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1995~2007年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35~80岁,平均54岁,<40岁10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0天~20个月,平均4个月。于发病1个月内就诊30例,绝大多数起病较隐袭,症状不典型。本病初期常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疲乏无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颜面和四肢末端呈樱桃红色,肝脾肿大,出血、血栓和神经系统等症状。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高致头晕90例,头痛80例,鼻出血、牙龈出血16例,便血、呕血各8例。肢体麻木者60例,半身麻木者5例。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意识不清、一过性晕厥、视力模糊、视力下降、偏瘫3例,肌张力增加1例,肌张力下降,腱反射亢进6例,鼻唇沟变浅9例。面红、手掌发红、结膜充血、四肢末端发红95例。心悸7例,心前区不适6例,高血压60例。
实验室检查:Hb 165~276g/L,其中181~220g/L 70例。WBC<10×109/L 9例,(10.1~25)×109/L 80例,最高达30.0×109/L,外周血出现核红细胞,未见幼稚粒细胞1例。PLT增高者80例(400~800)×109/L。网织红细胞正常95例,增高5例。骨髓象增生度:增生活跃62例,明显活跃30例,极度活跃7例,增生低下1例。头颅CT 50例,不正常40例,其中脑梗死24例,脑梗死伴脑水肿3例,腔隙性梗死6例,脑萎缩6例。
并发症:以栓塞最为常见,本组合并有血栓47例(47%),其中脑梗死39例,心肌梗死4例,左下肢血栓、脾梗死各2例。其他并发症有脑萎缩6例,癫痫2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10例,肺部感染17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
治疗方法:本组以放血、化疗和红细胞单采术为主,患者入院时,如Hb>200g/L,则先放血,每次300~400ml,每周2次,至Hb<180g/L时开始化疗,化疗则用三尖杉酯碱2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续15天为1个疗程,缓解后改为胫基脲作为维持量,0.5~1g/日,其疗效达98%。经济条件好的可应用红细胞单采术,缓解后改为胫基脲作为维持治疗。
结 果
本组因入院时合并脑梗死2例自动出院外,余98例均经放血+化疗,总有效率98%,红细胞单采术+胫基脲总有效率99%。本组中50例随访5~10个月,全部存活均需维持治疗。
讨 论
真性细胞增多症是发病率较低的血液病,其发病率为(0.6~1.6)/10万[1],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者。
本病诊断标准[2]:临床有多血症表现(皮肤黏膜呈绛红色、脾大、高血压、血栓形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虽红细胞增多,但网织红细胞和血沉均正常,外周血一般无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这点可作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的鉴别。
本病发病较隐匿,初期仅有头痛、头晕、心悸、乏力、记忆力下降或伴有肢体麻木感,易误诊为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等,本病尚需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主要并发症是血栓。真红发生梗死时,经放血、化疗、红细胞单采术、抗凝治疗,血栓可溶解吸收,病情好转。
本病属骨髓增殖综合征之一,预后相对良性,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初期治疗要求将Hb降到150g/L,RBC降到450×109/L以下后还要长期给予羟基脲维持治疗,一旦Hb与RBC上升再加大剂量至完全缓解。
参考文献
1 张大龙.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0例临床研究.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12(6):262-263.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1-142.
1995~2007年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35~80岁,平均54岁,<40岁10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0天~20个月,平均4个月。于发病1个月内就诊30例,绝大多数起病较隐袭,症状不典型。本病初期常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疲乏无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颜面和四肢末端呈樱桃红色,肝脾肿大,出血、血栓和神经系统等症状。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高致头晕90例,头痛80例,鼻出血、牙龈出血16例,便血、呕血各8例。肢体麻木者60例,半身麻木者5例。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意识不清、一过性晕厥、视力模糊、视力下降、偏瘫3例,肌张力增加1例,肌张力下降,腱反射亢进6例,鼻唇沟变浅9例。面红、手掌发红、结膜充血、四肢末端发红95例。心悸7例,心前区不适6例,高血压60例。
实验室检查:Hb 165~276g/L,其中181~220g/L 70例。WBC<10×109/L 9例,(10.1~25)×109/L 80例,最高达30.0×109/L,外周血出现核红细胞,未见幼稚粒细胞1例。PLT增高者80例(400~800)×109/L。网织红细胞正常95例,增高5例。骨髓象增生度:增生活跃62例,明显活跃30例,极度活跃7例,增生低下1例。头颅CT 50例,不正常40例,其中脑梗死24例,脑梗死伴脑水肿3例,腔隙性梗死6例,脑萎缩6例。
并发症:以栓塞最为常见,本组合并有血栓47例(47%),其中脑梗死39例,心肌梗死4例,左下肢血栓、脾梗死各2例。其他并发症有脑萎缩6例,癫痫2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10例,肺部感染17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
治疗方法:本组以放血、化疗和红细胞单采术为主,患者入院时,如Hb>200g/L,则先放血,每次300~400ml,每周2次,至Hb<180g/L时开始化疗,化疗则用三尖杉酯碱2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续15天为1个疗程,缓解后改为胫基脲作为维持量,0.5~1g/日,其疗效达98%。经济条件好的可应用红细胞单采术,缓解后改为胫基脲作为维持治疗。
结 果
本组因入院时合并脑梗死2例自动出院外,余98例均经放血+化疗,总有效率98%,红细胞单采术+胫基脲总有效率99%。本组中50例随访5~10个月,全部存活均需维持治疗。
讨 论
真性细胞增多症是发病率较低的血液病,其发病率为(0.6~1.6)/10万[1],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者。
本病诊断标准[2]:临床有多血症表现(皮肤黏膜呈绛红色、脾大、高血压、血栓形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虽红细胞增多,但网织红细胞和血沉均正常,外周血一般无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这点可作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的鉴别。
本病发病较隐匿,初期仅有头痛、头晕、心悸、乏力、记忆力下降或伴有肢体麻木感,易误诊为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等,本病尚需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主要并发症是血栓。真红发生梗死时,经放血、化疗、红细胞单采术、抗凝治疗,血栓可溶解吸收,病情好转。
本病属骨髓增殖综合征之一,预后相对良性,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初期治疗要求将Hb降到150g/L,RBC降到450×109/L以下后还要长期给予羟基脲维持治疗,一旦Hb与RBC上升再加大剂量至完全缓解。
参考文献
1 张大龙.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0例临床研究.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12(6):262-263.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