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班主任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我认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亲近与尊重、接纳与宽容、关注与培养、耐心与激励是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师生双方达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感情共鸣、师生双赢的效果。
一、亲近与尊重
“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有些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关爱他,用师爱温暖他,用真情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我们班有个叫郝洋的学生,开始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上课搞小动作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回家不做作业或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觉幸福”的好学生。他开始爱理不理的,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还一如既往,我行我素。此时我有点心灰意冷,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必须面对现实。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前任班主任,我觉得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于是就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位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批评你?”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学生,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我今后一定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又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数学课代表赵乐同学与他同位,耐心地帮助他,促其进步。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让我欣喜万分,也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
二、接纳与宽容
一个热爱学生和受学生爱戴的教师,首先应当全方位接纳学生,甚至包括他的缺点与错误。接纳不是放纵,而是理解与宽容。宽容与等待是深层次的信任和理解,尤其对后进生更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个调皮学生,老师不在时,他常搞恶作剧,有时用虫子吓女同学,有时藏其他同学的东西。有次课堂上他的同桌回答问题时,他将凳子搬开,结果同桌摔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而他还说感觉很好玩,没有一点愧疚。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父亲的教育方式就只有打骂。我把他的父亲请到了办公室,还没等我把事情的经过说完,他挥手就要打孩子。我立即劝阻了他,并让孩子保证今后改正错误,他乖乖地答应了。家长走后,他悄悄的告诉我“老师,我想改可改不了。”学生有改正缺点的良好愿望,作为老师应耐心教育和等待,更重要的是宽容。于是放学后我叫他来办公室共同制订了改正错误的计划和评价表格。评价表格包括家长、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每周收取一次。就这样,我记录着他改正错误的方方面面,他逐渐走上了进步的路。我兴奋地看到,孩子的进步得益于老师的宽容和理解。
三、关注与培养
怎样使我们的学生把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内化成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靠爱和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当然,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我们班有个男生上课时常一边听讲,一边毫不掩饰地啃着手指甲。课后我找到他,还没等我问他,他就笑着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老毛病了。”我拉过他的手一看,每个手指甲都啃的光光的。我与家长联系知道他这习惯从小就有。家长也苦于没有办法,而带着这种习惯踏入社会,必然会影响他的发展。我想我一定得想办法帮他纠正。开始我常提醒他,甚至想让他戴上手套,一周下来效果不明显,又加上他的自尊心很强,我担心伤了他。我最终放弃了提醒的方法而采用鼓励去打动他,再与家长密切配合从最低要求做起。我提出若一天不啃指甲,我就奖励他一个本。他极力克制一天没有啃,当拿到本时非常激动。可我深知,这一天对他来说多么的难熬。这是意志的考验,毅力的培养。一连几天他都得了本。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我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一周不啃指甲,老师送你最喜欢的礼物,而且由你自己选。他告诉我他喜欢钢笔,结果他坚持了一周,我给他买了一支漂亮的钢笔。半个月过去了,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如果坚持一个月不啃指甲,老师奖励一个文具袋。一个月真不容易,又熬过来了。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改掉了啃指甲的习惯。他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改掉一个坏习惯真不容易啊!”的确,帮助学生改掉一个坏习惯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低要求,小步走,多鼓励,持之以恒才能奏效。
四、耐心与激励
居里夫人曾说:“我们要有恒心,更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所有伟人发明创造的巨大动力,有了自信,才会勇敢、坚强、敢于创新,没有自信,就没有独创。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完善学生人格,促其体验成功尤为重要。对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在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常有失败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一度沮丧,缺乏自信,形成自卑的心理。而自信对后进生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工作中我感到后进生意志力差,只有成功,才能增强其自信,巩固其内在动机,促其不断上进。我们班有一位女生,因为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就产生了自卑心理。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一道思考题“一条铁路上有三个站点,一列火车往返于这条铁路上,共有几种不同价格的车票?有几种不同的车票?”几乎所有学生计算出都是10种,而当我走到她身旁时,发现她却写着“10种,20种”,我心中暗喜,这是增强她自信心的契机。我先是请了几名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他们的回答都是10种。接着我请她来大胆说出她自己的看法,结果是全班同学恍然大悟,她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从此,她做事情多了几分自信,也爱举手回答问题了,她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可能的,每次做完作业后就主动给我看,在家也能认真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这学期她还当选了小组长,她的进步真让我惊叹。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大潮中,放飞孩子,让自信成为他们有力的翅膀,他们定会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喜悦。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就如一朵朵小花,只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他们一定能竞相开放。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能使学生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进而点燃希望之火。
一、亲近与尊重
“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有些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关爱他,用师爱温暖他,用真情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我们班有个叫郝洋的学生,开始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上课搞小动作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回家不做作业或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觉幸福”的好学生。他开始爱理不理的,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还一如既往,我行我素。此时我有点心灰意冷,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必须面对现实。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前任班主任,我觉得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于是就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位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批评你?”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学生,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我今后一定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又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数学课代表赵乐同学与他同位,耐心地帮助他,促其进步。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让我欣喜万分,也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
二、接纳与宽容
一个热爱学生和受学生爱戴的教师,首先应当全方位接纳学生,甚至包括他的缺点与错误。接纳不是放纵,而是理解与宽容。宽容与等待是深层次的信任和理解,尤其对后进生更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个调皮学生,老师不在时,他常搞恶作剧,有时用虫子吓女同学,有时藏其他同学的东西。有次课堂上他的同桌回答问题时,他将凳子搬开,结果同桌摔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而他还说感觉很好玩,没有一点愧疚。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父亲的教育方式就只有打骂。我把他的父亲请到了办公室,还没等我把事情的经过说完,他挥手就要打孩子。我立即劝阻了他,并让孩子保证今后改正错误,他乖乖地答应了。家长走后,他悄悄的告诉我“老师,我想改可改不了。”学生有改正缺点的良好愿望,作为老师应耐心教育和等待,更重要的是宽容。于是放学后我叫他来办公室共同制订了改正错误的计划和评价表格。评价表格包括家长、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每周收取一次。就这样,我记录着他改正错误的方方面面,他逐渐走上了进步的路。我兴奋地看到,孩子的进步得益于老师的宽容和理解。
三、关注与培养
怎样使我们的学生把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内化成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靠爱和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当然,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我们班有个男生上课时常一边听讲,一边毫不掩饰地啃着手指甲。课后我找到他,还没等我问他,他就笑着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的老毛病了。”我拉过他的手一看,每个手指甲都啃的光光的。我与家长联系知道他这习惯从小就有。家长也苦于没有办法,而带着这种习惯踏入社会,必然会影响他的发展。我想我一定得想办法帮他纠正。开始我常提醒他,甚至想让他戴上手套,一周下来效果不明显,又加上他的自尊心很强,我担心伤了他。我最终放弃了提醒的方法而采用鼓励去打动他,再与家长密切配合从最低要求做起。我提出若一天不啃指甲,我就奖励他一个本。他极力克制一天没有啃,当拿到本时非常激动。可我深知,这一天对他来说多么的难熬。这是意志的考验,毅力的培养。一连几天他都得了本。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我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一周不啃指甲,老师送你最喜欢的礼物,而且由你自己选。他告诉我他喜欢钢笔,结果他坚持了一周,我给他买了一支漂亮的钢笔。半个月过去了,我又提出新的要求,如果坚持一个月不啃指甲,老师奖励一个文具袋。一个月真不容易,又熬过来了。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改掉了啃指甲的习惯。他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改掉一个坏习惯真不容易啊!”的确,帮助学生改掉一个坏习惯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低要求,小步走,多鼓励,持之以恒才能奏效。
四、耐心与激励
居里夫人曾说:“我们要有恒心,更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所有伟人发明创造的巨大动力,有了自信,才会勇敢、坚强、敢于创新,没有自信,就没有独创。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完善学生人格,促其体验成功尤为重要。对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在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常有失败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一度沮丧,缺乏自信,形成自卑的心理。而自信对后进生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工作中我感到后进生意志力差,只有成功,才能增强其自信,巩固其内在动机,促其不断上进。我们班有一位女生,因为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就产生了自卑心理。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一道思考题“一条铁路上有三个站点,一列火车往返于这条铁路上,共有几种不同价格的车票?有几种不同的车票?”几乎所有学生计算出都是10种,而当我走到她身旁时,发现她却写着“10种,20种”,我心中暗喜,这是增强她自信心的契机。我先是请了几名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他们的回答都是10种。接着我请她来大胆说出她自己的看法,结果是全班同学恍然大悟,她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从此,她做事情多了几分自信,也爱举手回答问题了,她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可能的,每次做完作业后就主动给我看,在家也能认真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这学期她还当选了小组长,她的进步真让我惊叹。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大潮中,放飞孩子,让自信成为他们有力的翅膀,他们定会体验到更多成功的喜悦。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就如一朵朵小花,只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他们一定能竞相开放。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能使学生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进而点燃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