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分数和升学率为目的,从而导致教学形式和模式都相对僵化。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进行情感教学、努力放大人文关怀,最终达到不断提升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一、要善于在思想品德课上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思考,自觉接受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1)通过优化组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兴趣。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而言,组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教学信息传递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去分析处理教材,优化设计课型,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采取观察、提问、复习、考试等手段,具体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学生实际,有效调整教学工作,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
(2)通过强化语言艺术提升学生兴趣。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学语言运用是否得体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良好的教学语言应该做到将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这就是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断提升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用准确、简明、逻辑性强、有条理的语言,来阐述政治理论观点。另外,教师的授课语言还要力求联系实际,力求生动形象,力求真实感人,力求激发学生兴趣。
(3)通过拓展思维提升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通过漫画、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讲得过多,避免挤压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完成的许多思维活动被替代完成了,这样不仅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会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弱化。为了有效改变这一局面,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疏密有度的授课,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教学中为学生留有更多的余地,不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最终达到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
二、要善于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情感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无任是基本概念还是政治原理,教师都要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来讲授,力求让这些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从而确保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更加注重帮助学生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就竭力开展情感教学,注重以情感化,以情动人,以情明理。当笔者发现班上有些学生对待家长的态度比较粗暴和蛮横时,就结合此类的社会新闻列举一些具体事例,阐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慈爱之情。接着笔者又吟出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并组织学生围绕着“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的主题进行发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了父母对自己在饮食上关照、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关心,等等。在学生发言结束后,笔者又问道:“大家能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吗?”约过了几分钟,才有少数几个学生说出了父母生日,其中有几个还不大肯定。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说道: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父母对我们关心与我们对父母关心”之间的差距。最后,倡议学生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体会父母为家庭的付出,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家、对家庭的爱。
三、要善于在思想品德课上放大人文关怀
现在有不少思想品德教师仍然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法,将课堂当作了讲堂,如此教学只能将学生打造成接受知识、观念的“容器”。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教师须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实施人文关怀,通过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来促进学生真想学习、乐于学习,不断通过关心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朋友的角度出发,真切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有针对性地指出其缺点,并为其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同时,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实施人文关怀,还要尝试目标激励,平时要多鼓励、多激励,多使用赞扬性语言,少讲责备性语言。尤其是在对待差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力戒责怪抱怨、力戒嘲笑羞辱、力戒歧视绝情、力戒威胁恐吓,始终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多使用目标激励来放大人文关怀,可以不断感化学生、有效塑造学生,并产生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
一、要善于在思想品德课上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思考,自觉接受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1)通过优化组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兴趣。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而言,组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教学信息传递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去分析处理教材,优化设计课型,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采取观察、提问、复习、考试等手段,具体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学生实际,有效调整教学工作,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
(2)通过强化语言艺术提升学生兴趣。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学语言运用是否得体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良好的教学语言应该做到将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这就是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断提升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用准确、简明、逻辑性强、有条理的语言,来阐述政治理论观点。另外,教师的授课语言还要力求联系实际,力求生动形象,力求真实感人,力求激发学生兴趣。
(3)通过拓展思维提升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通过漫画、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讲得过多,避免挤压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完成的许多思维活动被替代完成了,这样不仅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会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弱化。为了有效改变这一局面,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疏密有度的授课,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教学中为学生留有更多的余地,不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最终达到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
二、要善于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情感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无任是基本概念还是政治原理,教师都要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来讲授,力求让这些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从而确保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更加注重帮助学生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就竭力开展情感教学,注重以情感化,以情动人,以情明理。当笔者发现班上有些学生对待家长的态度比较粗暴和蛮横时,就结合此类的社会新闻列举一些具体事例,阐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慈爱之情。接着笔者又吟出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并组织学生围绕着“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的主题进行发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了父母对自己在饮食上关照、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关心,等等。在学生发言结束后,笔者又问道:“大家能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吗?”约过了几分钟,才有少数几个学生说出了父母生日,其中有几个还不大肯定。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说道: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父母对我们关心与我们对父母关心”之间的差距。最后,倡议学生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体会父母为家庭的付出,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家、对家庭的爱。
三、要善于在思想品德课上放大人文关怀
现在有不少思想品德教师仍然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法,将课堂当作了讲堂,如此教学只能将学生打造成接受知识、观念的“容器”。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教师须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实施人文关怀,通过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来促进学生真想学习、乐于学习,不断通过关心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朋友的角度出发,真切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有针对性地指出其缺点,并为其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同时,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实施人文关怀,还要尝试目标激励,平时要多鼓励、多激励,多使用赞扬性语言,少讲责备性语言。尤其是在对待差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力戒责怪抱怨、力戒嘲笑羞辱、力戒歧视绝情、力戒威胁恐吓,始终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多使用目标激励来放大人文关怀,可以不断感化学生、有效塑造学生,并产生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