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计算机病毒可以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及防范已迫在眉睫。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表现及传播途径入手,来初步探讨计算机病毒及防范。
【关键词】计算机 病毒 防范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损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通常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在计算机运行中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2.1 传染性。指计算机病毒具有自身复制及传播的特性。病毒可以附着在其他程序上,通过磁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载体进行传播并再感染其他计算机,被传染的计算机又成为病毒生存和传播的新载体及传染源。
2.2 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不易被发觉。
2.3 潜伏性。有些计算机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它的发作时间是预先设计好的,等到条件具备时一下爆发,对系统进行破坏。
2.4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都是很小的程序,非常容易隐蔽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到系统控制权,限制正常程序执行,而用户确是未知的。
2.5 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占用系统资源、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使计算机工作效率降低、破坏数据。不同的计算机病毒破坏形式也各不相同。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种类很多。由于其破坏方式、传播方式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分类方法也不同。
3.1 按病毒的感染目标分类
3.1.1 文件型。这类病毒寄生于文件中,感染和破坏可执行文件(如*.exe、*.com和*.bat为扩展名的文件),使文件无法启动运行,如黑色星期五病毒等。
3.1.2 引导型。这类病毒感染文件的分区表或感染系统的启动文件,如CIH病毒、大麻病毒、DIR病毒和朱丽叶病毒等。
3.1.3 混合型。这类病毒既可寄生在可执行文件中,又可侵占系统引导区,所以更具有杀伤力,如3544幽灵病毒等。
3.1.4 宏病毒。宏病毒寄生在Office文档中,会影响这些文件的打开、存储、关闭等操作。这是一种文件型病毒。但不同于以往感染可执行文件的病毒,此类病毒是利用Office提供的宏命令功能来感染文件,与操作系统的关联性不大。宏病毒除了借助移动磁盘传染外,还能通过电子邮件、Web下载、文件传输等网络操作进行传播。
3.2 按传播方式分类
3.2.1 引导型传播 引导时传播。
3.2.2 文件型 使用相应文件时传播。
3.2.3 邮件型 通过E-mail传播。
3.4 计算机病毒传播及防范。常见攻击性计算机系统的手段有窃取、越权存取、黑客登入、有害信息、计算机病毒等。下面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情况:
3.4.1 计算机中毒的表现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正常的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在系统的桌面上无故出现陌生网站的链接,无论怎么删除,每次开机都依旧会出现,如果右击鼠标,则出现的工具栏中也会有大量陌生网站的链接。
(3)系统桌面及桌面上的图标被隐藏。
(3)上网之前,系统一切正常,下网之后系统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如系统盘丢失、硬盘遭到格式化等。
(5)浏览陌生网站时,出现提示框“您已经被XX病毒攻击”,之后系统出现异常。
(6)系统的进程中出现未知进程,而且无法终止,终止后会自动重新出现。
(7)信用卡账号、QQ账号丢失等等。
3.4.2 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拷贝、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文件拷贝与文件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文件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宏病毒通过Word、Excel调用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文件传播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如:
(1)移动存储。移动存储设备包括我们常见的软盘、磁带、光盘、移动硬盘、U盘(含数码相机、MP3、手机等)。
(2)网络。随着网络的风靡,数据、文件、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地在各个角落间通过网络进行传送,这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现在网络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病毒威胁越来越严重,使得病毒迅速传播。
3.4.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实际上是要求用户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习惯,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采用防病毒或病毒预警软件 在计算机中同时安装计算机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2)定期检查 定期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及时更新病毒库和安全补丁,发现病毒马上清理。
(3)建立备份 对每个购置软件硬拷贝副本,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文件,对各类文件、数据及程序分类备份保存。
(4)慎用外来的存储设备 如果使用外来的存储,必须先进行病毒检查,确定无毒后再用。
(5)慎用网上下载的软件 如果要使用网上的软件,应在正规和信誉好的网站上下载。
(6)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尽量不设置文件或文件夹的共享等。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在法律、教育、道德上进行规范。我们每个人都应认识到病毒的严重危害,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尊重知识产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自律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宁为群,魏学宏.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2] 刘艳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
计算机病毒可以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及防范已迫在眉睫。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表现及传播途径入手,来初步探讨计算机病毒及防范。
【关键词】计算机 病毒 防范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损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通常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在计算机运行中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2.1 传染性。指计算机病毒具有自身复制及传播的特性。病毒可以附着在其他程序上,通过磁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载体进行传播并再感染其他计算机,被传染的计算机又成为病毒生存和传播的新载体及传染源。
2.2 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不易被发觉。
2.3 潜伏性。有些计算机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它的发作时间是预先设计好的,等到条件具备时一下爆发,对系统进行破坏。
2.4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都是很小的程序,非常容易隐蔽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到系统控制权,限制正常程序执行,而用户确是未知的。
2.5 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占用系统资源、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使计算机工作效率降低、破坏数据。不同的计算机病毒破坏形式也各不相同。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种类很多。由于其破坏方式、传播方式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分类方法也不同。
3.1 按病毒的感染目标分类
3.1.1 文件型。这类病毒寄生于文件中,感染和破坏可执行文件(如*.exe、*.com和*.bat为扩展名的文件),使文件无法启动运行,如黑色星期五病毒等。
3.1.2 引导型。这类病毒感染文件的分区表或感染系统的启动文件,如CIH病毒、大麻病毒、DIR病毒和朱丽叶病毒等。
3.1.3 混合型。这类病毒既可寄生在可执行文件中,又可侵占系统引导区,所以更具有杀伤力,如3544幽灵病毒等。
3.1.4 宏病毒。宏病毒寄生在Office文档中,会影响这些文件的打开、存储、关闭等操作。这是一种文件型病毒。但不同于以往感染可执行文件的病毒,此类病毒是利用Office提供的宏命令功能来感染文件,与操作系统的关联性不大。宏病毒除了借助移动磁盘传染外,还能通过电子邮件、Web下载、文件传输等网络操作进行传播。
3.2 按传播方式分类
3.2.1 引导型传播 引导时传播。
3.2.2 文件型 使用相应文件时传播。
3.2.3 邮件型 通过E-mail传播。
3.4 计算机病毒传播及防范。常见攻击性计算机系统的手段有窃取、越权存取、黑客登入、有害信息、计算机病毒等。下面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情况:
3.4.1 计算机中毒的表现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正常的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在系统的桌面上无故出现陌生网站的链接,无论怎么删除,每次开机都依旧会出现,如果右击鼠标,则出现的工具栏中也会有大量陌生网站的链接。
(3)系统桌面及桌面上的图标被隐藏。
(3)上网之前,系统一切正常,下网之后系统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如系统盘丢失、硬盘遭到格式化等。
(5)浏览陌生网站时,出现提示框“您已经被XX病毒攻击”,之后系统出现异常。
(6)系统的进程中出现未知进程,而且无法终止,终止后会自动重新出现。
(7)信用卡账号、QQ账号丢失等等。
3.4.2 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拷贝、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文件拷贝与文件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文件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宏病毒通过Word、Excel调用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文件传播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如:
(1)移动存储。移动存储设备包括我们常见的软盘、磁带、光盘、移动硬盘、U盘(含数码相机、MP3、手机等)。
(2)网络。随着网络的风靡,数据、文件、电子邮件可以方便地在各个角落间通过网络进行传送,这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现在网络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病毒威胁越来越严重,使得病毒迅速传播。
3.4.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实际上是要求用户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习惯,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采用防病毒或病毒预警软件 在计算机中同时安装计算机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2)定期检查 定期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及时更新病毒库和安全补丁,发现病毒马上清理。
(3)建立备份 对每个购置软件硬拷贝副本,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文件,对各类文件、数据及程序分类备份保存。
(4)慎用外来的存储设备 如果使用外来的存储,必须先进行病毒检查,确定无毒后再用。
(5)慎用网上下载的软件 如果要使用网上的软件,应在正规和信誉好的网站上下载。
(6)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尽量不设置文件或文件夹的共享等。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技术手段之外还应在法律、教育、道德上进行规范。我们每个人都应认识到病毒的严重危害,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尊重知识产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自律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宁为群,魏学宏.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2] 刘艳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