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在校表现也千差万别。他们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在生活、学习、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班主任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留守儿童,无论地域、不分贫富,努力切断贫困传递,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机会实现个人梦想。
关键词:留守儿童 关爱 成长
分析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在校表现也千差万别。他们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監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在生活、学习、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生活困难问题。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是因为农牧业收入微薄而贫困,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其次是学习问题。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而监护人往往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要针对留守儿童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有时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再次是心理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学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农村学校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探索的同时,也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就是用爱心浇灌留守儿童,而不是倾力打造。
一、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
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对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从心理上感受到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让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洞察学生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二、做感情的传递者
主动与学生家长和监护人联系。班主任要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电话,既介绍孩子的情况,又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表现优秀或者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把他们的一点一滴进步都向他们的父母转达时,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这样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在乎他人。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遇到这种情况,我依然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然后用欣赏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留守儿童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赏识教育让孩子觉醒。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了孩子的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为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这些活动来弥补了亲情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激发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主动给别人帮忙,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四、加强日常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主动看书、预习、阅读;常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多角度多举措加强常规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排除一些潜在的不利影响,让留守儿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们把心思更多地用到学习上来。要做到这一点,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切断一切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源。比如,加强对学生手机的管理。加强上网引导,让“留守儿童”学会用网络学习知识。
其次,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班主任除了自己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学生外,还要经常性地在课外进行巡视,发现学生有违反纪律的现象要及时予以批评指正,日常的严格要求,将有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第三,开展班级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互助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进而将这种互帮互助延伸到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让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关爱 成长
分析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在校表现也千差万别。他们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監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在生活、学习、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生活困难问题。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是因为农牧业收入微薄而贫困,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其次是学习问题。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而监护人往往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要针对留守儿童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有时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再次是心理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学校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农村学校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探索的同时,也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就是用爱心浇灌留守儿童,而不是倾力打造。
一、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
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对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从心理上感受到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让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洞察学生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二、做感情的传递者
主动与学生家长和监护人联系。班主任要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电话,既介绍孩子的情况,又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表现优秀或者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把他们的一点一滴进步都向他们的父母转达时,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这样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在乎他人。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遇到这种情况,我依然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然后用欣赏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留守儿童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赏识教育让孩子觉醒。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了孩子的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为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这些活动来弥补了亲情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激发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主动给别人帮忙,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四、加强日常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孤独感强,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在不主动看书、预习、阅读;常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书写差,怕思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多角度多举措加强常规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排除一些潜在的不利影响,让留守儿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们把心思更多地用到学习上来。要做到这一点,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切断一切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源。比如,加强对学生手机的管理。加强上网引导,让“留守儿童”学会用网络学习知识。
其次,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班主任除了自己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学生外,还要经常性地在课外进行巡视,发现学生有违反纪律的现象要及时予以批评指正,日常的严格要求,将有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第三,开展班级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互助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进而将这种互帮互助延伸到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让留守儿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