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雅琳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就两个字——漂亮。一张标准的瓜子脸,既精致又吸引眼球;她身材纤细,体态优雅,一看就是标准的南方女孩;她语速很快,声音甜美,说话如同唱流行歌曲一样;她思维跳跃,逻辑缜密,既有90后的特质又不像20多岁女孩的稚嫩。无论你怎么想象也不会把她和CEO这个职务联系起来,可她偏偏就是中关村“生物银行”的联合创始人,CEO。
强大的朋友圈
《中关村》:张总您好,很高兴能够采访您。听说您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毕业的是吗?
张雅琳:我也很荣幸能够接受《中关村》杂志的采访。没错,我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导演专业毕业的。而且毕业后还从事过影视工作,制片人,导演都有尝试过。
《中关村》:不敢想象,您所学和曾经所做和现在从事的事业差别太大了,您是怎样进入到大健康,干细胞这个产业的?
张雅琳:这是一个偶然但也是必然的机会。我和我们另外一个创始人胡总,很久以前就认识,我们有共同的朋友圈,在聚会的过程中我俩相识的。这是偶然的机会。
必然是在我们相识到熟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胡总在找干细胞领域的人脉,我正好有这方面认识的朋友就介绍给胡总,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干细胞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而投身到了这个新兴的产业。
《中关村》:您的思想也太跳跃了吧,兴趣,就怎么简单?
张雅琳:很多人会认为90后做事有时候会凭兴趣出发。因为我们对新奇、未知的东西、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但,随着接触的越深,兴趣会逐步转变为一种责任和抱负。
《中关村》: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这种转变的动力来自那里?
张雅琳:其实,我们90后是很有责任的一代,我们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通过接触专家、院士、科学家、从业者我深深的了解到大健康,干细胞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主要方向之一,也被这些科学家和院士多年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深深地感动了,又加上这个产业不仅将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也能帮助更多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更好的状态去体验更多的事情,这种责任感和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动力就强大了起来。
CEO还可以这样当
《中关村》:就这样您就和胡总一同创业,当上中关村“生物银行”的CEO了。
张雅琳:不是。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做CEO,我对运营很有兴趣,我希望做运营的工作。
《中关村》:那怎么阴差阳错又做上CEO了?
张雅琳:从中关村“生物银行”筹备开始我就参与其中,包括拜访专家、收集和处理各个方面的信息、公司选址、搭建公司组织构架、筹备成立典礼等等,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关村“生物银行”的诞生。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涉足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关村“生物银行”的未来发展、定位、方向、战略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筹备成立典礼的过程中,从文案到执行,从发言稿到请嘉宾,从大会统筹到每个场景的实现,我亲力亲为把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正是因为我的思想、执行力和气质比较符合公司的定位和形象,所以在公司成立前的一星期,经过董事会研究决定,由我出任公司的CEO。就这样我就被推举到CEO的位子上。
《中关村》:听您所说,您不光是CEO,也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啊。
张雅琳:对,你说的没错,公司是想通过我们年轻人的工作状态向外传导中关村“生物银行”的“活力、新兴、创新”的定位。
但我们还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干细胞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位年轻的带头人,带领和伴随企业成长,到20年后,干细胞产业正直高峰状态,这位带头人也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年龄。经过20年的历练、探索和在行业中的沉淀,他将带给企业和产业不可限量的未来。很有幸我成为这位人选,承担这份使命。
90后更了解90后
《中关村》:您觉得您对比干细胞行业老一代的从业者,您的优势在于哪里?
张雅琳:我们是生活在互联网下的一代,所以我们更了解这个时代,适应这个时代。因為时代变化了,人的思想也在变化,简单的说,我们90后更了解90后。
《中关村》:您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张雅琳:比如,在企业的运营模式上,我们用的是阿米巴细胞小组的方式。由主要部门来牵头,其他各部门的人员配合,组成机动性的定向项目小组,针对一个项目或一件事进行攻克,小组是学习型,专业化的。从而打破部门、专业的边界。这样的小组效率会很高,效果也很好。
再比如,在大数据的认知、理解和应用上,90后有着先天的优势,更善于做数据的分析,也更懂得怎样用好这些数据。
还有,像企业架构、价值体现、目标实现等等方面90后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执行手段,90后因为成长环境的变化,所以他们的知识体系也发生了改变,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老一代的人多了很多的途径,90后的人很多都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现在说的一专多能。
《中关村》:真想不到,您思考的还挺多,分析90后这一代还真有见蒂。
张雅琳:用一句老一辈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
强大的朋友圈
《中关村》:张总您好,很高兴能够采访您。听说您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毕业的是吗?
张雅琳:我也很荣幸能够接受《中关村》杂志的采访。没错,我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导演专业毕业的。而且毕业后还从事过影视工作,制片人,导演都有尝试过。
《中关村》:不敢想象,您所学和曾经所做和现在从事的事业差别太大了,您是怎样进入到大健康,干细胞这个产业的?
张雅琳:这是一个偶然但也是必然的机会。我和我们另外一个创始人胡总,很久以前就认识,我们有共同的朋友圈,在聚会的过程中我俩相识的。这是偶然的机会。
必然是在我们相识到熟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胡总在找干细胞领域的人脉,我正好有这方面认识的朋友就介绍给胡总,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干细胞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而投身到了这个新兴的产业。
《中关村》:您的思想也太跳跃了吧,兴趣,就怎么简单?
张雅琳:很多人会认为90后做事有时候会凭兴趣出发。因为我们对新奇、未知的东西、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但,随着接触的越深,兴趣会逐步转变为一种责任和抱负。
《中关村》: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这种转变的动力来自那里?
张雅琳:其实,我们90后是很有责任的一代,我们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通过接触专家、院士、科学家、从业者我深深的了解到大健康,干细胞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主要方向之一,也被这些科学家和院士多年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深深地感动了,又加上这个产业不仅将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也能帮助更多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更好的状态去体验更多的事情,这种责任感和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动力就强大了起来。
CEO还可以这样当
《中关村》:就这样您就和胡总一同创业,当上中关村“生物银行”的CEO了。
张雅琳:不是。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做CEO,我对运营很有兴趣,我希望做运营的工作。
《中关村》:那怎么阴差阳错又做上CEO了?
张雅琳:从中关村“生物银行”筹备开始我就参与其中,包括拜访专家、收集和处理各个方面的信息、公司选址、搭建公司组织构架、筹备成立典礼等等,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关村“生物银行”的诞生。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涉足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关村“生物银行”的未来发展、定位、方向、战略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筹备成立典礼的过程中,从文案到执行,从发言稿到请嘉宾,从大会统筹到每个场景的实现,我亲力亲为把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正是因为我的思想、执行力和气质比较符合公司的定位和形象,所以在公司成立前的一星期,经过董事会研究决定,由我出任公司的CEO。就这样我就被推举到CEO的位子上。
《中关村》:听您所说,您不光是CEO,也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啊。
张雅琳:对,你说的没错,公司是想通过我们年轻人的工作状态向外传导中关村“生物银行”的“活力、新兴、创新”的定位。
但我们还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干细胞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位年轻的带头人,带领和伴随企业成长,到20年后,干细胞产业正直高峰状态,这位带头人也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年龄。经过20年的历练、探索和在行业中的沉淀,他将带给企业和产业不可限量的未来。很有幸我成为这位人选,承担这份使命。
90后更了解90后
《中关村》:您觉得您对比干细胞行业老一代的从业者,您的优势在于哪里?
张雅琳:我们是生活在互联网下的一代,所以我们更了解这个时代,适应这个时代。因為时代变化了,人的思想也在变化,简单的说,我们90后更了解90后。
《中关村》:您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张雅琳:比如,在企业的运营模式上,我们用的是阿米巴细胞小组的方式。由主要部门来牵头,其他各部门的人员配合,组成机动性的定向项目小组,针对一个项目或一件事进行攻克,小组是学习型,专业化的。从而打破部门、专业的边界。这样的小组效率会很高,效果也很好。
再比如,在大数据的认知、理解和应用上,90后有着先天的优势,更善于做数据的分析,也更懂得怎样用好这些数据。
还有,像企业架构、价值体现、目标实现等等方面90后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执行手段,90后因为成长环境的变化,所以他们的知识体系也发生了改变,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老一代的人多了很多的途径,90后的人很多都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现在说的一专多能。
《中关村》:真想不到,您思考的还挺多,分析90后这一代还真有见蒂。
张雅琳:用一句老一辈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