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与善治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406340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的路易十四国王甚是自大,自称是“太阳王”。“朕即国家”就是他说的,够狂妄吧。但从古到今,“朕即国家”在国内外还颇有市场。英国哲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在其名著《神权》中说:“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诗经·小雅·北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代著名思想家董仲舒也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既然“朕即国家”是“王道”,那么,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是高于一切的金科玉律,纵然是王侯将相也得乖乖地遵照执行。否则,就是“僭越”或“违抗圣命”,而“僭越”或“违抗圣命”是很可能被处以极刑的。但是,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有个叫戴胄的人还真不吃“这一套”,非但“僭越”“抗命”,还多次和皇帝“叫板”: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唐太宗把戴胄从“郎中”擢升为“少卿”,搁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感恩戴德得“肝脑涂地”。而且,“诈冒资荫”,也就是伪造资历和冒充世家高门,想借此获取荫封官职的行为,确实属于犯罪,太宗想整顿吏治杀鸡儆猴也可以理解。但依唐律:“诸伪写官文书印者,流两千里。馀印,徒一年。”用现在的话说,“诈冒资荫”在唐律中罪不至死,顶多流放。所以,戴胄依律苦谏:“皇帝的命令不过是个人一时的喜怒和冲动,充其量是小信用;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建立大信用的,只有法律才是至高无上的。如果皇帝的命令可以代替法律的话,一时发怒就想杀人,那么‘法将不法’,甚至朝令也可夕改。”唐太宗感慨:“有卿执法,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听从了戴胄的进谏。应该说,小信与大信的比较,展示了戴胄的睿智;重判的纠正,展现了戴胄维护法律的公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社会主义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制定良好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要得到普遍的服从。对一个国家来说,如不能坚持法治,甚至将人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以人治代替法治,那是很悲哀的。《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换句话说,强化法治意识,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绝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执政理念上加快由崇尚权力向崇尚法律转变,由依靠主观意志向依靠法律法规转变,不仅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这三句话虽然在文献典籍中各有出处,内涵各不相同,却含有同一个精神实质,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充分发动群众和集体的智慧力量”。那么,中国古人是如何“发动群众和集体的智慧力量”的?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这三句话,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思想的历史源流  《诗经·大雅·板》中有“先民有言,询于刍荛”的句子,意为
期刊
权臣强藩,积赀无艺,或亲行掊克,或广收苞苴a,无一非出自民财。汉桓帝诛梁冀b,收其财货,县官斥卖三十余万,以充官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冀传》)。唐李锜反c,兵败伏诛,朝廷将辇其所没家财送京,李绛奏言,锜家财皆刻剥六州之人所得d,不如赐本道,代贫下户今年租税,宪宗从之(《李绛传》)。以横取于民者仍还之民,此法最善。宪宗英主,其说易从,不谓桓帝先已行之也。后世有似此者,籍没贪吏之财,以偿民欠,籍没权
期刊
【经】吴子使札来聘a。  【传】吴无君、无大夫b,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c,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期刊
武王使人候殷a,反报曰b:“殷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匿胜忠良c。”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百姓不敢诽怨矣d。”武王遽告太公e,太公曰:“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f。”(《吕氏春秋·慎大览》)  注释:  a 候:侦察。  b 反:返回。  c 谗匿:奸佞之臣。  d 诽怨:指责怨恨。  e 遽(jù):赶快,疾速
期刊
周人以蕞尔小邦,崛起渭上,不仅代替文化较高的大邑商,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而且开八百年基业,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代。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若干平行发展的文化,各在一个地区滋生发达,相互影响,彼此交流,遂使各个地方文化的面貌逐渐接近。商王国的文化圈可能远超过其政治权力所及的范围,但是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
期刊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长江集》)  【品读】  中唐诗人贾岛曾为长江县(今四川大英县)主簿,世称贾长江,诗集因此得名。  知道并记住贾岛此人,是因了《题李凝幽居》中的“推敲”之典。  据闻,当初贾岛骑驴行路间,忽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佳句,总不能决定后一句里是该用“推”,抑或是“敲”。就在其
期刊
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什么叫书?我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下定义。我们姑且从孔老夫子谈起吧。他老人家读《易》,至于韦编三绝,可见用力之勤。当时还没有纸,文章是用漆写在竹简上面的,竹简用皮条拴起来,就成了书。翻起来很不方便,读起来也有困难。我国古时有一句话,叫作“学富五车”,说一个人肚子里有五车书,可见学问之大。这指的是用纸做成的书,如果是竹简,
期刊
敬称您和你  敬称有很多,但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最常用的是第二人  称:您。  老北京人“您”字不离口,过去挂嘴边儿上的一个词儿就是“您呐”。平时见了面:“来了您呐!”告别:“慢走您呐!”请人让道:“劳您驾了您,边儿上走,蹭油了您呐!”  跟老北京人聊天儿,听去吧,三句话不离“您呐”。可见“您”字,在北京人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其实,“您”字在古代并不是第二人称的敬辞,它最早是“你们”的意思。据语
期刊
《资治通鉴》讲座  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六)  张国刚  曹操(155—220)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很奸诈,《三国志》中的曹操,形象就比较正面了。至少在唐玄宗时代,李隆基少年时“以阿瞒自许”。不是正面形象,谁会以他自许呢?  一、曹操的心结  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最大的心结是家庭出身问题。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而父亲究竟本姓什么?最权威的史料《三国志》只是说“莫
期刊
范文正公a,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b,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米一升,岁衣人一缣c。嫁女者钱五十千,娶妇者二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者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粳稻八百  斛d,以其所入给其所聚,霈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