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8日夜晚,山城重庆夜空礼花灿烂,上千种烟花在重庆主城区上空绽放。
重庆人民以一场盛大的烟火晚会来庆祝重庆直辖10周年。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让重庆更加沸腾: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重庆和成都成为首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此之前,包括武汉、深圳、杭州、大连、合肥、广西沿海三市等在内的10多个城市已经纷纷提交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申请。在几番竞逐之后,成渝拔得头筹,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首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因为有别于1979年起陆续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人们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俗称为“新特区”。
两大城市领跑西部
选择在重庆、成都设立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新特区”首次出现在中西部地区,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经济改革试验区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以此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相对不发达地区,在中西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突显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说,以往的特区与配套改革试验区都设置在沿海地区,主要突出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及相关的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而本次的改革配套区设置在西部地区,说明一些形式的体制改革完全可以从西部地区寻求突破。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全国各地对于改革的急迫性与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先行改革的区域,都在改革中真正受益,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试验区设置在西部地区,既反映了解决西部发展的问题不仅需要西部大开发,而且需要体制与机制上的改革。国家将改革试验区设置在西部地区,反映在改革试验区上公平推进的思想。
在成都与重庆市设置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符合两个市的市情与需要突破的重点。在沿海地区设置的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常立足于在对外开放中围绕开放建立新型管理体制的试验和探索上先行一步,主要目标是汇集资本,建立起大进大出的制造业基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体现物本发展起步然后促进人本发展的思想;而西部地区此次设置的试验区,主要在于成都与重庆都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域,三峡库区还有大量人口需要移民,面临人口与劳动力向城镇化转化的巨大压力。
2006年成都市的GDP达到2371亿元,重庆市达到3486亿元,均高于中西部的其他城市。经过多年的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已经确立了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教育科技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设立“新特区”使这些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能够顺利达成“新特区”设立的目的。
重庆作为四个直辖市之一,其管理体制在西部地区具有优势;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近年来一直进行城乡统筹的改革实验,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综合配套改革经验。选择成渝两市设立“新特区”,无疑是西部地区体制改革最好的空间选择。
在成渝两市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对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设计具有典型意义,能够起到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
成渝地区的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等特点,都代表了西部地区的共同特点。通过成渝两市来探索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模式,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成渝经济圈
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受到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影响,而且也取决于对可流动生产要素的吸纳。目前农村进入城市的劳动力已经达到1.5亿人,跨省流动劳动力90%来自中西部,82%流向东部地区,而且约有2/3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地级以上大中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群和大都市圈集中的趋势增强,不仅形成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还促进了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发展。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三大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增长极,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可以说,未来区域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以都市圈为基础的区域间的整体竞争。大城市圈的形成和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与竞争,将主导区域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格局。
有专家指出,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将一步加快,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大城市圈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并将成为最具活力和实力最强的经济体系。
今年是川渝分治、重庆市直辖10周年。近年来,西部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使川、渝两地增强区域合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日益增强。专家指出,重庆和四川作为长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进行区域经济的整合,建立市场一体化机制,实现该经济区域内的一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是重庆和四川可以利用的不多的方式之一。
四川省和重庆市已经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首次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并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将自觉携手打破行政藩篱,联手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圈。
根据该协议,川渝共同确定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进入“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确定老成渝高速公路经济带、黄金水道经济带和川东北经济带三条区域经济发展轴心。经济区幅员面积15.5万平方公里,2005年GDP近9000亿,常住人口8000多万,分别占重庆和四川总量的25%、55%、65%。
成渝经济区的定位是:将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共同争取国家加大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生产力布局上加大对这个地区的倾斜和支持,进一步承接国外及东部优先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共同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占西部面积的3%,人口占西部的25%,GDP占西部的26%,实力高于大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资源聚集好、产业基础好、城市基础好、要素功能好、发展潜力比较大,“到2020年,(成渝经济区)GDP总量可以达到4.8万亿元,可占全国GDP的8%,将仅次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是最有条件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的板块。”
重庆和成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集合和叠加了中国东部现象与西部现象。成都和重庆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市居民数量与收入的差距都比较大。成都市1100多万人口中有农村人口600多万。而重庆作为直辖市,还具有中等省的构架和欠发达省的特征。在成渝两地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城市进行城乡统筹的试点探索,对于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实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家政策实验区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西部经济高地,成渝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实施地带。7年之后,这两座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再次成为国家的改革实验田。这是以通过局部改革方式积累经验,以深化体制改革破解城乡结构性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新探索。在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看来,“四川和重庆就是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正是进行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的‘天然’试验场”。
从功能上讲,特区其实就是改革的试验田。特区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快速发展,更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的作用。诚如专家所言,不应将其看作是国家的“特殊投资区”,而应该真正把本地区作为国家的政策实验区,以更好地寻找经验、吸取教训,真正起到改革领头羊的作用。
“国家不会给成渝两地所谓的优惠政策。而是给你足够的空间,让你去大胆尝试、去发挥。”6月9日,在参加完“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都研讨会”后,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成渝“特区”所能取得成效正是“寄期于体制和观念的解放,而不是优惠政策。这实际上给予了成渝两地更大的改革试验主动权,只要是法律不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地进行探索。”
国家发改委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要从两市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重庆市计划重点做好统筹城乡的七项工作:第一,着眼于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第二,着眼于统筹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大力加强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工作。第三,着眼于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第四,着眼于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大力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第五,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六,着眼于统筹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第七,着眼于统筹城镇体系建设,大力打造城镇群。
重庆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农村金融制度、行政体制等改革。
成都市下一步将重点在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6月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在国际版刊登文章说,重庆已经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都市,但在未来1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里,更大的追求会刺激重庆设法跟上海、北京争夺“全国最大的城市”的头衔。文章用“巨人般的”、“水泥森林”、“1200万人口”这样的词句来描述重庆,并认为它将是中国未来都市的范本。
成为中国的“新特区”,为重庆市和成都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成渝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预计,成渝将成为未来海内外投资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