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及优势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内涵;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51—0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掌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而数学学科作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绝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以课程为出发点,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工具,要被用来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与课程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主导——主体”的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以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及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优势
  1. 信息技术通过“人机互动”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充分实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同学及时沟通,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别人,同时可以分享同学及老师的思考成果,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使学习走向开放,走向对话。同时,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为学生搜集、比较、判断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信息来源,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从此不再是神话。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改变着学生的未来。
  2.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生进行“无缝沟通”,把学生共性的问题用实景及时切换到屏幕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环节上,教师可以用知识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更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有关变式题目,进行网上发布,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转化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优势上进行合作。
  3. 信息技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教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要抓早、抓紧、抓好,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本文系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4】GHBI136)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练就一手好字,将会使其终身受益。对于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态度,将其融入学生其他各方面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去。  
【关键词】 化学教学;探索性实验;意义;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069—01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式、新要求,笔者在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索性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讨和实践尝试,初步归纳出了一些成功做法
【关键词】 美术教学;兴趣;创新能力;创设;释疑;发挥;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6—0117—01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師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可让学生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设计花手帕”一课的教学中,农村学生不可能在家里收集各种各样的花手帕在课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设意境;学习兴趣;创新  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50—0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
【关键词】 化学教学;探究过程;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5—0116—01  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崭新变化,教师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提供适宜演示操作、展开多元个性化点评,激活学生探究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探究认知,这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创设提问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思维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媒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应和效果。实践证明,一个恰当的提问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又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优化课堂提问,正确把握好课堂提问的七“度”。  1.“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难度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设计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则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问题设计过大、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