络(QQ、微信、微博等)出现大量的有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谣言和负面内容,因此急需构建有效的网络审查和预警制度。
(三)重视“两课”课程建设
针对西方把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攻方向放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上的策略,我们要加强高校“两课”重视与建设,牢牢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改进“两课”的 教学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大学生的头脑,政府和高校部门要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和主阵地,要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加强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的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抵御西方宗教节日对大学生的影响,比如在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之时学校开展文艺活动、免费放映爱国主义电影等。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我们建议将每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的诞辰日设为中华民族的“伟人节”,作为法定假日放假一天,组织纪念毛泽东诞辰和民族传统活动,以抵消西方宗教节日圣诞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艾兵有,伍家旺.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1);
[2]李树燕.国家建构与跨境民族认同—基于云南跨境民族研究.理论月刊[J],2011(06);
[3]唐锦宗《试论云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思想战线,2007(5);
[4]陈路,和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8(S1);
云南省昆明市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650000
关键词:网络舆情;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安全
一、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
意识形态既是人们特定的物质关系的观念(理论)表现,又直接构成了人们特定的思想关系和特定的精神生活本身。意识形态安全指的是有利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目的且被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不受威胁的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随着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手段突破了以往单一、封闭的个体限制,变成了开放、自由的传播系统,媒介载体既涵盖了传统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又囊括了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其覆盖面、受众群体都是最全最广的。随之而来的情态是: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各种媒体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在逐步加剧,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国的“和平演变”和意識形态渗透,传统手法是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西方国家常以宗教、人权、“中国威胁论”等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新世纪,西方主要转变为网络渗透、边疆民族渗透、思想意识形态渗透等。当前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传播政治谣言和动员群众的“颜色革命”已经改变了南斯拉夫、苏联、格鲁吉亚、乌克兰、埃及等国家政权;“阿拉伯之春”已经使得伊拉克、埃及、利比亚、突尼斯、叙利亚等国家处于动荡慌乱之中。目前西方国家仍然坚持“冷战”思维,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强了,手段变换了,他们“要用互联网影响几亿中国的青少年来板倒中国”(美国前驻华大使语),在此背景下西方反华势力就是要制造一些障碍来遏制我们,因此未来中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将是长期的,手段将会出现新变化,西方将把赌注寄托在互联网和民族地区大学生上,网络和大学生将是中外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境外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和宗教渗透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二、国外反华势力利用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宗教的渗透,形势严峻
第一、云南省情比较复杂,为网络舆情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方便第一云南民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云南是个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有26个民族,民族众多,错综复杂。民族的跨境性:跨境民族有16个,主要有傣族、壮族、佤族等,分别与越南、泰国、老挝等国家接壤。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叉性: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叉交织在一起,许多少数民族都信仰宗教,例如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傣族是全民信仰佛教,怒江州内的傈粟族、少数民族怒族等这些少数民族除了信仰原始宗教以外,还信仰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各个民族和各个宗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宗教派系的多元性:比如云南的基督教就有10多个派系:内地会、循道公会等;此外还有毒品的泛滥性、经济的落后性、交通的闭塞性、民族的认同性等特点。
第二、云南省民族的和谐性。虽然云南民族和宗教多元化,但是云南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最和谐的一个省。例如在滇西北,你可以看到原始宗教的天主教牧师祈祷祝福、巫师击鼓做法事、基督教的唱诗班唱赞美诗、和谐相处的景象和佛教寺庙的香火旺盛。
第三、云南是连接东南亚的桥头堡。由于云南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与东南亚、南亚交往的重要桥梁;由于云南的边境线长,进出国境管理宽松,随着云南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增加,进出国境者增多。有阳光也会有阴影,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改革开放了,国门打开,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会进来,这就让境外反华势力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庸俗腐败的生活方式等进行渗透和影响提供了方便。
(二)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思想意识形态情况分析
信息化时代,各种社交软件上发布着形形色色的信息,通过网络不经意间就传播给大学生,同时,敌对势力也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的传播,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的辨识能力是衡量我们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大多数大学生不假思索照单全收各种媒介信息或觉得在学习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意识形态斗争或认为仅仅只有文化交流无所谓意识形态渗透,那就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反之,如果大学生都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都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则说明教育效果较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云南民族地区高校而言,大学生的辨识能力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受多民族因素、多元文化因素、宗教与边境问题等因素影响大,如果对鱼龙混杂的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缺乏敏锐观察力,就会给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值得肯定的是,云南民族地区高校普遍注意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加强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对各种信息能够做到辩证分析,同时也能够注意到生活学习中西方意识形态和错误价值观的渗透现象。 (三)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挑战分析
在新世纪,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大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西方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手段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利用快捷、便利、虚拟、低成本的网络工具向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可能是其主攻方向。
第一、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带来极大的挑战 意识形态较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要用互联网影响数亿中国年轻人来扳倒中国”;舆论认为“香港占中”和“港独”是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实施“颜色革命”的一次预演,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表明西方反华势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比较严峻的。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生价值观、党和国家政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和政治价值观直接决定和影响今后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政治价值观多样化、喜欢网络沟通等特点。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途径,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上表达了大量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以及政治感情、政治信仰、政治心理等思想意识形态的内容;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既可以传播党中央和政府的声音,也可能传播政治谣言和小道消息,网络传播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生产了巨大的冲击。
第二、云南省的民族与宗教问题比较复杂,更加容易受到網络舆情的渗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区,民族众多,宗教信仰错综复杂,跨境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文化认同等,容易交流和理解,因此从文化认同角度来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更容易受到境外意识形态的渗透。
第三、网络舆情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的危害 如果放任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那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可能生产混乱、弱化、丧失或改变;边疆安全将受到严重挑战和威胁;或者可能出现“藏独”、“疆独”、暴力恐怖和其他民族分裂活动更加猖狂,可能导致国家和民族分裂。
三、抵御和防范网络舆情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的对策与建议
在云南民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尤为严峻,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妄图使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变色、变质。高校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我主要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并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定性访谈,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尝试为加强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一)加强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经验推广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和宗教和谐有利于维护我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有利于抵御境外反华势力对我民族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宗教渗透等破坏活动,有利于巩固云南边疆的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确保国家安全。 在思想上,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要提前谋划,政府要重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要预防境外反华势力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破坏活动。 在预防和反击策略上,我们就是要和“他们对着干”,建立意识形态传播的预警、评估和反馈的制度;以“四个自信”抵消西方散布的社会主义失败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消西方的普世价值观。
(二)加强网络建设
在网络建设上,政府要过滤和屏蔽具有反动内容的意识形态内容、政治言论、黄赌毒等。在舆论的话语权上,要牢牢控制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特别是微博、微信、QQ通信等自媒体的话语权。当前我国自媒体网络(QQ、微信、微博等)出现大量的有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谣言和负面内容,因此急需构建有效的网络审查和预警制度。
(三)重视“两课”课程建设
针对西方把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攻方向放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上的策略,我们要加强高校“两课”重视与建设,牢牢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改进“两课”的 教学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领大学生的头脑,政府和高校部门要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和主阵地,要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加强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的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抵御西方宗教节日对大学生的影响,比如在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之时学校开展文艺活动、免费放映爱国主义电影等。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我们建议将每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的诞辰日设为中华民族的“伟人节”,作为法定假日放假一天,组织纪念毛泽东诞辰和民族传统活动,以抵消西方宗教节日圣诞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艾兵有,伍家旺.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1);
[2]李树燕.国家建构与跨境民族认同—基于云南跨境民族研究.理论月刊[J],2011(06);
[3]唐锦宗《试论云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思想战线,2007(5);
[4]陈路,和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8(S1);
云南省昆明市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