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段时间,有幸学习了一些名师名课,深深地感受到一节节充满鲜活生命的课堂,一定要建设一个真实的课堂,追求动态生成。
关键词:动态生成;真实课堂;分数;案例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或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生成”是新课标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想与思想的搏斗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可是,面对课堂纷至沓来的生成,有的教师缺少应有的调控艺术和引领技巧,以至于在一味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教学失衡的现象。
让我们欣赏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两个教学片段,相信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帮助。
片段一: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1/2,同时与小伙伴交流。(学生用不同的折法表示1/2。)
生:我折出了圆的1/4!(学生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我暗想,这个学生没按吴老师的要求学习,吴老师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该如何完成预设的任务?)
师:你折出了圆的1/4?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
生: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这个学生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边折边讲解。)
师: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1/2,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1/4。你能说说1/4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讲出了1/4表示的意思。)
师: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学生折出了1/3,1/6,1/12,1/16……
教师真诚地欣赏着,热情地请学生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得到的新分数的含义,不断加深着对分数的理解。)
片段二:师: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屏幕出现如下几种1/2图形——1/2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让学生讨论1/2的意义。)
师: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1/2。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我又想,没有老师的指点,学生半天扯不到“平均分”的点子上,耽搁时间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大家商量后发表意见。)
正方: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2份?(学生出示手中平均分成2份的圆)
反方:是。
正方: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1/2?(举起其中半个圆。)
反方:是。
正方:既然是1/2,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反方:这是分成2份吗?(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出示未等分图,高举着两部分大声问。)
正方:是。
反方:这是圆的1/2吗?(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间。)
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1/2,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暂告段落。)
师: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紧緊握着反方学生的手。)
师: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没有忘记正方学生,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
教学评析:听完这堂“揪心”而“跌宕起伏”的课,感受到课堂的生成、开放和真实。生命课堂里,师生的对话和互动有章有法、严谨科学,又灵动不羁、真实自然,体现了课堂本应具有的动人魅力。
(1)生命化的教学不仅要注重预设,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设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现象,是相对“预设”而言的,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吴老师深谙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教学设计既具备严密性、科学性,又具备教学操作的生成性。片断二中吴老师预设一个观点“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1/2”,让学生判别正误。在说理过程中,教师既“不作裁决”,又“煸风点火”,使一道静态的判断题生成为一次激烈的辩论赛。课堂现场,正反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据理力争,逐渐实现了分歧的消除、观点的统一,充分凸显了“平均”这个分数概念的核心词。在生命课堂中,同窗共读的同学之间相互辩论、价值相互影响,生命相互润泽,学生在“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的良性循环中健康成长,较来自成人世界的帮助而言,同学之间的帮助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吴老师以一种成熟的教育生成智慧来实现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生命化的教学不仅要关注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尊重。课堂教学中的“开放”现象,也是相对“预设”而言的,并不是无法调控的。吴老师对教学目标心中有数,并用母亲般的眼耳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等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开放学生学习生活,以此帮助学生自由成长。片断一中吴老师让学生折出1/2,又有学生“格格不入”,折出了1/4,这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表现。我们看到,吴老师没有将学习视线“生拉硬扯”回1/2,而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对1/4的个性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开放地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几分之一。在这里,教学活动表面上“脱轨”了,事实上依然朝着预设目标“全速前进”,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初步认识在此得到了切实加强。
(3)生命化的教学不仅要关注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片断二中摆事实、讲道理的“你争我辩”、“你来我往”的过程是珍贵的,更弥足珍贵的是吴老师对获胜方的由衷祝贺、对失利方的真诚感谢,充分体现了“课标”倡导的“既要关注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评价理念。学生的身体在紧张与安适之间保持平衡,心理处于健康的阈值区间,灵性日臻丰富而非衰微,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展示智慧与发展能力、交融情意与养育人性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真诚,是对生命的真诚。我们要把课上得真实、质朴,不刻意雕琢,让课在充分预设中,本着“尊重、浸润、共生”的教学理念,自然的状态下逐步生成。
作者简介:潘灿,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
关键词:动态生成;真实课堂;分数;案例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或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生成”是新课标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想与思想的搏斗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可是,面对课堂纷至沓来的生成,有的教师缺少应有的调控艺术和引领技巧,以至于在一味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教学失衡的现象。
让我们欣赏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两个教学片段,相信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帮助。
片段一: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1/2,同时与小伙伴交流。(学生用不同的折法表示1/2。)
生:我折出了圆的1/4!(学生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我暗想,这个学生没按吴老师的要求学习,吴老师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该如何完成预设的任务?)
师:你折出了圆的1/4?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小朋友吗?
生: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这个学生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边折边讲解。)
师:很有创造!同学们折出圆形的1/2,你却大胆地折出了它的1/4。你能说说1/4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讲出了1/4表示的意思。)
师:你们还有别的折法吗?试试看!(学生折出了1/3,1/6,1/12,1/16……
教师真诚地欣赏着,热情地请学生把折成的不同图形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各自得到的新分数的含义,不断加深着对分数的理解。)
片段二:师:同学们了不起,你们的联想真丰富呀!(屏幕出现如下几种1/2图形——1/2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让学生讨论1/2的意义。)
师: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1/2。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我又想,没有老师的指点,学生半天扯不到“平均分”的点子上,耽搁时间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大家商量后发表意见。)
正方: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2份?(学生出示手中平均分成2份的圆)
反方:是。
正方: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1/2?(举起其中半个圆。)
反方:是。
正方:既然是1/2,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反方:这是分成2份吗?(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出示未等分图,高举着两部分大声问。)
正方:是。
反方:这是圆的1/2吗?(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间。)
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1/2,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暂告段落。)
师: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紧緊握着反方学生的手。)
师: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没有忘记正方学生,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
教学评析:听完这堂“揪心”而“跌宕起伏”的课,感受到课堂的生成、开放和真实。生命课堂里,师生的对话和互动有章有法、严谨科学,又灵动不羁、真实自然,体现了课堂本应具有的动人魅力。
(1)生命化的教学不仅要注重预设,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设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现象,是相对“预设”而言的,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吴老师深谙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教学设计既具备严密性、科学性,又具备教学操作的生成性。片断二中吴老师预设一个观点“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1/2”,让学生判别正误。在说理过程中,教师既“不作裁决”,又“煸风点火”,使一道静态的判断题生成为一次激烈的辩论赛。课堂现场,正反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据理力争,逐渐实现了分歧的消除、观点的统一,充分凸显了“平均”这个分数概念的核心词。在生命课堂中,同窗共读的同学之间相互辩论、价值相互影响,生命相互润泽,学生在“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的良性循环中健康成长,较来自成人世界的帮助而言,同学之间的帮助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吴老师以一种成熟的教育生成智慧来实现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生命化的教学不仅要关注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尊重。课堂教学中的“开放”现象,也是相对“预设”而言的,并不是无法调控的。吴老师对教学目标心中有数,并用母亲般的眼耳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等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开放学生学习生活,以此帮助学生自由成长。片断一中吴老师让学生折出1/2,又有学生“格格不入”,折出了1/4,这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表现。我们看到,吴老师没有将学习视线“生拉硬扯”回1/2,而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对1/4的个性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开放地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几分之一。在这里,教学活动表面上“脱轨”了,事实上依然朝着预设目标“全速前进”,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初步认识在此得到了切实加强。
(3)生命化的教学不仅要关注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片断二中摆事实、讲道理的“你争我辩”、“你来我往”的过程是珍贵的,更弥足珍贵的是吴老师对获胜方的由衷祝贺、对失利方的真诚感谢,充分体现了“课标”倡导的“既要关注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评价理念。学生的身体在紧张与安适之间保持平衡,心理处于健康的阈值区间,灵性日臻丰富而非衰微,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展示智慧与发展能力、交融情意与养育人性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真诚,是对生命的真诚。我们要把课上得真实、质朴,不刻意雕琢,让课在充分预设中,本着“尊重、浸润、共生”的教学理念,自然的状态下逐步生成。
作者简介:潘灿,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