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戴口罩、打疫苗仍有效

来源 :康复(健康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mnbmnbmnbm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来的国内四次疫情,均与德尔塔有关rn5月广东广州 2021年5月21日,广东省广州市报告了国内首例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的确诊患者,这也是中国首次应对德尔塔毒株带来的社区传播.广东省采取了强力的防疫措施,并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及重点区域封闭管理,所以这次疫情没有扩散出广东省,且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被清零,合计感染170人.
其他文献
慢性支气管炎好发于冬春季节,咳嗽痰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由于病程长,多数患者身体虚弱呈肺气虚体质,尤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症状最为典型,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则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下面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粥疗方,供患者选用.
秋葵,多像一位美丽温婉女子的名字,但它是一种蔬菜.近几年,在餐桌上不时地吃到秋葵,初见它的时候很多人误以为是青辣椒,吃过后感觉味道真不错.rn老家有一块小菜园,我在市场上买些秋葵种子交给母亲.春天,大地渐醒,小草儿开始冒尖,母亲便将小菜园用锄头刨了刨,每隔差不多一尺,刨一个小坑,撒上两三粒秋葵种子.大约一周后,土里便钻出细细的嫩芽,渐渐长出了绿叶,当秋葵生出三四片叶子时,便施一些肥料.
期刊
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rn肉苁蓉又名苁蓉、大芸、淡大芸、咸苁蓉、地精等,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由于生长于沙漠地带,同时滋补性强,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虚弱体质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所以有人将它誉称为“沙漠人参”.rn植物肉苁蓉是多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肉质肥厚,圆柱形,黄色,被覆多数肉质鳞片状叶,黄色至褐黄色,覆瓦状排列.长1~2.5厘米,宽0.4~0.8厘米.穗状花序圆柱形,花多数而密集;花萼钟形,淡黄色或白色;花冠管状钟形,5浅裂,裂片近圆形,紫色,管部白色.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揭晓,蟾宫折桂的是生理学家大卫·朱利叶斯和神经科学家阿德姆·帕塔普蒂安.获奖的理由是:在过去的20多年间,这两位科学家分别独立发现了温度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为温度感知和机械感知提供了分子和神经基础,从而引领了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场变革,并为人类生理和疾病提供了新的见解.
期刊
上生药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年轻人非常怕冷,以至夏天还穿棉袄,被嘲笑为怪人,他为此万分苦恼.虽然做了很多检查,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转.他很失望,甚至绝望.老师得知此事后觉得很奇怪,也很同情,便给年轻人诊察了一番,之后给他开了3副中药,方中附子是主药.结果3副药还没吃完,年轻人就脱掉了棉袄,换上了短裤短袖.
期刊
近期,短时间内我三次见到芡实,次次印象深刻.rn芡实就是鸡头苞,又称刺头苞.它是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河塘,常与莲藕相伴.果实成熟,形如鸡头,鼓突多刺,花萼退化的部分状如鸡喙,故称鸡头苞、刺头苞.rn《中国药典》载:“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期刊
宝藏故事rn从首个电光机到首台钼靶X光线机rn瑞金医院放射科原主任陈克敏教授指着老照片上的复杂机器说,国人曾将X光线称为电光,当时医院的电光间(X光室)使用的就是这台X光线机.1921~1951年,放射科仅开展简单的放射诊断和治疗项目,日摄片量就达20~30份.
期刊
车前,为车前科草本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其叶、全草及子均可入药,且功用相同,为治疗高血压的良药.rn中医认为,车前性味甘、寒,入肾、肝、肺经,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之功,适用于淋证、水肿、泄泻、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痰热咳嗽等.本品甘寒而利,善通利水道,清膀胱热结,治疗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水湿停滞水肿等.《神农本草经》言其“利水道小便,除湿痹”.《药性论》言其“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促进尿素、氯化物、尿酸等的排泄,还有祛痰止咳和
期刊
Q:单采和混采分别是什么意思?rnA:单采就是一个人的采集拭子放到一个采集管中.混采是将10个人的采集拭子放到一个采集管中.混采检测结果为阴性时,代表混检的10个人都是安全的;如果混采结果出现阳性,相关部门会立即对该混采管的10个受试者进行单独隔离,并逐一重新单采进行复核,再确定当中哪一位是阳性.
期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治病防病,注重平民,普及卫生教育”写在了建院的《募捐启》中,80多年来,一代代“中山人”始终坚守并实践着这一使命和责任,逐步形成了“立体综合”的中山医院健康教育模式,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科普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深受欢迎的科普作品,科普工作硕果累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