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游戏带来的争议与思考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3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在杭州市学军小学观摩一节小学四年级体育课,由浙江省农村体育骨干培训班的一位老师上,内容是前滚翻。上课伊始,老师通过语言的导入和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花果山”情景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前滚翻教学中,采用了团身滚动、低头看天、从上往下前滚翻、保护与帮助下前滚翻和独立完成前滚翻等五个教学步骤,使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前滚翻技术。课到这里已接近尾声,就在此时。老师却组织学生进行了前滚翻接力游戏,由于好胜心强,学生在比赛中前滚翻的动作完全变了样。由此,对这堂课最后的游戏运用是否恰当产生了争议:
  1.不赞成采用游戏的教师认为:在运动技术的泛化与分化阶段,学生对运动技术还处于模糊阶段,如果采用游戏,特别是竞赛性游戏,由于学生有好胜心理。他们在比赛中就会只想争取好成绩,而忽略了技术的掌握,刚掌握的技术就会遭到破坏。
  2.赞成的老师理由有两个:一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争强好胜,喜欢游戏,不喜欢单调、枯燥的练习,如果让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进行前滚翻练习,他们的练习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二是通过游戏既能达到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又能巩固所学技术。
  思考:前滚翻接力游戏是一个专项性游戏,在本堂课中引起的争议,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运用专项游戏进行教学时存在困惑。客观地说,粗略掌握运动技术阶段。采用游戏是否合适,笔者以为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对于“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如山羊分腿腾越、鱼跃前滚翻等,学生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反之,对于“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如快速跑、耐久跑等,学生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则可以采取专项游戏。其次。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应有所区别。对于水平一、二的小学生,由于在此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因此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可以采用专项性游戏,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粗略掌握运动技能阶段,要尽量少采用专项性游戏。
  在本案例中笔者以为运用“评比性游戏”能达到此效果,因为是技评,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集中到技术上来。如: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前滚翻练习后,要求每组推选几名技术好的学生代表本组进行展示,由教师和学生评委打分,最后按得分多少排定名次。这种游戏相比于专项性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也能巩固技术。
  
  点评: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还是常态课,每个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都值得同行们思考、借鉴、学习、运用、改进,这样才更能使教学活动科学、有效。
其他文献
70岁的张大爷因支气管炎服用抗菌药加替沙星片,很快发现血糖突然升高,赶紧到医院紧急处置才将血糖降下来。  65岁的李阿姨因吃了不洁食物后出现腹泻伴发烧,在附近小诊所就医,注射庆大霉素3天,结果拉肚子治好了,但出现耳鸣及尿量明显减少,到大医院诊断为听力下降和肾功能不全。  ......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抗菌药惹的祸!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日渐衰退,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老年人容易出现
下劈腿简称劈腿,是跆拳道基本腿法之一,也是在比赛中进攻和反击的主要技术动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劈腿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逐步掌握实战技巧,具备初步的实战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与接受能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技术战术相结合进行教学。在练习中,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发展学生柔韧性与耐力性,提高学生身体灵活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一、下劈腿技术教学    1.动作过程    
自2004年我省进入高中课改以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的过程中,突出的重点就是单元教学的实施,在单元教学中最感困惑的是选项教学内容如何和单元教学的目标设定挂钩。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有了一些体会,愿与同行们共同深入探讨。    一、单元教学的特征    单元教学模式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学中,但那时的单元教学与新课程所提出的单元教学是有着本质不同的。现在先来研究一下
今年是我第一次上一年级小朋友的课,他们是第一次上正规的体育课。刚刚离开了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但是,他们还没有脱离幼儿的一些习性。上体育课的时候,无论是集合排队还是进行内容的学习,总是有意无意地喜欢相互抱抱和拉拉手,特别喜欢肢体上的接触。由于我也刚走上教师的岗位,对于学生这样的行为,我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慢慢地纠正。后来,发觉这样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我思考着有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