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国学经典教学于学科教育的融合,用国学经典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提升学生的思想,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品质,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繼承和发扬。本文主要分析用国学精髓品味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精髓;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更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她们的人生带来了方向,给予他们源源不断的支撑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小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高雅情操,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国学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入,有利于提升小学生人文价值,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国学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师生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小学时期的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较少,教师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讲解的内容基本上都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展开,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核心,教师只想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和做题技巧的讲解,很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学内容,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教师未能认识到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教师错误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会将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文章背后所隐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无法发挥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新鲜奇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尤其是我们的国学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语文教学和国学精髓融合的趋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却无法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灌输式的教学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发学生的不良反应,使得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这都源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内容上对小学生毫无吸引力,枯燥的教学导致课堂氛围过于压抑和沉闷,使得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对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产生严重阻碍。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国学教育能帮助学生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孕育着许许多多的道德教育,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之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让国学经典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他们日常行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二)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需要发挥自身的特点,注重德育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和互动性以及时效性。在日常学习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注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由此可见,弘扬经典的传统文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在此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趋势,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发挥我们国学文化的优势,对于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小学生。
(三)传统文化国学教育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经典诗词的阅读背诵,形式多样,用有趣味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诵读诗词。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快速积累。背书就如练字、练琴、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烂熟而出。截止目前,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学生语感,使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书写能力也不断提高。我校通过几年的诵读教学,部分学生经典古诗词积累已达七八百首。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优秀的古典经文意蕴高远,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了学生,就是给了他们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使孩子们遨游在经典国学的大海中感受了民族的精神。
(四)传统文化国学教育能帮助学生增长智慧
传统经典语言精确、简洁、优美,被千年传诵,自然有其千年不朽的魅力。经典可以涵养性格、增长智慧、提升境界、增进道德正气。复兴中国文化,不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更因为我们的文化非常伟大而有意义。经典可以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海绵式吸收。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目前都理解,只要记在脑子里,长大随着文化阅历的增加自然懂得。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他们背诵积累。学生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的心里埋下扎实的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了,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精髓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经典诵读,认真钻研经典
国学经典有着十分丰厚的内涵,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文价值,诵讀经典能够让人明智,可以走进古代先贤的世界当中,培养自身的人格,提升智慧。国学经典的诵读既可以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受到来自千百年前的思想熏陶,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让学生学习古人的品质,感受古人的智慧,形成自立自强的人格,养成善良诚实的品质。古语有云:“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提到了“孝于亲”、“亲师友,习礼仪”这些内容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我国的国学经典《论语》《春秋》《离骚》等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事哲理和学习的方法,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离骚中说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经典内容的诵读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气质,提升学生生命的深度,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国学经典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的分析经典作品,对于学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寓教于乐等,对于自己需要严格要求,在研读经典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魅力,积极承担起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的责任。
(二)加强学科整合,充实教学内容
国学经典教学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形成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才能,传统的经典作品种类繁多,涉及到的领域颇为广泛,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科和国学经典之间的融合,将国学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古诗文和语文学科的交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形式,语文教师必须要丰富教学内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品味经典作用,要求学生背诵规定的古诗词,选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内容。此外,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每节课的教学之初为学生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本周要求的诵读内容,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诵读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和国学教学的融合。
(三)开展日常活动,创新评价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征和义务教育发展趋势开设一些课程活动,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国学内容,围绕着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话题,组织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走进经典,研读经典,充分挖掘经典的深度与内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的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立足创新,拓宽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诵读经典的活动中,将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结合起来,让小学生能够重视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科和国学经典之间的必然联系,能够重视经典内容的教学,引领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小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赵占魁.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心灵[J].学周刊,2015(08):99-102.
[2]王在海.从班主任视角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8):99-102.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精髓;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更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她们的人生带来了方向,给予他们源源不断的支撑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小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高雅情操,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国学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入,有利于提升小学生人文价值,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国学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师生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小学时期的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较少,教师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讲解的内容基本上都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展开,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核心,教师只想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和做题技巧的讲解,很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学内容,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教师未能认识到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教师错误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会将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文章背后所隐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无法发挥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新鲜奇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尤其是我们的国学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语文教学和国学精髓融合的趋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却无法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灌输式的教学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发学生的不良反应,使得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这都源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内容上对小学生毫无吸引力,枯燥的教学导致课堂氛围过于压抑和沉闷,使得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对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产生严重阻碍。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国学教育能帮助学生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孕育着许许多多的道德教育,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之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让国学经典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他们日常行为,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二)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需要发挥自身的特点,注重德育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和互动性以及时效性。在日常学习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注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由此可见,弘扬经典的传统文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在此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趋势,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发挥我们国学文化的优势,对于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小学生。
(三)传统文化国学教育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经典诗词的阅读背诵,形式多样,用有趣味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诵读诗词。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快速积累。背书就如练字、练琴、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烂熟而出。截止目前,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学生语感,使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书写能力也不断提高。我校通过几年的诵读教学,部分学生经典古诗词积累已达七八百首。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优秀的古典经文意蕴高远,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了学生,就是给了他们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使孩子们遨游在经典国学的大海中感受了民族的精神。
(四)传统文化国学教育能帮助学生增长智慧
传统经典语言精确、简洁、优美,被千年传诵,自然有其千年不朽的魅力。经典可以涵养性格、增长智慧、提升境界、增进道德正气。复兴中国文化,不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更因为我们的文化非常伟大而有意义。经典可以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海绵式吸收。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目前都理解,只要记在脑子里,长大随着文化阅历的增加自然懂得。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他们背诵积累。学生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的心里埋下扎实的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了,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精髓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经典诵读,认真钻研经典
国学经典有着十分丰厚的内涵,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文价值,诵讀经典能够让人明智,可以走进古代先贤的世界当中,培养自身的人格,提升智慧。国学经典的诵读既可以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受到来自千百年前的思想熏陶,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让学生学习古人的品质,感受古人的智慧,形成自立自强的人格,养成善良诚实的品质。古语有云:“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提到了“孝于亲”、“亲师友,习礼仪”这些内容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我国的国学经典《论语》《春秋》《离骚》等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事哲理和学习的方法,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离骚中说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经典内容的诵读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气质,提升学生生命的深度,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国学经典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的分析经典作品,对于学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寓教于乐等,对于自己需要严格要求,在研读经典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魅力,积极承担起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的责任。
(二)加强学科整合,充实教学内容
国学经典教学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形成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才能,传统的经典作品种类繁多,涉及到的领域颇为广泛,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科和国学经典之间的融合,将国学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古诗文和语文学科的交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形式,语文教师必须要丰富教学内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品味经典作用,要求学生背诵规定的古诗词,选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内容。此外,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每节课的教学之初为学生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本周要求的诵读内容,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诵读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和国学教学的融合。
(三)开展日常活动,创新评价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征和义务教育发展趋势开设一些课程活动,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的国学内容,围绕着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话题,组织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走进经典,研读经典,充分挖掘经典的深度与内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的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立足创新,拓宽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诵读经典的活动中,将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结合起来,让小学生能够重视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科和国学经典之间的必然联系,能够重视经典内容的教学,引领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小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赵占魁.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心灵[J].学周刊,2015(08):99-102.
[2]王在海.从班主任视角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8):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