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微课,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资料更加广泛,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流水侵蚀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为例,讲述微课制作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相关教学要求的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本节微课围绕长江不同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进行对比,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这些不同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如何呢?有什么区别呢?进而对所学的不同流水侵蚀作用进行总结、归纳。
二、制作适合移动学习的微课资源
1.微课学习任务单。
在制作微课前,让学生对流水侵蚀作用有大致了解,并完成以下任务。(1)对虎跳峡河谷的横剖面图进行判断。(2)有人预测数万年后虎跳峡就不在现在的位置了,这种说法可信吗?如果可信,它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3)对虎跳峡河谷的流水侵蚀作用进行分析。(4)分析三峡河段为何形成如此壮观的景观。(5)分析荆江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6)对侧蚀的影响进行分析。(7)对比侧蚀对河流凹岸和凸岸的不同影响。(8)通过所学判断哪侧河岸适合建设港口。(9)完成“三种流水侵蚀作用的比较”表格。
2.微课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1 导入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通过朗读李白的诗,回顾诗中对长江三峡景点白帝城的地势以及流水特点的描述,思考三峡河段陡峻的峡谷和流水侵蚀作用的关系。在此引起学生思考,同时产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活动2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展示长江上游虎跳峡的景观图片,提出问题:在虎跳峡河段河谷的横剖面是什么样的?这种地貌的形成和流水侵蚀作用有无关系?流水侵蚀作用的方向如何?通过三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形象地掌握流水的侵蚀作用。本节内容通过景观图的直观展示,结合问题的分析探究,让学生理解流水侵蚀作用之一——下蚀作用,理解下蚀作用的概念、方向及其影响。活动3 探究环节。讲解流水的溯源侵蚀。活动4 巩固知识,迁移应用。三峡河段的景观展示及回顾之前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归纳三峡河段的流水特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景观展示,描述荆江河段的特点,思考荆江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通过荆江河段特点描述及原因思考,讲述流水侧蚀作用;通过河流弯道示意图的講解引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通过对凹岸、凸岸的理解思考生活中河岸处建港口的问题,本环节旨在理解流水侧蚀作用及其影响;通过“河岸建港口的案例研究”掌握案例分析方法。活动5 知识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对三种流水侵蚀作用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演绎。
3.微课程进阶练习。
进阶练习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测试,一般可分为概念辨析、熟练练习和应用拓展提升等,难度由简单到难。学生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调整之后的教学内容。
三、在微课程开发应用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在本节微课程中,关于河流侧蚀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河流弯道示意图及其演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感受,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流水侧蚀作用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
2.深入理解微课和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考查教师对于微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微课实施者应当组织全体成员对微课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并对一些问题进行适当补充,建立微课程评价机制,找出不足,同时讨论改进方法,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微课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被广大地理教师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态之美,顺应当下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对相关教学要求的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本节微课围绕长江不同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进行对比,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这些不同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如何呢?有什么区别呢?进而对所学的不同流水侵蚀作用进行总结、归纳。
二、制作适合移动学习的微课资源
1.微课学习任务单。
在制作微课前,让学生对流水侵蚀作用有大致了解,并完成以下任务。(1)对虎跳峡河谷的横剖面图进行判断。(2)有人预测数万年后虎跳峡就不在现在的位置了,这种说法可信吗?如果可信,它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3)对虎跳峡河谷的流水侵蚀作用进行分析。(4)分析三峡河段为何形成如此壮观的景观。(5)分析荆江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6)对侧蚀的影响进行分析。(7)对比侧蚀对河流凹岸和凸岸的不同影响。(8)通过所学判断哪侧河岸适合建设港口。(9)完成“三种流水侵蚀作用的比较”表格。
2.微课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1 导入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通过朗读李白的诗,回顾诗中对长江三峡景点白帝城的地势以及流水特点的描述,思考三峡河段陡峻的峡谷和流水侵蚀作用的关系。在此引起学生思考,同时产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活动2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展示长江上游虎跳峡的景观图片,提出问题:在虎跳峡河段河谷的横剖面是什么样的?这种地貌的形成和流水侵蚀作用有无关系?流水侵蚀作用的方向如何?通过三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形象地掌握流水的侵蚀作用。本节内容通过景观图的直观展示,结合问题的分析探究,让学生理解流水侵蚀作用之一——下蚀作用,理解下蚀作用的概念、方向及其影响。活动3 探究环节。讲解流水的溯源侵蚀。活动4 巩固知识,迁移应用。三峡河段的景观展示及回顾之前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归纳三峡河段的流水特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景观展示,描述荆江河段的特点,思考荆江河段的流水侵蚀作用;通过荆江河段特点描述及原因思考,讲述流水侧蚀作用;通过河流弯道示意图的講解引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通过对凹岸、凸岸的理解思考生活中河岸处建港口的问题,本环节旨在理解流水侧蚀作用及其影响;通过“河岸建港口的案例研究”掌握案例分析方法。活动5 知识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对三种流水侵蚀作用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演绎。
3.微课程进阶练习。
进阶练习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测试,一般可分为概念辨析、熟练练习和应用拓展提升等,难度由简单到难。学生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调整之后的教学内容。
三、在微课程开发应用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在本节微课程中,关于河流侧蚀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河流弯道示意图及其演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感受,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流水侧蚀作用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
2.深入理解微课和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考查教师对于微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微课实施者应当组织全体成员对微课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并对一些问题进行适当补充,建立微课程评价机制,找出不足,同时讨论改进方法,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微课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被广大地理教师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态之美,顺应当下课程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