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点渗透式教学的若干思考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k8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由于不懂得如何应对考试,失去了对考点的控制力,而让原本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应当逐渐关注到考点向课堂的细微渗透,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增强学生将知识、能力与应试技巧相结合的能力。为了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理想的成绩,初中语文教师须要以考点为重要参考,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考点结合重难点、技巧,以及关注单元整体性思路等。
  一、考点内容同教学重难点相统一
  在考试中遇到的一些考点,即应当成为平时的重要训练点,且使之和教材文本重难点内容相统一,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认知。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要把二者进行紧密结合,为此,首先应当找准教材文本之中的重难点内容,以便和中考及平时模拟考试的考点相匹配。对于教师来讲,应当避免单纯出于急功近利考虑而只教文本知识内容的问题,而是从考点和重难点结合的可能性出发,决定何种考点渗透方式。
  比如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讲,会接触到不同的劝谏式文言文,像《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前者对于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的意义重大,而后者则给学生提供了讽喻的表现方法。再比如对于《画山绣水》这篇文章,其重点在于作者能够在赏景的同时启用故事手法,使间接材料为写景游记内容的丰富性提供补充,这些对于学生来讲,是不能不了解的。而在考试过程中,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则很可能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考察,例如出题者可以将这一课内容与其他课文内容综合起来考查,因此,课堂上将重难点与考点内容结合起来教会学生便显得非常重要了。
  于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便须要渗入相关的知识,用以提示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司马迁的《陈涉世家》里面,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可谓重点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此项重点,课堂上先带着学生赏析,让学生明白陈胜的语言是如何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再结合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人物描写作文命题,学生司马迁描写人物语言的方法,由此得到相应的文章创作方法训练。
  二、考点答法同文本内容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渗入一些考点内容,一方面要注意到训练方式,另一方面也应当防止模式化应对考点,而使文本具体内容的分析受到影响。比如比喻这一写作手法是初中考试的必备考点,但讲至此考点时,教师往往只告诉学生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具体段落的作用是阅读分析题的必备考点,讲比喻时一定要了解喻体的特点,这就要结合文本好好琢磨,答题时要把特点答到。但教师往往只会让学生理解其承上启下的功能,至于哪里生动形象,如何承上启下,如何体现比喻特点的,學生则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这种片面式的考点训练做法,忽略了考点答法同文本内容相结合的实际需要,让考点训练失之于形式化和片面化。
  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借助科学方法深入文本,使学生从每一次针对考点的作答中感受到进步。比如在接触到《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举出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动静结合和化静为动两种不同写景方法的各自妙处,从而使其在临至考试时,做到清晰分辨、不致混淆。如文章里面所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便是一动一静相结合的典范,而像“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便是将山这一静态事物化为动态的写法。如此一来,原本晦涩深奥的考点,便从文本的讲解中脱颖而出,易于学生所理解了。
  三、考点系统同单元整体相协调
  在初中语文教材里面,编排形式已经注意到了文体的特点问题,并依单元的形式进行了适当的编排,像有些单元以散文为主,有些单元以小说为主,有些单元以文学评论为主等。因此教师在应用教材过程中,亦应注意到这种单元的整体性,将原本系统化的考点纳入到单元系统学习中来,保证二者的互相协调。
  比如在学习和散文有关的单元内容时,便可以适当渗透考点中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问题等,而像写作手法、句子赏析等亦可同步引入。在接触议论文单元时,则寻找论点、概括论据、学习论证方法等知识则可适时渗入。再比如教材把一些古文放入到统一的单元范畴之内,教师对其进行讲解,顺带涉及相应的考点训练内容,当整个单元知识讲解完成之后,和这些古文有关的考点也将自然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形成一个思维体系,学生在未来考试时,便可以自然注意到此种类型文章的特点,以及相关问题的恰当解决办法。
  我们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训练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使学生得到前沿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换言之,教师应当做学生学法特别是“考法”的指导者,而并非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在提升发散思维的前提下,对完成语文试卷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并由此铺就学习的成功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高新区隆政初级中学(226600)
其他文献
国家课程精益求精,所选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浩瀚书海里精品中的精品,无论思想情感还是艺术技巧都有相当的高度。教材编排过程中往往竭力避免雷同文章的出现,特别是在同一册教材中,风格、技巧、章法结构上很少有雷同作品,这恰恰使学生失去了比较阅读的机会,使学生在形貌各异的众生相(文章)面前感觉鉴赏很难,无法一下子理解和悟透文章在情感、技巧等方面的妙处,达到赏析的目的。如果选编内容在情感、技巧、意象意境、结构章法等
以麦芽糊精为原料,制备了醋酸酯麦芽糊精。研究各反应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并以取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对制备出来的醋酸酯麦芽糊精性质进行研
简析当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理论中的几个误区王永涛中国广播电视新的管理体制、新的节目形式、新的理论体系的出现,给主持人节目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主持人节目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一定要努力帮助学生创建一个活学的课堂,让学生在一个灵活的自由的课堂中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讓更多的学生在思考和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全面地提高自身语文成绩,让学生在这一课堂中更好的受益。所谓活学课堂,是指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灵活地进行语文学习。  一、创建氛围,让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逐步发现传统知识授课型模式对语文教育以及学生发展带来的巨大弊端,因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语文教学需求选择了一种对话型的教学模式,坚持将对话作为教学的重要原则,从原本的机械性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构建,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发挥主体作用,在多层次的学习对话当中提高语文素养,推动初中生身心综合素质的进步。  一、学习准备步骤的生本对话  在初中语文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后进生积极性的引导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后进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引导,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 因材施教,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支持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后进生之所以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其主要原因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也就很难品尝到学习的快乐,缺乏学习的成功感,长期处于挫败的学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