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人红是非多”,高考满分作文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部分教师学生膜拜神化高考满分作文,以其为至尊法宝,然而这未能为高考满分作文遮风挡雨,其依旧遭遇到各界的质疑与声讨。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高考满分作文呢,笔者认为高考满分作文固然存在“套板”嫌疑,但其蕴含的实用价值也不容忽视。本文以高考满分作文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几点启示为主要内容,重新审视高考满分作文,还原高考满分作文的本真面目。
关键词: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水平;实用价值;启示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176-02
“高处不胜寒”,高考满分作文从诞生到公布于众,真可谓波澜起伏,“荣辱”与共。其在受到部分教师学生的热情追捧的同时,也饱受着各界的枪林弹雨般的质疑与批判。又是一年高考时,我们更应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高考满分作文,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为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服务。
本文主要以全国卷I 2001年到2011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为依据,分析总结其所蕴含的营养价值和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笔者认为高考满分作文无一例外地具备了以下一点或几点要素,这几点要素是其获得满分的法宝所在,也是对提高作文水平的几点重要的启示。
一、扎实的语言功底
古人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然而并非所有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真情实感的结晶,因为可借鉴的间接情感不一而足。但真情实情感的缺失并不妨碍满分的取得,原因在于语言的光彩夺目为其博得众彩。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写作中唯一表达思想内容的媒介。因此,充分提高语言媒介的水平,是优秀佳作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从全国卷I2001年至2011年的部分高考满分作文来看,其语言无不具备以下一个或几个特点:
(一)引用名人名言或古典诗词
名人名言、古典诗词,不仅具有说服力、体现了作者学识的渊博和积累的丰厚,更为文章语言增添了色彩与闪光点,使语言更显凝练优美。如2010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丹墨莲梅》中对古语的引用“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不仅为提出本文的论点服务,更突显其语言的精炼与深厚的语文修养。但是,切忌名人名言、古典诗词的随意堆砌、滥用和误用。
(二)妙用修辞
运用修辞是美化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排比、比喻、拟人是高考满分作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三种修辞手法,几乎每一篇高考作文中都运用到了这三种修辞手法。众所周知,排比可以增强语气,使音韵和谐优美,同时使语言整饬有力。如2010年全国卷I的满分作文《职责—永不凋零的花》一文在开篇就摆出三个排比句“将士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国泰民安时依旧艰苦训练;白帆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风平浪静时依旧鼓足勇气;蜜蜂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丰衣足食时依旧辛勤工作”,凝练精准的语言不但显示了作者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奠定了全文铿锵有力的感情基调,而且紧扣题意为下文提出全文的论点做了良好的铺垫。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我的哭泣》中作者将自己的孤独无助比作一粒投进大海的石子;再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为自己导航》中的三个比喻句——家庭是一串长长的箭头,学校是一盏盏指示灯,社会是一位规定航线的老人。高考满分作文中屡见不鲜的比喻修辞手法,使难状之物如在眼前,使难明之理易于阐发。相比比喻而言,拟人的修辞手法则更是备受作者青睐,拟人使文章的情感充沛真实动人并且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易于产生共鸣。有许多的高考优秀或满分作文直接以人称代词“她”、“它”或“我”作为叙述的主角,赋予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读来使读者倍感亲切。如2010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的成才之道》直接让主人公“孙悟空”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自己的成才之道,不仅体现了作者想象力的丰富,构思奇特,同时使主人公的形象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三)仿用文言文
继200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之后,掀起了一股作文题材“古代化”、语言“文言化”的流行之风,并经久不衰。即使这股流行之风评论界褒贬不一,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体现了中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掌握与传承,反应了中学生高超的语言技能,尽管有的文章与历史事实有所偏颇。如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弦音漾处羽扇摇》、2010年满分作文《大同世界,焉能忘本?》等都是以其精炼的“文言文”的言语方式和对历史事实的引用而取得满分,当然满分的取得是与丰厚的积累、深刻的理解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分不开的。
二、巧妙的构思布局
构思向内体现着作者思想的深度,思维的多维,向外表现为结构的安排、题材的选择、文体的选用等。因此,往往仅有独具匠心的构思就能取得高分。如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两份信》就是以其独特的文体形式脱颖而出;如2005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爱心永驻”三幕剧》以戏剧形式展现三个经典的关于“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的爱心故事,不仅形式独特,而且内容翔实生动,具有舞台情境感;再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成长大学实录》以招生简章的形式充分利用所给定材料,引起读者对文章主旨“诚信”的深思。
三、丰实的素材内容
以上所谈都是关于高考满分作文的形式之美,但形式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素材的丰富多彩也是满分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素材的新颖
新颖的素材不仅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与时俱进,新鲜充满活力,更能发人深省,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使其印象深刻。如2007年的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袋鼠族忧思录》,首先此文的题目一开始便激起了读者的兴趣,紧紧抓住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其次,开篇作者对“袋鼠族”这一新名词的起源及词义的变化的详细解释更是显示了作者眼界的开阔,知识的广泛及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正因为这一点,此文获得了满分,然而这不并代表此文完美无缺,从某一老师对此文的点评——大处落笔往往容易导致内容空洞。而这篇文章直写当代教育与国家前途的关系,落笔相当大,但是因为形象地引入了“袋鼠族”这一概念,文章并不因“大”而显得“空”,我们可以看出其真正的借鉴意义所在。
(二)素材的广博
但凡高考中的满分作文都具有广征博引的共同特点。其素材范围之广泛,从古到今,从中到西,内容之典范而恰当,表述之凝练而精准,无一不体现了考生的良好的语文素养。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日作文,有许多的学生,苦于没话可说,无事可叙。关于此点,高考满分作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归纳,勤于积累,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学过的课文就是一个丰盈的素材库。比如越王勾践的成功之道、司马迁的励志精神、屈原的爱国精神、李白杜甫的人格魅力、鲁迅的民族精神等等举不胜举。如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当他逝去的时候》从全新的“勇于挑战强者”的视角表达了对荆轲的钦佩之情,此文不仅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而且独创视角,写出了新意。因此,只有高质量的解读课文,才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才不会面临“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一个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广泛积累课外资源
课本资源的积累对于应付高考当然能起到一臂之力,但要想取得高分,需广泛积累课外的素材。这样才能体现一名考生知识的广度、对于知识兼容并包的胸怀及整合素材的综合能力。如2009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让凝固的音乐流动起来》中所引用的素材不仅涉及中国伟大建筑师贝聿铭而且包括了著名印度女建筑师哈尔德及著名美国女建筑师玛格丽特·希尔芬迪。仅此一点,便显示了作者知识涉猎的广泛和思维的灵活性,凸显了其与许多考生的不同之处。
综上所述,尽管高考满分作文的语言、结构、内容等要素不断遭受社会各界的非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高考满分作文确实蕴含着不可替代的显示着当代中学生深厚的语文修养及体现了教育应然目标的优秀品质,而且以上所总结的几点诚然体现了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也是我们提高写作的水平的着力点。因此,对于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应宽容公正地对待它,既不一味地批判,也不盲目崇拜模仿。
参考文献:
[1]王睿.古诗文积累与高考满分作文[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154-155.
[2]秦香连.写出高考满分作文的条件初探[N].学知报,2011-06-20.
[3]杨振威.高考满分作文让我们读懂了什么[N].桂林日报,2008-06-22.第2卷第3期Vol.2,No.3
关键词: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水平;实用价值;启示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176-02
“高处不胜寒”,高考满分作文从诞生到公布于众,真可谓波澜起伏,“荣辱”与共。其在受到部分教师学生的热情追捧的同时,也饱受着各界的枪林弹雨般的质疑与批判。又是一年高考时,我们更应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高考满分作文,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为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服务。
本文主要以全国卷I 2001年到2011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为依据,分析总结其所蕴含的营养价值和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笔者认为高考满分作文无一例外地具备了以下一点或几点要素,这几点要素是其获得满分的法宝所在,也是对提高作文水平的几点重要的启示。
一、扎实的语言功底
古人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然而并非所有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真情实感的结晶,因为可借鉴的间接情感不一而足。但真情实情感的缺失并不妨碍满分的取得,原因在于语言的光彩夺目为其博得众彩。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写作中唯一表达思想内容的媒介。因此,充分提高语言媒介的水平,是优秀佳作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从全国卷I2001年至2011年的部分高考满分作文来看,其语言无不具备以下一个或几个特点:
(一)引用名人名言或古典诗词
名人名言、古典诗词,不仅具有说服力、体现了作者学识的渊博和积累的丰厚,更为文章语言增添了色彩与闪光点,使语言更显凝练优美。如2010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丹墨莲梅》中对古语的引用“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不仅为提出本文的论点服务,更突显其语言的精炼与深厚的语文修养。但是,切忌名人名言、古典诗词的随意堆砌、滥用和误用。
(二)妙用修辞
运用修辞是美化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排比、比喻、拟人是高考满分作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三种修辞手法,几乎每一篇高考作文中都运用到了这三种修辞手法。众所周知,排比可以增强语气,使音韵和谐优美,同时使语言整饬有力。如2010年全国卷I的满分作文《职责—永不凋零的花》一文在开篇就摆出三个排比句“将士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国泰民安时依旧艰苦训练;白帆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风平浪静时依旧鼓足勇气;蜜蜂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丰衣足食时依旧辛勤工作”,凝练精准的语言不但显示了作者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奠定了全文铿锵有力的感情基调,而且紧扣题意为下文提出全文的论点做了良好的铺垫。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我的哭泣》中作者将自己的孤独无助比作一粒投进大海的石子;再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为自己导航》中的三个比喻句——家庭是一串长长的箭头,学校是一盏盏指示灯,社会是一位规定航线的老人。高考满分作文中屡见不鲜的比喻修辞手法,使难状之物如在眼前,使难明之理易于阐发。相比比喻而言,拟人的修辞手法则更是备受作者青睐,拟人使文章的情感充沛真实动人并且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易于产生共鸣。有许多的高考优秀或满分作文直接以人称代词“她”、“它”或“我”作为叙述的主角,赋予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读来使读者倍感亲切。如2010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的成才之道》直接让主人公“孙悟空”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自己的成才之道,不仅体现了作者想象力的丰富,构思奇特,同时使主人公的形象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三)仿用文言文
继200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之后,掀起了一股作文题材“古代化”、语言“文言化”的流行之风,并经久不衰。即使这股流行之风评论界褒贬不一,但这并不能否认其体现了中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掌握与传承,反应了中学生高超的语言技能,尽管有的文章与历史事实有所偏颇。如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弦音漾处羽扇摇》、2010年满分作文《大同世界,焉能忘本?》等都是以其精炼的“文言文”的言语方式和对历史事实的引用而取得满分,当然满分的取得是与丰厚的积累、深刻的理解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分不开的。
二、巧妙的构思布局
构思向内体现着作者思想的深度,思维的多维,向外表现为结构的安排、题材的选择、文体的选用等。因此,往往仅有独具匠心的构思就能取得高分。如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两份信》就是以其独特的文体形式脱颖而出;如2005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爱心永驻”三幕剧》以戏剧形式展现三个经典的关于“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的爱心故事,不仅形式独特,而且内容翔实生动,具有舞台情境感;再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成长大学实录》以招生简章的形式充分利用所给定材料,引起读者对文章主旨“诚信”的深思。
三、丰实的素材内容
以上所谈都是关于高考满分作文的形式之美,但形式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素材的丰富多彩也是满分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素材的新颖
新颖的素材不仅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与时俱进,新鲜充满活力,更能发人深省,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使其印象深刻。如2007年的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袋鼠族忧思录》,首先此文的题目一开始便激起了读者的兴趣,紧紧抓住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其次,开篇作者对“袋鼠族”这一新名词的起源及词义的变化的详细解释更是显示了作者眼界的开阔,知识的广泛及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正因为这一点,此文获得了满分,然而这不并代表此文完美无缺,从某一老师对此文的点评——大处落笔往往容易导致内容空洞。而这篇文章直写当代教育与国家前途的关系,落笔相当大,但是因为形象地引入了“袋鼠族”这一概念,文章并不因“大”而显得“空”,我们可以看出其真正的借鉴意义所在。
(二)素材的广博
但凡高考中的满分作文都具有广征博引的共同特点。其素材范围之广泛,从古到今,从中到西,内容之典范而恰当,表述之凝练而精准,无一不体现了考生的良好的语文素养。不管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日作文,有许多的学生,苦于没话可说,无事可叙。关于此点,高考满分作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归纳,勤于积累,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学过的课文就是一个丰盈的素材库。比如越王勾践的成功之道、司马迁的励志精神、屈原的爱国精神、李白杜甫的人格魅力、鲁迅的民族精神等等举不胜举。如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当他逝去的时候》从全新的“勇于挑战强者”的视角表达了对荆轲的钦佩之情,此文不仅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而且独创视角,写出了新意。因此,只有高质量的解读课文,才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才不会面临“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一个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广泛积累课外资源
课本资源的积累对于应付高考当然能起到一臂之力,但要想取得高分,需广泛积累课外的素材。这样才能体现一名考生知识的广度、对于知识兼容并包的胸怀及整合素材的综合能力。如2009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让凝固的音乐流动起来》中所引用的素材不仅涉及中国伟大建筑师贝聿铭而且包括了著名印度女建筑师哈尔德及著名美国女建筑师玛格丽特·希尔芬迪。仅此一点,便显示了作者知识涉猎的广泛和思维的灵活性,凸显了其与许多考生的不同之处。
综上所述,尽管高考满分作文的语言、结构、内容等要素不断遭受社会各界的非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高考满分作文确实蕴含着不可替代的显示着当代中学生深厚的语文修养及体现了教育应然目标的优秀品质,而且以上所总结的几点诚然体现了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也是我们提高写作的水平的着力点。因此,对于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应宽容公正地对待它,既不一味地批判,也不盲目崇拜模仿。
参考文献:
[1]王睿.古诗文积累与高考满分作文[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154-155.
[2]秦香连.写出高考满分作文的条件初探[N].学知报,2011-06-20.
[3]杨振威.高考满分作文让我们读懂了什么[N].桂林日报,2008-06-22.第2卷第3期Vol.2,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