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中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怎么了?各种作文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热闹非凡,其效果如何?笔者以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作文教学脱离生动的现实生活,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脱节,以及种种原因导致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而这几个问题恰恰是作文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因此,要使作文教学真正走出困境,必须“正本清源”,回归写作教学的本位。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写作教学总是把学生封闭在教室里,完全切断了学生观察自然、解读社会、认识自我的通道。大部分学生的生活仍然局限于家庭、学校之间,“读书”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从小生活在家人为他们构筑的“温室”里,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很少有社会的忧愁烦恼,更少有艰苦挫折的磨炼,周围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很平常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幻想,渴望交流,善于表现,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特殊的兴趣。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场球赛,一次日出、一个黄昏,一朵鲜花、一片落叶……都可以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大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事物、观察周围环境、观察社会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入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努力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闪光的瞬间,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古人云:“苦于读书,逸于作文。”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吸收和借鉴,“寫”是倾吐和创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不仅要读“懂”读“透”教科书,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从一些典型个案看,中学生中的作文尖子大多是从大量阅读开始走上写作道路的。许多作家也有类似的经历:开始只是对阅读感兴趣,读得多了,积累了感悟,自然就开始写了。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更为重要的是,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好处,而且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大有裨益。比如,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继承、借鉴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还可以充实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受到思想、道德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直接动力,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是迈向成功的秘诀。而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激发的。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可以产生广泛、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功感,从而爱上写作。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当写作和成功联系到一起时,学生就会感到一种极大的满足和自信,而这种满足和自信将促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与冲动参加到新的创作中。好的教学就应该是学生不断地认识成功、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过程。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如果有深厚的生活、阅读的积淀以及浓厚的写作兴趣,那么,作文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不再是搜索枯肠的“挤牙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是书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梁祖贤. 作文教学呼唤回归本质[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0(11):37-39.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写作教学总是把学生封闭在教室里,完全切断了学生观察自然、解读社会、认识自我的通道。大部分学生的生活仍然局限于家庭、学校之间,“读书”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从小生活在家人为他们构筑的“温室”里,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很少有社会的忧愁烦恼,更少有艰苦挫折的磨炼,周围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很平常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幻想,渴望交流,善于表现,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特殊的兴趣。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场球赛,一次日出、一个黄昏,一朵鲜花、一片落叶……都可以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大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事物、观察周围环境、观察社会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入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努力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闪光的瞬间,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古人云:“苦于读书,逸于作文。”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吸收和借鉴,“寫”是倾吐和创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不仅要读“懂”读“透”教科书,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从一些典型个案看,中学生中的作文尖子大多是从大量阅读开始走上写作道路的。许多作家也有类似的经历:开始只是对阅读感兴趣,读得多了,积累了感悟,自然就开始写了。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更为重要的是,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好处,而且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大有裨益。比如,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继承、借鉴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还可以充实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受到思想、道德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直接动力,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是迈向成功的秘诀。而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激发的。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可以产生广泛、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体验成功”——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功感,从而爱上写作。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当写作和成功联系到一起时,学生就会感到一种极大的满足和自信,而这种满足和自信将促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与冲动参加到新的创作中。好的教学就应该是学生不断地认识成功、尝试成功、体验成功的过程。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如果有深厚的生活、阅读的积淀以及浓厚的写作兴趣,那么,作文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不再是搜索枯肠的“挤牙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是书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梁祖贤. 作文教学呼唤回归本质[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0(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