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r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生理的健康发育,也要求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无疑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一、注重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愈来愈显示其重要地位。据有关部门调查,39%左右的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自负、逆反、从众、敌对、抑郁、焦虑、厌学、嫉妒、孤僻等。学生的不良心理,必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贻害终生。所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要位置,这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二、注重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还应注重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要科学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形成与发展的各种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外界客观环境的因素。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阶段,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心理结构不完善,极易导致心理异常。
  2.社会与家庭环境的消极因素。社会上落后的风俗习惯、格调低下的影视书刊,都时刻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由于认识能力有限,自控力差,加之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常常造成学生心理异常。
  3.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1)应试教育强调考试、知识“填鸭”式,忽视道德伦理教育导致学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松散。
  (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紧张、感情对立。
  (3)不良的校风容易使学生丧失进取精神,悲观失望,形成自卑心理。
  
  (二)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建立心理档案。班主任可运用观察、实验、测试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建立起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日后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这既能够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中小学都已开设了心理课,心理教师一般都由班主任兼任。作为班主任要灵活应用心理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课余时间、集体活动等一切有利时机,在与学生闲聊中适当渗透心理科学知识,进行心理指导。如“高消费追求”、“追星现象”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可在闲谈中运用心理知识进行教育引导。这时,学生往往会把教师的指导当作“真心话”,“心里话”而铭刻于心,久久难忘。
  4.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单靠学校、班主任是不够的。班主任可以密切和学生家庭的联系,使家庭与学校教育协调好,形成合力。
  5.班主任也要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教学及处理班级问题中。
其他文献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多种纷繁的媒体形式逐渐出现,信息传播方式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的品牌传播策略已不再适用于社交媒体时代,品牌想要在新的时代中拥有
“老师,我下楼梯时,黄强从后面搡我”“老师,黄强用小刀划我的书”“老师……”一跨进教室,就有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我一愣,还未等我开口,同学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起黄强的状来。这个黄强,转来没几天,便把班级弄得鸡犬不宁。我皱了眉头,望望黄强,他正用挑衅的目光望着我,随即又做着鬼脸瞅瞅告状的同学,一副“我是皇帝,我怕谁”的样子。咋办?批评吧,他是一个刚来的新生,会不会伤害他的自尊?他会不会自暴自弃?同学
一、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社会现代化使人们在拥有发达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调查表明:近几年我国大、中、小学生中均存在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学生程度不同地患有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症、情绪危机等心理障碍。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也表明:近年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