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公会:关于大象公会的野心,还有些你不知道的事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g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奖理由


  大象公会不是传统媒体,亦非正流行的新媒体,它是一个以原创内容丰盈我们知识、见识和见闻的产品。大象工会的微信公号已经拥有超过40万的订阅量,大象工会的成功证明了好奇心和崇尚新知仍然是这个时代的最有价值的品质。
  大象公会的办公地点在东三环临近地铁的一栋36层公寓里。如同很多的创业公司,木质书桌、布艺沙发、绿色植物是不可或缺地激发员工创意的室内装置。除此之外,屋子里还有一只四处晃荡见人就蹭的名叫“逗号”的狗,它的名字来自于大象公会的logo—一个实体逗号和句号的组合。
  上午十一点,办公室里静悄悄的,还没有人上班。大象公会的创始人黄章晋给自己倒了一杯零度可口可乐,加冰,不含糖,他显得有点疲惫。黄章晋的工作强度总是大得惊人,作为一个当过记者、主编,有着超过十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媒体人,很难想象他还会为了写一篇大象公会的文章,连续在办公室憋三天。
  他把这归纳为性格上的缺陷:喜欢大包大揽,不懂得授权,有种强迫症好像自己不过一遍就会不踏实。2013年4月,他辞去《凤凰周刊》执行主编的职位,拉了一小帮人开始做大象公会。到10月基本成型,团队由6人组成,前《南方周末》记者沈亮作为执行主编,负责外联工作;黄章晋主导内容,决定选题和成稿。团队的所有人都会参与大象公会文章的资料搜集和写作工作。
  “大象公会不是传统媒体,亦非正流行的新媒体,它是一个以原创内容丰盈我们知识、见识和见闻的产品。很难用简短的文字介绍她。正如维特根斯坦曾说:‘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我们既不能说它是一米长, 也不能说它不是一米长,这种东西就是巴黎的米原尺。’我们希望,大象公会之于‘知识、见识和见闻’,恰如‘巴黎米原尺’之于‘一米’的标准。”公司刚成立的时候黄章晋的这段话可以说明这个前主编想干的事儿。
  这不是空穴来风也非一时激越,做一个符合自己心中调调的媒体平台,是他从2008年就开始琢磨的事业。如果你读过大象公会的文章,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文体和风格的创新,受限于媒体形式和内容设置的局限,你几乎看不到有家报纸或者杂志允许记者花上好几天时间去解释中国香烟文化里的政治或者长城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符号是怎么形成的?
  “互联网时代主编已死”,这个论断在大象公会那儿显然是不成立的。大象公会在努力保持一种品位,这个品位需要高度的编辑部意志的主导。从每周选题会的讨论方式可以看出来。开会时长不定,完全依赖当天团队谈天的兴致,兴致高了,从下午两点聊到晚上七点也是常事。开会的氛围是散漫同时富有活力的,更类似于几个朋友的沙龙聚会,每个人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挑出来,大伙儿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就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选题可能花了很多时间讨论,甚至明知道它不是一个选题,会讨论很长时间。大家把开会作为一个知识分析或者学习的过程,它不是追求效率的讨论方式,而是注重学习和交流的讨论方式。”黄章晋说,而很多有意思的点子就在这种东掰西扯中诞生了。
  很多人会把大象公会和同样鲜明的体现编辑部意志的《读库》联系起来。仔细比较,除了发布平台不同—《读库》是实体书,大象公会则基于微信公众号发布。《大象公会》的文章更强调信息量而不是人文抒情。大象公会的文章几乎没有一句话是废话,很多外约作者的一篇五千字的稿子交过来被删得不到3000字,然后再增加内容,再删,来回打磨,直到达到大象公会所认为的“信息密度”。
  
  构成传播力是决定是否执行一个选题最关键的考量标准。但首先,大象公会的员工们得对此感兴趣。逻辑很简单,不感兴趣的话这些人根本不会在会上说出来,而说出来以后,他们会想,如何构成传播力,或者换句话说,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如何和普通人日常生活产生关联?
  他们曾经收到过一篇投稿,讲日本能剧和狂言如何从低俗的舞台艺术演变成和歌舞伎一样作为代日本代表性的传统艺术的。听上去,挺有意思,多想一点会联系到赵本山的小品,“可是中国谁知道能剧呢?太小众了,选题没通过。”
  这些经验是黄章晋“慢慢磨出来的”,现在被证明是成功的,大象公会已经拥有微信订户40万,比最初他们设想的用户量高了好几倍,他们本来以为能做到六七万就可以了。黄章晋也不知道这么多用户从哪儿冒出来的,他不能准确描述他们,只能说“这些人愿意看字看多一点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认可你的逼格和调调的,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愿意转发文章,认同我们看法和文本的人。”
  去年3月,大象公会的微信公众号遭遇折叠,这是团队创业以来未曾料到的意外,毕竟,砍掉了APP以后,微信是大象公会发布内容的唯一的平台。一个拥有几十万用户的微信公众号就是大象公会全部的野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创始人黄章晋的构想里面,公众号甚至不是创业一开始想要做的,后来这变成一个门槛最低最具有操作性的选择。
  “公号的文章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个品牌它是什么样的调调,什么样的追求,而现在发的一系列文章你可以把它看做品牌形象广告,它一定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产品。”
  大象公会刚刚出了一本书,是散落在网络上的文章结集,没正式卖,从预售上看排名很靠前。“书是一种可能性的产品,万一我们还做视频呢?分各种类型的,我们也可以做人物、博物、行家、行走、历史,各种细分,都有可能。”
其他文献
作为华硕玩家国度的新成员,华硕Rampage III Gene主板拥有顶级产品的所有特性。这款X58主板之所以采用MIcro-ATX板型设计,是专为准备打造高性能HTPC的用户,以及对空间有苛刻要求的发烧友而打造。  由于定位于高端市场,华硕RampageⅢGene主板采用基于Intel X58 ICHl0R芯片组设计可以支持Inteli7 980X处理器等LGA1366规格的顶级产品。Rampa
蔡明亮  在自家地盘接受采访,蔡明亮仍抱着面对陌生人的一丝腼腆。即将携新片《郊游》起程前往威尼斯的他,被寄予了华语导演再度问鼎金狮的厚望。今年的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名单里,有一个和他颇有渊源的名字,那就是姜文。十九年前也是在威尼斯,蔡明亮的《爱情万岁》(1994)击败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摘得“金狮”。  从柏林、戛纳到威尼斯,蔡明亮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几乎把欧洲电影奖拿了个遍。这奠定了他今天处庙堂
“国砖”是发烧友对国产Hi-Fi随身播放器的戏称,虽然有些夸张,但一个“砖”字还是表达出他们对这类播放器的普遍看法——体积偏大。所以当国产Hi-Fi随身播放器代表厂商之一的飞傲推出其首款超便携音乐播放器M3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真小”。  和这两年我使用过的动不动就两三百克的随身播放器相比,M3不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堪称“迷你”。方正的长方形机身大小跟火柴盒差不多,能完全握在手掌中。40g的重量让它
从近两年各地新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考查考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点准确地记忆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共识。这就使得同学们异常苦恼,这么多零碎的知识点怎样才能记住呢?知识点无法记住,知识在脑海中就如一团乱麻,建立不了宏观的联系,更谈不上深刻的理解,而新课程高考卷恰恰在这方面又大做文章。不妨略举两例:  例1 (2010年高考文综浙江卷·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自然风貌、气候特征、人文文化等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内容,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一般不会进行太多的课外拓展,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即便是初中阶段的学
月底,朋友忽然问我:“去天安门看升旗要不要预约?”  我实言相告:“我没看过,我不知道,但我估计网上有攻略。”  几分钟后,她骇然对我说:“要凌晨两点半排队,三点多进场,四点多就升旗了——天,得一点起床还是一晚上就别睡了?”  我说:“那就别去了吧。”  她说:“这是我给孩子的一个承诺。”  去年寒假《无问西东》大热的时候,她带上初中的儿子去看了电影。孩子对清华一见钟情,誓要进入牛人的行列。  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资料更加广泛,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流水侵蚀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为例,讲述微课制作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相关教学要求的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本节微课围绕长江不同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对长江不同河
为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12年秋季开始我校全面开设选修课程。但有些老师往往无暇或无力顾及选修课程,使得选修课的教学方式陈旧,评价方式单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的教学评价主张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掌握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长。  一、多元
尊敬的李玉成会长:  王胜俊院长强调法院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大事。法院文化分会的成立体现了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各级人民法院对法院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为了更好地促进法院文化分会的工作,积极发挥分会的作用,我提建议如下: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采取在全国召开座
山西的煤点亮了别人的灯,何时才能照亮自家的道路?山西转型之惑,其实是这个时代一个具有普适和标本意义的困局。在一个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之下,一些地区与城市,在经历以能耗、环境等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非理性发展之后,都共同面临一个转型之惑。只不过,它在山西这个老“能源基地”身上体现得比较集中、突出和激进而已。  煤,对于力求转型和突破的山西来说,既是自身发展的“护身符”,更可能是制约转型进程的“紧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