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首先对客运枢纽的衔接方式进行分析。其次,以常规公交为重点,从衔接模式、线路及运营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对外客运枢纽衔接系统规划的优化模型与方法;针对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的方法。
关键词:对外客运枢纽;衔接系统规划;常规交通;交通组织;信息服务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一种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是城市交通网络的交汇点和对外客流集散的主要场所。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担着衔接各种交通方式、完成客流集散与疏解、保证旅客顺利出行等重要功能。对外客运枢纽是一个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代表了城市交通的形象。
对外客运枢纽衔接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枢纽的规模分析:即枢纽设施需求问题,包括枢纽内各主要交通设施所需的面积、布置形式、枢纽内设施的类型及数量等内容,其中枢纽的空间布置形式(平面、立体等)、枢纽内设施类型及数量等需要结合枢纽的用地条件、工程条件、投资状况等综合确定。枢纽内的主要交通设施可分为站场类设施、集散类设施、车辆在枢纽内行驶所需要的设施以及各种辅助设施;
②枢纽设施在枢纽内的布局问题:即根据枢纽设施需求分析的结果,如何对枢纽内部进行合理布局,实现枢纽效率的最大化;
③交通组织设计问题:即枢纽的衔接设计,根据已有的交通设施,如何合理组织,使得乘客、车辆实现交通转换效率最高。
一、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对外交通客流的集散主要由常规公交来承担。由于常规公交线网和站点规划具有较大的弹性,更改线路和站点比较容易,接运能力又相对于其它个体化的交通方式为大,因此它是对外客运枢纽合适的衔接方式之一。常规公交与铁路客运枢纽衔接的内容主要包括衔接模式、线网、场站及运营四个方面。
1.常规公交的衔接模式分析
对外客运枢纽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模式是指连接对外客运枢纽的常规公交线网布局、车辆配备、运营组织以及车站附近公交换乘站场布局等综合特征。两者衔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常规公交线网和换乘站场的布局模式方面,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放射——集中布局模式②途经——分散布局模式③综合布局模式。三种衔接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对外客运枢纽的到达客流是通过枢纽周围的公交线网向城市各个方向扩散的。密集的客流对城市公交的影响集中在站前广场,且客流对广场以及公交站点容易造成周期性的紧张和拥挤。
2. 常规公交线路衔接规划
常规公交线路与大型对外客运枢纽的衔接布局模式一般为综合布局模式,即衔接线路中既有始发线路又有途经线路。两种公交线路共同构成了对外客运枢纽的公交衔接线路。两种公交线路的布局形式不同,为对外客运枢纽集散的客流量也是不同的。
(1)途经公交线路的接运能力
上述途经公交线路和始发公交线路高峰小时运输能力之和()即为对外客运枢纽的高峰小时公交接驳能力。假设对外客运枢纽高峰时段通过常规公交集散的客流为,其它通过步行与公交换乘的附近居民客流量为,则高峰时段对外客运枢纽内(或附近)公交乘客量为。
如果Qq,表明已有的接运公交线路运输能力能够满足枢纽内(或附近)公交客流需求,不需要增设新的接运线路;否则,需要增加新的接运线路。
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即枢纽内需增加接运公交线路条数即为,新增线路的走向需根据公交OD和线网布局的情况综合考虑而定;如果=0,此时可在枢纽内增加一条接运公交线路,也可不增加线路而对现有线路进行调整(如调整发车间隔等)。
3.常规公交运营衔接规划
常规公交与对外客运枢纽的运营衔接规划,也是对外客运枢纽衔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就是在常规公交站点和线路衔接规划确定后,对常规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作出合理的规划。常规公交运营衔接规划也可以以该常规公交枢纽服务的乘客总换乘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其建模基本思想类似与轨道交通运营衔接规划问题。
二、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设计
长期以来,在对外客运枢纽的最初设计中,设计者均是首先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把其交通功能,特别是换乘功能放在第二位考虑,这导致了当前国内多数城市的对外客运枢纽,特别是其站前广场产生了一些交通问题,影响其作为城市对外窗口的作用。
1.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问题分析
我国的交通工程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存在于以下五方面:(1)停车泊位不足。 (2)公交站点设置混乱及用地分配不合理。(3)出租车管理混乱。(4)行人组织混乱。
2. 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原则
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设计往往可以分为空间资源整合设计和时间效益优化设计。
对外客运枢纽作为各种交通方式汇集的场所,车多人多。实现对人流、车流的有效组织对于提高枢纽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设计中,一般须遵循以下原则:①以枢纽内部、内外和换乘设施之间的人行交通组织和系统设计为纲领进行交通流组织设计。进出人流分离,大人流带与大车流带分离;②靠近枢纽主出入口的设施设置应优先考虑大容量公共汽电车方式,以利于轨道交通客流的饲喂和快速疏解;③充分重视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输特性,交通组织设计要扬长避短,交通流之间应尽量避免交叉干扰;④枢纽尽量设置多出入口,并且与建筑、道路系统进行整体设计;⑤满足枢纽的功能要求,交通方式之间应实现联运,协调管理;⑥考虑残疾人、老人、小孩等出行弱者的出行方便,减少其换乘过程中的障碍。重视完善人性化的信息发布和信息诱导系统;⑦枢纽的站前广场和绿化设计应以首先满足大人流的疏解为前提进行设计;⑧进行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整合设计,周围土地功能必须考虑枢纽交通的疏解。
总之,需要通过交通组织设计构建人性化的环境空间,最终达到出行者、运营单位、城市和交通系统协调受益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针对客运枢纽衔接系统规划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介绍:首先分析了并提出了对外客运枢纽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模式、线路、场站及运营等方面的衔接规划方法和模型;然后,对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覃商.轨道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2.
[2]张如飞,徐循初.城市客运交通的整体化研究一论铁路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J].城市规划汇刊,1990(1).
[3]王有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
[4]裴玉龙等.城市换乘枢纽交通组织方法探讨[J].会议论文,2012,11.
关键词:对外客运枢纽;衔接系统规划;常规交通;交通组织;信息服务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一种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是城市交通网络的交汇点和对外客流集散的主要场所。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担着衔接各种交通方式、完成客流集散与疏解、保证旅客顺利出行等重要功能。对外客运枢纽是一个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代表了城市交通的形象。
对外客运枢纽衔接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枢纽的规模分析:即枢纽设施需求问题,包括枢纽内各主要交通设施所需的面积、布置形式、枢纽内设施的类型及数量等内容,其中枢纽的空间布置形式(平面、立体等)、枢纽内设施类型及数量等需要结合枢纽的用地条件、工程条件、投资状况等综合确定。枢纽内的主要交通设施可分为站场类设施、集散类设施、车辆在枢纽内行驶所需要的设施以及各种辅助设施;
②枢纽设施在枢纽内的布局问题:即根据枢纽设施需求分析的结果,如何对枢纽内部进行合理布局,实现枢纽效率的最大化;
③交通组织设计问题:即枢纽的衔接设计,根据已有的交通设施,如何合理组织,使得乘客、车辆实现交通转换效率最高。
一、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对外交通客流的集散主要由常规公交来承担。由于常规公交线网和站点规划具有较大的弹性,更改线路和站点比较容易,接运能力又相对于其它个体化的交通方式为大,因此它是对外客运枢纽合适的衔接方式之一。常规公交与铁路客运枢纽衔接的内容主要包括衔接模式、线网、场站及运营四个方面。
1.常规公交的衔接模式分析
对外客运枢纽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模式是指连接对外客运枢纽的常规公交线网布局、车辆配备、运营组织以及车站附近公交换乘站场布局等综合特征。两者衔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常规公交线网和换乘站场的布局模式方面,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放射——集中布局模式②途经——分散布局模式③综合布局模式。三种衔接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对外客运枢纽的到达客流是通过枢纽周围的公交线网向城市各个方向扩散的。密集的客流对城市公交的影响集中在站前广场,且客流对广场以及公交站点容易造成周期性的紧张和拥挤。
2. 常规公交线路衔接规划
常规公交线路与大型对外客运枢纽的衔接布局模式一般为综合布局模式,即衔接线路中既有始发线路又有途经线路。两种公交线路共同构成了对外客运枢纽的公交衔接线路。两种公交线路的布局形式不同,为对外客运枢纽集散的客流量也是不同的。
(1)途经公交线路的接运能力
上述途经公交线路和始发公交线路高峰小时运输能力之和()即为对外客运枢纽的高峰小时公交接驳能力。假设对外客运枢纽高峰时段通过常规公交集散的客流为,其它通过步行与公交换乘的附近居民客流量为,则高峰时段对外客运枢纽内(或附近)公交乘客量为。
如果Qq,表明已有的接运公交线路运输能力能够满足枢纽内(或附近)公交客流需求,不需要增设新的接运线路;否则,需要增加新的接运线路。
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即枢纽内需增加接运公交线路条数即为,新增线路的走向需根据公交OD和线网布局的情况综合考虑而定;如果=0,此时可在枢纽内增加一条接运公交线路,也可不增加线路而对现有线路进行调整(如调整发车间隔等)。
3.常规公交运营衔接规划
常规公交与对外客运枢纽的运营衔接规划,也是对外客运枢纽衔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就是在常规公交站点和线路衔接规划确定后,对常规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作出合理的规划。常规公交运营衔接规划也可以以该常规公交枢纽服务的乘客总换乘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其建模基本思想类似与轨道交通运营衔接规划问题。
二、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设计
长期以来,在对外客运枢纽的最初设计中,设计者均是首先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把其交通功能,特别是换乘功能放在第二位考虑,这导致了当前国内多数城市的对外客运枢纽,特别是其站前广场产生了一些交通问题,影响其作为城市对外窗口的作用。
1.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问题分析
我国的交通工程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存在于以下五方面:(1)停车泊位不足。 (2)公交站点设置混乱及用地分配不合理。(3)出租车管理混乱。(4)行人组织混乱。
2. 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原则
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设计往往可以分为空间资源整合设计和时间效益优化设计。
对外客运枢纽作为各种交通方式汇集的场所,车多人多。实现对人流、车流的有效组织对于提高枢纽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设计中,一般须遵循以下原则:①以枢纽内部、内外和换乘设施之间的人行交通组织和系统设计为纲领进行交通流组织设计。进出人流分离,大人流带与大车流带分离;②靠近枢纽主出入口的设施设置应优先考虑大容量公共汽电车方式,以利于轨道交通客流的饲喂和快速疏解;③充分重视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输特性,交通组织设计要扬长避短,交通流之间应尽量避免交叉干扰;④枢纽尽量设置多出入口,并且与建筑、道路系统进行整体设计;⑤满足枢纽的功能要求,交通方式之间应实现联运,协调管理;⑥考虑残疾人、老人、小孩等出行弱者的出行方便,减少其换乘过程中的障碍。重视完善人性化的信息发布和信息诱导系统;⑦枢纽的站前广场和绿化设计应以首先满足大人流的疏解为前提进行设计;⑧进行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整合设计,周围土地功能必须考虑枢纽交通的疏解。
总之,需要通过交通组织设计构建人性化的环境空间,最终达到出行者、运营单位、城市和交通系统协调受益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针对客运枢纽衔接系统规划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介绍:首先分析了并提出了对外客运枢纽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模式、线路、场站及运营等方面的衔接规划方法和模型;然后,对对外客运枢纽交通组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覃商.轨道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2.
[2]张如飞,徐循初.城市客运交通的整体化研究一论铁路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J].城市规划汇刊,1990(1).
[3]王有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
[4]裴玉龙等.城市换乘枢纽交通组织方法探讨[J].会议论文,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