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公开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是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高质的合作探究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由于很多语文教师对合作探究没有深入而又全面的认识,总认为合作探究是学生的事情,因而置身事外,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最终导致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未能真正开展并取得高效。所以,我认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是缺“师”不可的。语文教师要提高合作探究的质量,就要切切实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
何谓合作探究?引用《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话来说,就是“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难问题”。字面上的意思容易理解,但其真正的含义却没有多少语文老师深思过。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教师都将合作探究理解为小组探究,只要小组内各个成员能够对探究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就是合作探究了。这种看法实在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该如何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呢?
先说“合作”。合作就是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然合作可作如此理解,那么合作就不应该只局限在在小组之内而应该有多种方式。小组内合作当然是最基本的方式,此外也应该有小组与小组的合作,更可以有全班同学的合作、师生的合作。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合作方式。在上《百合花》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探究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有一个小组的某个组员认为百合花象征着新媳妇的美好形象,另一个小组的某个同学刚好听到了,忍不住大聲说:“小通讯员的形象也很美好啊,百合花也可以象征他。”我在巡视时见此情景,干脆让这两个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后来见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并且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又让各个组长把自己小组的见解提出来,从而展开全班同学的合作探究。由于形式多样灵活,这次合作探究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全班同学都对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再说“探究”。我认为探究就是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追根究底。可惜当前的探究活动无法做到这一点。综观近几年来的合作探究活动,主要呈现出两种弊端:一、对疑难问题是交换意见而不是交流探讨;二、探究活动往往浅尝辄止,无法做到追根究底。学习小组的各个成员都只是满足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既没有认真聆听,也没有深入思考,因而无法从别人的见解中汲取营养,获得新知,得到启迪,产生共鸣。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探究只作极表层的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再探究下去。我曾经听过一节课,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及其形因。很多学生都认为孔乙己是一个爱面子、懒惰、自命清高的人,他们都没有想过,孔乙己爱面子却又无法争得面子,想自命清高却又清高不起,希望清白做人却又难以清白。由于不作深入探讨,孔乙己的矛盾性格自然无法概括出来,而对造成孔乙己矛盾性格的原因更是一无所知。教师虽然在总结时指出了孔乙己性格的矛盾,但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要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探究活动会出现这两种弊端,跟教师不能理解探究的真正含义有着极大的关系。
合作探究,既要讲求合作又要注重深入探究。合作,作为探究的方式手段,要灵活多样,为探究服务。而探究则要求注重交流探索并将探索进行到底。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合作探究的真正含义,只有理解其真正含义,才有可能科学地组织和指导合作探究,使合作探究取得高效。
二、切实抓好合作探究的基础
在进行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至少要包含以下四个环节:
1.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阅读文本
反复阅读文本,是自主学习最基本的环节。只有反复阅读文本,学生才能熟悉文本,走进文本,深入文本,为合作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仅凭听一遍课文录音就想理解文意并试图进行合作探究,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对文本的阅读,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刚接触文本,可以听一遍全文录音或自由朗读全文。对文本有了初步印象后,可用默读的方式以较快的速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本的主要内容基本把握后,可精读自己认为较难理解的段落。为了进一步体会文本的语言艺术或思想感情,可以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各种阅读方式都有其优点及作用。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阅读文本,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主学习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保证阅读能取得实效。
2.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解决字词障碍
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字词障碍。如果是堂上阅读,学生当然可以请教老师。但是,老师不可能时时都在学生身边提供帮助。何况,阅读是每天乃至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运用工具书或结合语境去解决字词障碍,使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并学会如何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方法。学生自主解决字词障碍,不仅可以顺利地理解文意,而且提高了阅读能力,这对进行合作探究极有帮助。
3.根据文体的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要知道它是什么文体,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这是读懂一篇文章的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是议论文,要知道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据通过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它。如果是小说,要能简要地概括出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如果是说明文,要能够掌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或概括出文章阐释的科学原理。自主学习,若连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概括不出来,又怎么可能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对一篇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呢?
4.大胆质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学贵有疑,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得。大胆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求知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智慧火花的充分燃烧。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大胆质疑的同学更要及时表扬,以使班中能够形成一股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风气。而这股风气一旦形成,学生一定能够提出较多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这就为合作探究提供了具体的探究任务。由于探究任务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学生自然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合作探究自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先“分”后“合”,先“独立”再“合作”,这是符合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规律的。要使合作探究能取得高效,就要切切实实地抓好个体自主学习的四个环节,为合作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营造良好氛围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要使自主探究活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上《善待家园》一课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草原、大海和森林的风光图片,正当学生陶醉于大自然之美时,我不动声色地又展示了草原、大海和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后的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当然,良好氛围的营造,不能仅仅停留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而要在体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自觉抛开语文教学的“领导者”“权威者”的身份,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究兴趣。
2.提供帮助指导
合作探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脑力才能够顺利完成。方法的错误和能力的不足等,都有可能使探究活动陷于困境。因此,作为探究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必须尽力提供帮助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来的問题进行筛选整合。由于阅读个性和阅读能力的差异,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引导他们逐一进行探究,这就意味着要对众多的问题进行筛选,从而决定探究的重点和探究的方向。对其中有共同趋向的问题,能够紧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问题,能从新的角度思考体现创新思维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从中筛选出来,并注意它们的内在关联,作好有梯度的设计,以使探究活动能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会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合作探究去,获得最佳的探究结果,才会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深入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切实抓好进行合作探究前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都跟教师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而且需要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深入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
何谓合作探究?引用《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话来说,就是“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难问题”。字面上的意思容易理解,但其真正的含义却没有多少语文老师深思过。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教师都将合作探究理解为小组探究,只要小组内各个成员能够对探究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就是合作探究了。这种看法实在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该如何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呢?
先说“合作”。合作就是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然合作可作如此理解,那么合作就不应该只局限在在小组之内而应该有多种方式。小组内合作当然是最基本的方式,此外也应该有小组与小组的合作,更可以有全班同学的合作、师生的合作。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合作方式。在上《百合花》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探究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有一个小组的某个组员认为百合花象征着新媳妇的美好形象,另一个小组的某个同学刚好听到了,忍不住大聲说:“小通讯员的形象也很美好啊,百合花也可以象征他。”我在巡视时见此情景,干脆让这两个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后来见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并且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又让各个组长把自己小组的见解提出来,从而展开全班同学的合作探究。由于形式多样灵活,这次合作探究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全班同学都对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再说“探究”。我认为探究就是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追根究底。可惜当前的探究活动无法做到这一点。综观近几年来的合作探究活动,主要呈现出两种弊端:一、对疑难问题是交换意见而不是交流探讨;二、探究活动往往浅尝辄止,无法做到追根究底。学习小组的各个成员都只是满足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既没有认真聆听,也没有深入思考,因而无法从别人的见解中汲取营养,获得新知,得到启迪,产生共鸣。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探究只作极表层的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再探究下去。我曾经听过一节课,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及其形因。很多学生都认为孔乙己是一个爱面子、懒惰、自命清高的人,他们都没有想过,孔乙己爱面子却又无法争得面子,想自命清高却又清高不起,希望清白做人却又难以清白。由于不作深入探讨,孔乙己的矛盾性格自然无法概括出来,而对造成孔乙己矛盾性格的原因更是一无所知。教师虽然在总结时指出了孔乙己性格的矛盾,但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要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探究活动会出现这两种弊端,跟教师不能理解探究的真正含义有着极大的关系。
合作探究,既要讲求合作又要注重深入探究。合作,作为探究的方式手段,要灵活多样,为探究服务。而探究则要求注重交流探索并将探索进行到底。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合作探究的真正含义,只有理解其真正含义,才有可能科学地组织和指导合作探究,使合作探究取得高效。
二、切实抓好合作探究的基础
在进行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至少要包含以下四个环节:
1.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阅读文本
反复阅读文本,是自主学习最基本的环节。只有反复阅读文本,学生才能熟悉文本,走进文本,深入文本,为合作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仅凭听一遍课文录音就想理解文意并试图进行合作探究,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对文本的阅读,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刚接触文本,可以听一遍全文录音或自由朗读全文。对文本有了初步印象后,可用默读的方式以较快的速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本的主要内容基本把握后,可精读自己认为较难理解的段落。为了进一步体会文本的语言艺术或思想感情,可以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各种阅读方式都有其优点及作用。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阅读文本,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主学习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保证阅读能取得实效。
2.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解决字词障碍
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字词障碍。如果是堂上阅读,学生当然可以请教老师。但是,老师不可能时时都在学生身边提供帮助。何况,阅读是每天乃至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运用工具书或结合语境去解决字词障碍,使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并学会如何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方法。学生自主解决字词障碍,不仅可以顺利地理解文意,而且提高了阅读能力,这对进行合作探究极有帮助。
3.根据文体的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要知道它是什么文体,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这是读懂一篇文章的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是议论文,要知道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据通过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它。如果是小说,要能简要地概括出故事情节,初步了解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如果是说明文,要能够掌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或概括出文章阐释的科学原理。自主学习,若连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概括不出来,又怎么可能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对一篇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呢?
4.大胆质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学贵有疑,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得。大胆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求知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智慧火花的充分燃烧。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大胆质疑的同学更要及时表扬,以使班中能够形成一股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风气。而这股风气一旦形成,学生一定能够提出较多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这就为合作探究提供了具体的探究任务。由于探究任务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学生自然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合作探究自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先“分”后“合”,先“独立”再“合作”,这是符合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规律的。要使合作探究能取得高效,就要切切实实地抓好个体自主学习的四个环节,为合作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营造良好氛围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要使自主探究活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上《善待家园》一课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草原、大海和森林的风光图片,正当学生陶醉于大自然之美时,我不动声色地又展示了草原、大海和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后的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当然,良好氛围的营造,不能仅仅停留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而要在体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自觉抛开语文教学的“领导者”“权威者”的身份,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究兴趣。
2.提供帮助指导
合作探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脑力才能够顺利完成。方法的错误和能力的不足等,都有可能使探究活动陷于困境。因此,作为探究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必须尽力提供帮助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来的問题进行筛选整合。由于阅读个性和阅读能力的差异,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区别,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引导他们逐一进行探究,这就意味着要对众多的问题进行筛选,从而决定探究的重点和探究的方向。对其中有共同趋向的问题,能够紧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问题,能从新的角度思考体现创新思维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从中筛选出来,并注意它们的内在关联,作好有梯度的设计,以使探究活动能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会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合作探究去,获得最佳的探究结果,才会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深入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切实抓好进行合作探究前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都跟教师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而且需要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