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a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f小调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在早期创作的一首作品。这首钢琴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其中第一樂章为奏鸣曲式,分为Exposition呈示部、Development发展部和Recapitulation再现部三个部分。本文将从这三个部分来分析他们的曲式结构以及调性布局。
  【关键词】:曲式结构;调性布局;材料
  一、Exposition呈示部(1-48小节)
  1. First Tonal Area( FTA )
  乐曲的开始在f小调上出现FTA(1-8小节),从旋律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aa’b的结构,材料a(1-2小节)是在f小调的i级上,接着在f小调的v级上重复材料a’(3-4小节),然后出现材料b(5-8小节),从长度上看,正好符合了1:1:2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定义FTA为一个sentence。
  从和声上可以看出FTA结束在f小调的v级上,是一个半终止结尾的开放性乐句。而一般的情况,作品在FTA之后都是全终止,这样就可以在连接部的地方使用新的材料,因此贝多芬在这里使用了半终止的收尾,我们可以判断他是想在连接部的地方仍然使用FTA的材料,加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不仅如此,一般的终止式都会停留在强拍上,而贝多芬却把终止写在了弱拍上,他的用意也是很明显了。
  2. Dependent Transition(Dtr.)
  为了使FTA和STA的连接更为自然,作曲家在这两部分之间安排了一个十二小节的Dtr.(9-20小节)。Dtr.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承前和启后,承前(9-14小节)用的是FTA的材料,建立在主调的属调c小调上,随后用了一系列的模进逐步把音乐引向了STA的调性降A大调。由于其重复的使用了FTA的材料,所以可以看做是FTA的下句,可是它又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并且它经历了从FTA向STA调性转换的过程,因而具有了连接的性质,这种双重功能的连接性段落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启后(15-20小节)预示了STA的材料,织体上也有新的变化,调性是降A大调。这两个部分体现了FTA和STA之间的区别,贝多芬把材料和调性结合起来让FTA和STA更好的连接起来。
  3. Second Tonal Area ( STA )
  STA(21-41小节)建立在主调的平行关系大调降A大调上,是一个展开性的不可分句的乐段,相对于FTA来说显得更为庞大而复杂。STA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始是两小节下行的旋律线,这一材料在重复两次之后进入了新的发展(21-25小节),变为断续的带休止符的并且在弱拍上开始的音型(26-32小节),由三个八分音符构成并且随着旋律的上升把音乐推向高潮(33-36小节),在不完满的终止上继续扩展,最后以II6 -I64 -V7-I的完全终止结束在降A大调上。
  STA的材料具有歌唱性的特征,它与FTA既有对比又有着联系。FTA是在f小调上的分解主和弦,旋律是向上进行和反向折回。STA是在降A大调上分解属和弦,旋律下行进行和反向折回。它们都源于同一个基础。只不过旋律是反方向进行的。但是STA在织体上与FTA的不同,并且最后用了完全终止,这一点与FTA形成了最为鲜明的对比。
  4. Closing Section(CL.)+Codetta
  CL.+Codetta(42-48小节)用的是FTA的材料的简单化和重复,从旋律上来看,又可以看成是cc’d的结构,材料c(42-43小节)后接着相同的材料c’(44-45小节),再接上高八度重复的材料d(46-48小节),我们又可以把这段看做是一个1:1:2的sentence。从和声上来看,这段的和声布局是viio7/V-I64-V7-I是一个完全的终止式,并且重复了三次,作曲家利用终止式的三次重复来巩固降A大调,这也是贝多芬的独特的创作手法。
  二、Development发展部(49-100小节)
  (一)调性布局
  降A大调(49-54小节),降b小调(55-62小节),c小调(63-69小节),降b小调(70-71)小节,降A大调(72-76小节),f小调(77-100小节)。
  发展部的调性布局,可以看出,是以二度发展的并且先往上发展而后向下,是不规则的对称。从调关系来看的话都是主调的近关系调,围绕着主调发展。发展部从主调f小调的平行大调降A大调也就是STA的调性进入,平稳的实现了与呈示部中的CL调性的连接,之后又转入了主调的下属小调,将呈示部中的材料用在了这些近关系调中,并对称性的回到主调的下属调和平行大调,然后进入主调的属和弦(81小节)为再现部做准备。
  (二)材料布局
  1. FTA的发展(49-55小节)
  从49小节开始,是一个7小节的引入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這7个小节使用FTA的材料,却把调性统一在STA的调性上。在一般的奏鸣曲式中,呈示部中通过FTA与STA在材料和调性上的对比从而展开矛盾冲突,进入到发展部或是再现部,通过FTA与STA在调性上的统一,从而揭示FTA与STA的融合与矛盾冲突的解决。可是在这里发展部中出现的FTA和STA的材料与调性的结合并不是两个部分之间矛盾的解决,相反这样的结合显示出FTA与STA矛盾的直接交织,带来的是矛盾冲突的开始,是音乐发展的动力,推动了后面音乐材料的进行。
  2. STA的发展(56-73小节)
  第56小节开始是发展部的中心部分,运用了大量的STA的材料。从64小节到67小节旋律在高声部右手部分,而从68小节到73小节旋律又换到左手的低声部。这一部分实现了STA材料的左右手交替。但如果把调性也加入进去的话,从64小节开始,随着调性的模进,材料按照4+2+2+1的方式逐渐分裂。并出现了新的材料。   3. New的出现(74-94小节)
  這一部分其實是FTA与STA的衍生材料,并且在81小节出现了主调的和弦,形成属和弦的准备也是再现部的准备阶段,在材料上低声部属音的持续,旋律声部上继续这些零碎的材料,并且出现了五连音这种在FTA材料的基础上复杂化的音型,重复了两次一直向上模进,直到95小节才引出FTA的材料。
  4. FTA的发展(95-100小节)
  出现了FTA的核心材料三连音动机,并与发展部开始的材料相呼应。并且在调性上为再现部主调f小调做了属准备。
  三、Recapitulation再现部(101-152小节)
  1. First Tonal Area( FTA )
  FTA(101-108小节)是从101小节开始的,它与呈示部的FTA在结构上,和声上完全一致。可是再现部的主题在力度上不同于呈示部,它是以f的力度开始的,并且省略了弱起的音,直接从强拍进入。并且从第105小节处往后,伴奏的部分也从弱拍移到了强拍,更加强了力度。
  2. Dependent Transition(Dtr.)
  Dtr.(109-119小节),比呈示部的Dtr.少了一个小节,在开始时音乐的材料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调性由原来的c小调移到了f小调。第115小节开始对应于呈示部的启下部分,并且引入了新的片段,增加了新的材料,因而带有一定的动力性。
  3. Second Tonal Area(STA)
  再现部里的STA(120-140小节)和呈示部中的是完全一样的,仅仅是调性的变化从降A大调转到了它的近关系f小调,虽然调性发生了改变但是听上去却没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呈示部中STA的旋律降低了六级音,在旋律上也没有出现三级音。所以呈示部与再现部在旋律的音程关系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再现部在内声部出现了主和弦的小三度才明确了是f小调。
  4. Closing Section(CL.)
  CL.(141-147小节)和呈示部的一样,并且在调性上也回到了f小调。
  5. Coda
  Coda(147-152小节)带来了更完满的终止效果,结束了整个乐章。
  通过对这一乐章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贝多芬奏鸣曲式的写作手法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对于更深一步的学习曲式也有了更好的基础。当然,本文的分析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对于细节的和弦分析笔者还是没有太大的把握,例如再现部中Dtr.具体的和声进行,没有做到详尽透彻的分析,在将来的学习中也希望可以继续完善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娟.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J].音乐时空,2012(7).
  [2]肖珣.析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J].音乐探索,2008(4).
  [3]孙炯.钢琴奏鸣曲展开部的写作——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的调性材料布局[J].大舞台,2010(3).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民族歌剧经历了60年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点,故事情节真实感人,通俗易懂,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民族歌剧对演唱者的选取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但要演唱技巧高超,嗓音圆润,舞台表演成熟规范,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以情动人,从而更为贴切的塑造人物形象。本文由三大部分构成:1、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概况及音乐分析。2、演唱特色。3、艺术特色。其中
期刊
【摘要】:黄铁山是中国著名的水彩画家,他的水彩画作品既保留了水彩画本身的艺术语言特色又创造性的加入了中国画的意境,深刻的思想情感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彩画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空灵虚远、水色交融、美与诗意,是画家常年累月积累的内在精神的外化。本文对黄铁山水彩画艺术中饱含的情感进行分析研究,梳理他水彩画中蕴含的理想与诗意。  【关键词】:水彩;理想;诗意  (一)艺术表现的理想美  绘画
期刊
【摘要】:作为古埃及最耀眼的工艺美术——黄金工艺,其形成原因神秘而多元,其形成过程跌宕起伏,而这些共同构成了埃及黄金工艺的文化承载的厚重和艺术价值的辉煌。  【关键词】:古埃及;工艺美术;黄金工艺  当尼罗河贯穿南北奔腾而过时,广袤的河谷地带因此而润泽蓬勃,沃土千里。棕榈、枣树、芦草郁郁葱葱,狮子、犀牛、河马行走出没……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古埃及
期刊
【摘要】:本文是一篇参观随感,由沉船出水的明万历年间的青花瓷器透视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由展览中的两幅画作分析出明晚期中西方文化交流对于美术史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历史的美的产物。  【关键词】:明晚期;瓷器;絲绸之路;美术考古  十一期间在青岛博物馆一楼的两个展厅,瞻仰了备受瞩目的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以两艘沉船“南澳Ⅰ号”和“万历号”的发现及研究
期刊
【摘要】:最能代表一部动画的,就是它的音乐,好的配乐能完美体现一部动画的主题,甚至听到其中的旋律就如同看了一遍动画一般。动画作品中的配乐,或激昂,或低沉,这些跳动着的音符诉说着故事,透露着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日本动画火热全球,穿插其中的音乐也是制作精良,非常受欢迎,为动画片本身增添了更多魅力。本文以《蜡笔小新》为例浅谈一下日本的动画配乐。  【关键词】:日本动画配乐;蜡笔小新;用心  1 日本旋
期刊
【摘要】:“抽象是指艺术中不可辨认的、与外在世界无直接关系的内容,它虽然也属于一种反映,可这种反映并不是像镜子似地忠实反映,而是一种主观化、情绪化的反映,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它只是点、线、面、色彩的一种意味的组合。  【关键词】:抽象思维;造型艺术;融合  抽象,本义是从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摆脱具体物象的束缚,经营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在空间中的分离与组合,形态
期刊
【摘要】: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距离及其他特殊原因的影响下色彩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显然,正确的感知是色彩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而感知来源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最直接的观察。  然而人的大脑会发挥一些作用来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有些作用会消减对色彩的感受,而有些则会更加的敏感。而如果我们能很好的运用自己的感知和意识,结合自己的心理暗示,不仅仅会发现丰富的色彩,还会对我们的创作有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色彩
期刊
“这是一条无底的、无岸的河流,它不借可以计算出的力量而流向一个不能确定的方向”。[1]  生命即万物之本,而它的每一个瞬间相互渗透、融合,不可抹去。那么过去寓于现在之中,而现在又挟带着过去的一切进入未来,以此延续不断,这种延续又同时存在于有机生命之中。同样,“道”是老庄哲学的本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2]“道”空虚而无形,并且虚而不满,即有源远流长、周行不殆之意,由这一“不可
期刊
【摘要】:书法形象是当时社会文化精神的浓缩与精华。自夏、商、周书法的质朴、秦代书法劲健,至汉代书法雄浑、包容、浪漫。那么这种雄浑、包容、浪漫精神在汉隶上是怎样体现的,以及这种精神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是本文的写作思路。  【关键词】:隶变;汉隶;儒道文化互融  一、由篆而隶  秦丞相李斯“书同文、车同轨”以来,小篆成为统一的官文字,这种体制有利于秦代国家统一,不利于文字文化的繁荣发展。但这种统一为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的理论学科。作为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成为音乐学科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发展最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与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和传统音乐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其他学科;关系;探讨  众所周知,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的理论学科。该学科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