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试卷讲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类型课,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是从头逐题讲解或者是挑选题目进行讲解,但是学生并不买账且课堂和讲题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国知网》搜索“试卷讲评”,搜索结果有1134条,其中高中和初中学段的居多,而涉及到小学数学的则比较少,或者是理论为主,难以指导实践。本文从学生答题数据分析为基础就如何做好试卷讲评课的准备以及试卷讲评课的具体步骤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讲解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据分析;试卷讲评;实践;
正文:要避免试卷讲解从头逐题讲解或是挑选题目讲解,学生不买账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就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每题的分值、平均分、得分率等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老师根据这一基本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重点分析的同时,延伸发散,总结及建立同类型题目的做题模型,课后适当练习,下面结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的答题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和試卷如何讲解的实践进行阐述。
一、 整理学生答题基础数据
批改试卷后,得到学生答题各小题的得分情况,统计得出各小题的平均分、得分率等基础数据,进而进行分析。比如批改完本人任教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可以得到以下试题答题的基本数据,详见表格1-1。
二、分析学生答题基础数据
从基础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其中得分率较高的分别是第1、7、15题,得分率都是93.3%,而第14、11、10、9题的得分率则比较低,得分率分别是37.8%、48.9%、62.2%和62.2%。根据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对第1、7、15题所对应的知识点理解的比较到位,在我们的试卷讲评课上,则不需要再花时间集体讲解,只需对个别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即可,但是对第14、11题,则需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讲解,重点进行学习。对于第26、27、29、28、4、6、8、12、30、5、13、2、31、3、32、16-25、10、9题,得分率不高,但也不低的数据分析,我们知道部分学生对这些题目掌握的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对改题目理解的不到位,这个时候老师也不需要对该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可以让掌握的同学去教没有掌握的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小老师”的作用,在教别人的同时更加巩固知识点,同时让没掌握的孩子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各有收获。
三、 针对数据分析,落实试题讲解的策略
针对上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对第14、11、9题进行重点的讲解和分析。
第14题的原题为判断题“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考察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是否为正比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随着一个量的增加(减小),另一个量也在增加(减小);二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一定。回归到这道题,我们发现,第一个条件是可以满足的,也就是随着边长的增加,面积在增加;但是面积和边长的比值为边长,而边长不是固定的值,也就是不满足第二个条件,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也就是该题应该判断为错误,很多同学不能够正确判断的原因主要为不能对比值一定有较好的理解。
第11题的原题为判断题“三角形绕着一条边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考察学生对“点动成面,面动成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就是一个圆锥,但是题目所述并非直角三角形,故判断为错误,学生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进行直接操作,即可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针对试题讲解之后,做好课后巩固提升的练习
光说不练假把式,在老师进行集中讲解之后,提供考察相同知识点的同类型题目,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比如第14题提供相类似的考察正比例知识的题目:“在式子y=4x中,x和y是什么关系?”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 欧阳康
关键词:数据分析;试卷讲评;实践;
正文:要避免试卷讲解从头逐题讲解或是挑选题目讲解,学生不买账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就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每题的分值、平均分、得分率等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老师根据这一基本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重点分析的同时,延伸发散,总结及建立同类型题目的做题模型,课后适当练习,下面结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的答题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和試卷如何讲解的实践进行阐述。
一、 整理学生答题基础数据
批改试卷后,得到学生答题各小题的得分情况,统计得出各小题的平均分、得分率等基础数据,进而进行分析。比如批改完本人任教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可以得到以下试题答题的基本数据,详见表格1-1。
二、分析学生答题基础数据
从基础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其中得分率较高的分别是第1、7、15题,得分率都是93.3%,而第14、11、10、9题的得分率则比较低,得分率分别是37.8%、48.9%、62.2%和62.2%。根据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对第1、7、15题所对应的知识点理解的比较到位,在我们的试卷讲评课上,则不需要再花时间集体讲解,只需对个别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即可,但是对第14、11题,则需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讲解,重点进行学习。对于第26、27、29、28、4、6、8、12、30、5、13、2、31、3、32、16-25、10、9题,得分率不高,但也不低的数据分析,我们知道部分学生对这些题目掌握的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对改题目理解的不到位,这个时候老师也不需要对该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可以让掌握的同学去教没有掌握的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小老师”的作用,在教别人的同时更加巩固知识点,同时让没掌握的孩子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各有收获。
三、 针对数据分析,落实试题讲解的策略
针对上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对第14、11、9题进行重点的讲解和分析。
第14题的原题为判断题“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考察学生对正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是否为正比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随着一个量的增加(减小),另一个量也在增加(减小);二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一定。回归到这道题,我们发现,第一个条件是可以满足的,也就是随着边长的增加,面积在增加;但是面积和边长的比值为边长,而边长不是固定的值,也就是不满足第二个条件,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也就是该题应该判断为错误,很多同学不能够正确判断的原因主要为不能对比值一定有较好的理解。
第11题的原题为判断题“三角形绕着一条边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考察学生对“点动成面,面动成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就是一个圆锥,但是题目所述并非直角三角形,故判断为错误,学生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进行直接操作,即可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针对试题讲解之后,做好课后巩固提升的练习
光说不练假把式,在老师进行集中讲解之后,提供考察相同知识点的同类型题目,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比如第14题提供相类似的考察正比例知识的题目:“在式子y=4x中,x和y是什么关系?”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 欧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