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货币,物价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货币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仅在于其对实际货币政策的巨大指导价值,而且在于其理论本身中一些关键命题的争议和不确定性,这是几个世纪以来货币理论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本文选择的中国货币供应过剩问题是货币,物价和生产关系的衍生物以及中国的特例。我国不少经济学者以我国货币供给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过高为由,认为我国货币当局过量投放了货币,可是在中国的经济中没有货币超发造成严重通货膨胀的现象。这一理论由学术界称罗纳德·麦金农(RonaldMcKinnon)提出,主要是介绍人民币继续供过于求,而不会导致持续的高通胀,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国货币之谜”,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中国货币之谜。本文从什么是中国货币之谜开始介绍,然后分析了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数,最后论述了为什么中国货币之谜并不存在。
【关键词】 中国货币之谜 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
一、什么是中国货币之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提高,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增长率之和。根据欧文-费希尔提出的现金交易方程式mv=py,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由于消费体系和交易习惯等长期因素,在均衡市场(包括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商品市场的均衡)理论上,应该有货币供给增长率等于产出增长率和物价水平增长率之和,即:m=p+y。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之和,则表明存在一种加速货币供应,研究人员称之为“超额货币”。相反,这意味着货币供应率较低,或有一定的资金短缺的程度。根据货币主义的长期中立性,货币供应过剩最终将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上升,这对实际产出没有实际影响,换句话说。货币供应过剩必然导致与其水平相对应的通货膨胀。但是,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通货膨胀水平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两位数通货膨胀的时间不多。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什么没有造成市场的恶性通货膨胀?这一问题由易纲较早提出,后被著名经济学者麦金农提出称为“中国货币之谜”。
二、解释中国货币之谜。
因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观察和调节中长期金融市场平衡的重要目标。为了更清楚地解释人民币的奥秘,我们必须回答两个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基本问题。
首先,中国巨大的M2是如何“释放”的?
货币供过于求的压力持续加大,货币超支的压力伴随着当前的经济金融体系。银行贷款的快速扩张是我国近两年m2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当前特定的政府体制和经济金融机构安排造成了政府在高增长偏好的背景下制定了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因此最后造成了银行贷款的快速扩张,释放 出了大量的M2。
现行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下的外汇储备逐年的刚性增长,是货币持续超货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与现行经济金融制度又密切相关。自我国2011年底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绝对值依然在上升。
其次,我国巨量的M2流向何方?
非货币资产市场 “蓄水池”效应,巨额资金流入了房地、基建、股票市场。
虽然房地产泡沫可能造成巨大风险,例如香港,日本等地都发生过房地产泡沫危机,对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但由于各个地方政府对土地金融的依赖。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难以落实,相当一部分居民仍看好房地产市场,因此房地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大量的超发资金。随之带来的了房地产的价格走高,引发了房地产业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现象。近年来,随之货币超发,即使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调节房地产市场价格,可是房价上涨的压力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大量超发货币通过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投资进入了低风险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和高风险收益的国有资本经营项目,减缓了货币流通的速度,进而也接收了大量超发货币,有利于降低市场通货膨胀。
随着2008年熊市以来,股票市场渐渐迎来寒冬,因此股票市场的“蓄水池”作用已经减弱一些,但它仍然吸收了一定数量的超发货币。金融危机期间,股指单向下跌,导致投资者心理预期逐渐发生变化,伴随着之后连续近半年的股价波动,使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丧失了信心。财富的迅速缩水开始引起投资者的心理恐慌,由于投资者判断其财富将在股票市场进一步贬值,因此他们抛售了股票。投资者集体出了股票会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股票加速下跌。货币量表现为流通市值随之迅速下降,资金已从股市撤出进入实体經济。即使我国整体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但由于我国股市出现的不规则性震荡,投资者只能盲目趋同于股价的涨跌进行不合理的操作,而不是从上市公司对自身业绩进行详细分析。
因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非货币资产市场都有一定的“蓄水池”能力,有利于吸收超发的货币,并缓解过多的流动性对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可以充当超发货币对物价上涨中的“减速器”。
三、当今中国货币之谜并不存在。
所谓“中国货币之谜”之所以出现,不是因为经典的货币数量理论,在逻辑上或理论上是错误的,而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并不满足许多经典经济理论的隐含假设。例如,“货币流通率恒久不变”、“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完全外生性的”(即中央银行完全可控货币的供应量)、“货币只是具有交换媒介的功能”、“只有产品市场存在,没有借贷和资本市场”等假设。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已发生如下重大变化:一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加速转轨,市场化,利率化的进程加速向前;二是加速对外开放——以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标志;三是中国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以GDP的快速增长为标志;四是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以投资货币数量,和价格为标志。如果认识到到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多的重大变化,就会进而发现上述提到的经典经济理论假设都越来越不符合目前的中国经济现实。所以我认为货币之谜在十几年之前或许存在,但是在当今的中国,货币之谜并不存在。
【参考文献】
[1] 郝岩, 崔艳娟.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辽宁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 52-56.
[2] 韦森. 中国通胀的真实原因[J]. 理论参考, 2011 (9): 38-40.
【关键词】 中国货币之谜 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
一、什么是中国货币之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提高,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增长率之和。根据欧文-费希尔提出的现金交易方程式mv=py,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由于消费体系和交易习惯等长期因素,在均衡市场(包括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商品市场的均衡)理论上,应该有货币供给增长率等于产出增长率和物价水平增长率之和,即:m=p+y。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之和,则表明存在一种加速货币供应,研究人员称之为“超额货币”。相反,这意味着货币供应率较低,或有一定的资金短缺的程度。根据货币主义的长期中立性,货币供应过剩最终将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上升,这对实际产出没有实际影响,换句话说。货币供应过剩必然导致与其水平相对应的通货膨胀。但是,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通货膨胀水平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两位数通货膨胀的时间不多。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什么没有造成市场的恶性通货膨胀?这一问题由易纲较早提出,后被著名经济学者麦金农提出称为“中国货币之谜”。
二、解释中国货币之谜。
因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观察和调节中长期金融市场平衡的重要目标。为了更清楚地解释人民币的奥秘,我们必须回答两个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基本问题。
首先,中国巨大的M2是如何“释放”的?
货币供过于求的压力持续加大,货币超支的压力伴随着当前的经济金融体系。银行贷款的快速扩张是我国近两年m2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当前特定的政府体制和经济金融机构安排造成了政府在高增长偏好的背景下制定了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因此最后造成了银行贷款的快速扩张,释放 出了大量的M2。
现行中国外汇管理制度下的外汇储备逐年的刚性增长,是货币持续超货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与现行经济金融制度又密切相关。自我国2011年底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绝对值依然在上升。
其次,我国巨量的M2流向何方?
非货币资产市场 “蓄水池”效应,巨额资金流入了房地、基建、股票市场。
虽然房地产泡沫可能造成巨大风险,例如香港,日本等地都发生过房地产泡沫危机,对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但由于各个地方政府对土地金融的依赖。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难以落实,相当一部分居民仍看好房地产市场,因此房地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大量的超发资金。随之带来的了房地产的价格走高,引发了房地产业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现象。近年来,随之货币超发,即使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调节房地产市场价格,可是房价上涨的压力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大量超发货币通过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投资进入了低风险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和高风险收益的国有资本经营项目,减缓了货币流通的速度,进而也接收了大量超发货币,有利于降低市场通货膨胀。
随着2008年熊市以来,股票市场渐渐迎来寒冬,因此股票市场的“蓄水池”作用已经减弱一些,但它仍然吸收了一定数量的超发货币。金融危机期间,股指单向下跌,导致投资者心理预期逐渐发生变化,伴随着之后连续近半年的股价波动,使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丧失了信心。财富的迅速缩水开始引起投资者的心理恐慌,由于投资者判断其财富将在股票市场进一步贬值,因此他们抛售了股票。投资者集体出了股票会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股票加速下跌。货币量表现为流通市值随之迅速下降,资金已从股市撤出进入实体經济。即使我国整体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但由于我国股市出现的不规则性震荡,投资者只能盲目趋同于股价的涨跌进行不合理的操作,而不是从上市公司对自身业绩进行详细分析。
因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非货币资产市场都有一定的“蓄水池”能力,有利于吸收超发的货币,并缓解过多的流动性对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可以充当超发货币对物价上涨中的“减速器”。
三、当今中国货币之谜并不存在。
所谓“中国货币之谜”之所以出现,不是因为经典的货币数量理论,在逻辑上或理论上是错误的,而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并不满足许多经典经济理论的隐含假设。例如,“货币流通率恒久不变”、“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完全外生性的”(即中央银行完全可控货币的供应量)、“货币只是具有交换媒介的功能”、“只有产品市场存在,没有借贷和资本市场”等假设。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已发生如下重大变化:一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加速转轨,市场化,利率化的进程加速向前;二是加速对外开放——以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标志;三是中国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以GDP的快速增长为标志;四是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以投资货币数量,和价格为标志。如果认识到到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多的重大变化,就会进而发现上述提到的经典经济理论假设都越来越不符合目前的中国经济现实。所以我认为货币之谜在十几年之前或许存在,但是在当今的中国,货币之谜并不存在。
【参考文献】
[1] 郝岩, 崔艳娟.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辽宁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 52-56.
[2] 韦森. 中国通胀的真实原因[J]. 理论参考, 2011 (9):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