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制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从整体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小学阶段教育存在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象,大多数小学教育依旧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主。小学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导致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淡薄,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这对学生的发展有严重的影响。本文笔者将结合目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行为习惯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意识;问题;提高对策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栋梁,只有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与法治观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进步。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没有社会经验,对道德与法治理解的也十分模糊,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法制观念,一旦他们走向极端或者犯罪的道路,那么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小学教师应该重视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当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知识教育高于素质教育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许多小学教师依旧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学生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教师更偏重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涉及培养学生的道德和素养的知识时,教师才会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适当普及相关的知识。小学教师很少给学生系统的讲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当学生产生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疑惑时,教师也很少给学生细致地讲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敷衍了事,然后继续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这种教育方法导致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淡薄,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 教师的教育思想存在问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目前,由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存在问题,他们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淡薄,对道德和法制知识掌握的十分有限,导致他们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时不能够给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细致地讲解,许多教师只是根据有关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书籍进行讲解,他们无法给学生细致剖析书籍中的道理,不能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列举实例,导致小学生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由于教师不能够端正教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态度,导致小学生也会产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他们生活不重要的心态,从而影响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无法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影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普及。
  二、 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只有提高全民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治安,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能让学生受用终生。同时,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因此,小学教育应该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 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对策
  (一) 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不便于他们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观念。例如,教师在教学环保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节假日时间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城市垃圾,让每个学生都能争当环保小卫士。在清扫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道路上的垃圾随处可见,还会发现行人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学生在清扫完指定区域的垃圾之后就能够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对那些随手扔垃圾的行人产生厌恶之情。在学生体验过环卫工人工作之后,他们就会形成将垃圾扔到垃圾桶的好习惯,面对一些随手扔垃圾的人他们也会进行劝阻,从而保持城市环境的清洁。这种实践活动更能加深学生对于道德知识的记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创设更有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自身体验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涉及道德和法治的事情,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在超市结账时要排队;在车站过安检时要遵守安检人员的指示;在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与长辈沟通时要有礼貌等。在学生列举例子时,教师要充分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 学校和家庭结合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家庭则是学生实践、体验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时,教师应该多和学生家长沟通,争取在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例如,在校期间,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对待同学要行为友善;尊敬教师;认真履行校规等。在家期间,家长应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对待长辈要有礼貌,外出活动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等。学校和家庭结合教育能无时无刻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给学生创设教学环境,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相關的实践活动,家长也要时刻督促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形成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为我国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蕊.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6(05):12.
  [2]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34.
  作者简介:
  阙初贤,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的有关事项通知》当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生活》,后续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主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的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对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加重视,更为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之一,在高考新政之下,怎样切实改变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贴合新政要求,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更为深入地探索。本文主要针对高考新政之下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高考新政;高中;思政教学;改进措施  高考新政的推出,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随着心脑血管及其他器官血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威胁日益加重,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特异性反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