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题 顾文体 思想优先 语言支撑(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_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组提供了如下作文题的命题思路: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文、论述文、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我省高考作文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又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我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形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我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我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的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从这个表述看,命题者是希望引导考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的。这个意思,我们应该尊重。但是,从题目看,毕竟又和去年的写作要求不同。去年是明确要求考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今年只是使用了两个关键词:思考、评说。所以,今年在文体上我们就不能像去年那样一定要写成论述类文章,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忽略试题上的提示,这两个关键词是指向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的,我们在阅卷上又必须有所体现。
  2017年6月10日至19日,笔者参加了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阅卷。虽说第N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但却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今年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今年浙江省的高考阅卷工作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和突出。
  试评之前,作文大组确定了今年阅卷的评分标准,主要强调两条遵循原则:
  第一,尊重试题。这不仅因为试题是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编制的,更重要的是,考生在考场上是面对这个题目写就的作文,我们打分,不尊重试题是不应该的。
  第二,联系考生实际。我们确定打分标准,要从我省大多数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为此,确定今年的作文应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评价:第一,审题;第二,文体;第三,思想深度;第四,语言。
  打分采取“综合判断,分等参照”的原则,评判一篇作文,在确认是当场写作的作文后,首先应该从总体上综合打分,看它属于哪一档的文章。作文组把一篇作文在基础等级分上分为四档:
  第一档50—60;
  第二档42—49;
  第三档36—41;
  第四档36分以下。
  在评估一篇文章时,首先要能够把它定位在某一档中,然后,确定其最后的准确得分。同时,还一再强调,反对打保险分,好的作文应该大胆给予高分,差的作文也要毫不手软地往低分打。
  这个作文题要求考生理解作家的话。三本书的说法,第一本书是指平常我们都在阅读的书籍,第二本书是指生活,也可以说是社会实践。这样的理念其实我们古代就有,所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把社会实践说成是读“无字之书”,其实是一种文学性的比喻,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讲过这个话,这比较好理解。但“心灵之书”,却是卢新华的“创造”。作家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说:
  “它们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书籍,而是三本大书。一本叫有字的书,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当然,也可以是一本叫‘书本知识’,一本叫‘自然与社会’,一本叫‘自己的心灵’。”而如果遇到有对佛学感兴趣的朋友,我也会对他们说:“一本是‘文字般若’,一本是‘实相般若’,一本是‘心灵般若’。”
  很明显,经过作家自己的解释,这三本书的说法就合理多了。“心灵之书”意指阅读自己的心灵,这既是了解自己的内心,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反省。然而,题目中只出现三本书的说法,而无进一步的解释,就可能给一部分考生带来困惑。网上就有人质疑,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在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又冒出一个心灵之书来,让人感到逻辑混乱。其次,有字之书是指我们常看的纸质书,无字之书就是一种比喻,读无字之书是指社会实践,这个还比较好理解,而心灵之书是更隐晦的一种比喻,这就增加了考生审题的难度。
  对今年作文题的审题,我们应该适当放宽,尤其是心灵之书这个概念,大致是说自我反省、精神层面的追求、精神修炼等等,如果有其他解释,能说得通的,都算对。当然,也不能离本意太远。在改卷时如遇到考生不一样的解释,我们需要和组长、副组长一起讨论,如果还不能确定,可以提到复查组讨论确定。
  根据前述,作文组对审题提出这样的分档标准:
  第一档(55~60分)对“三种书”理念及相互关系有准确的理解和阐释,并有较深刻的思考与评说。
  第二档(50~54分)对“三种书”理念及相互关系有较准确的理解和阐释,并有一定的思考与评说。
  第三档(45~49分)对“三种书”理念及相互关系有较准确的理解和阐释。
  第四档(40~44分)对“三种书”理念及相互关系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阐释。
  第五档(36~39分)对“三种书”理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不清晰。
  今年还有一种情况,考生如果只讨论一本书,该打多少分?因为题目没有规定必须把三本书综合起来看,所以只写一本书也可以。但是,这个作文题又是统一的,三本书应该统一起来,才能准确理解。从这个角度,我们规定,作文必须先从理解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入题,再转到对一本书的讨论。然后根据作文的质量,正常給分。如果作文一开始就只讲一本书,应该适当扣分,一般在49分以下打分。
  以上五档的区分是指审题。从实际情况看来,绝大多数的考生“对作家看法的评价”没有顾及,所以,作文中能够表达出对作家看法评价的寥寥无几。
其他文献
夜逐渐静了,越发黏稠。窗棂处传来的沙沙雨声,像奶奶毛衣上细细密密的针脚,一下下穿梭在心上。明日回故乡。我那记忆里眉清目秀的村庄啊。  返程极快。仿佛只看了一眼远山,脚下的路就颠簸起来。拐过这片竹林,就是老屋。手不由得攀上车窗,轻轻描摹。许久未见,故乡瘦了。小叶樟佝偻着,细碎的短发掉了一地;老屋枯坐在干涸的井旁,盼那风雪夜归人。  安顿一夜。鸟雀尚未睁眼的清晨,听到田野的呼唤,再也睡不住。沿着黄土径
期刊
“铃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按时响起,我们期待已久的周三作文课终于到了。  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老师的手里仅拿了一个钥匙一般大小的U盘!这小小的U盘里,得装了多少美丽的事情啊!心中只剩下期待,不禁抿嘴微笑着。  我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手指的地方,轻轻一点,一篇作文呈现在我们眼前——《纸梯》。“纸梯”,顾名思义,是用纸做的梯子嘛。文中的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我不像别的父亲,是铁梯,能够帮助你向
期刊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
期刊
不需说阿宝从田间登上璀璨舞台,也不需说旭日阳刚登上春晚舞台,草根文化早已给我们带来太多惊喜。但是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各种杂志中,总有人说,阳春白雪的世界容不下草根文化,并以此呼吁草根文化。恕我直言,身为浩浩荡荡亿万草根大军中的一员,我觉得这种呼吁近乎可笑。毕竟草根草根,风吹又生。  所谓草根文化,就是指群众性的、基础性的文化;所谓精英文化,就是指小众的、高雅的文化。单从定义上就可以发现,草根人群在数
期刊
要求分析  今年的作文题目由原来的相对封闭性转向较为强烈但是又不绝对化的开放性。首先我们来审题,看题目中有哪些限定条件:  ①“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材料中给出了十二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恰恰是当代中国的缩影与表征,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进步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考生能认识到这一点,那文章立意则不难把握。命题人在题干中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这样的
期刊
时间先生:  翻开相册,凝望着一张张记载着往昔欢乐与痛楚的泛黄的相片,“光阴似箭”“逝者如斯”“白驹过隙”等词语层层叠叠地在脑海中涌现。时间先生,你真是一位神偷,从每个人身上偷走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却让人浑然不觉。只有当某些承载过往的物证——比如眼前这些照片——提醒了我们,我们才会顿觉一种失窃之后的切肤之痛。  人们常常用“韶华”“流光”“锦华”来形容你从我们身上窃走的宝物。最可恨的是,你在盗
期刊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等膾炙人口的名篇都是其代表作。  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是真实、淡泊、超然的。他在文中多次谈到这种态度:“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个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抢行情,争座位;才能真诚地写出自己所感受的那点生活,
期刊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生活的乐趣全在过程里面,而目的只是在长长的过程之后一秒钟的高潮。如同登山,登顶那一刻固然可以狂喜,但攀登的过程也是能让人感到充实和快乐的。其实不论在山腰还是在山顶,都有精彩的内容。山顶并非比山腰的景色美,在山腰至少还有一种向上的动力,一种向上的期望。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
期刊
月亮弯弯挂在天空,在缥缈的浮云里若隐若现,犹如蝉翼般透明。在阳台上的我看到了这个景象,不禁又回忆起了上周刚刚结束的语文课。  上课了,老师推门而入,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下面这首诗。想必大家也预习了,那这首诗主要描写什么呢?”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月亮。”“那作者的感情谁知道呢?”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发现没有人反应,要求我们齐读一遍。齐读时,有的同学很大声但目光呆滞,有
期刊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前段时间,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正方观点:为在校女生穿汉服点赞  1.女生穿汉服是一种个性之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可以穿“韩流”服饰,我当然可以穿汉服。  2.女生穿汉服亦是普及中华服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