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毕业生词汇量的要求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词汇量的高低决定着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以及英语测试成绩。这一观点已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接受。因此,词汇学习是中学英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师生已尽力,但词汇学习仍是学英语的“瓶颈”。
译林版牛津教材为给学生提供真实、地道、优美的语言而没有刻意去降低语言的难度。所以词汇量大是牛津教材的一个主要特点,而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可幸的是,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都在不停的探索有效而恰当的词汇教学方法。
目前,词汇教学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先要对本单元的所有单词进行教学,对词音、词义传授,同时尽可能把词的搭配、用法及扩充都灌输给学生;在第二种模式中,教师受语言交际功能的影响,认为应该由学生在语篇中习得词汇而很少讲授词汇。对于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曾对我校高一13个班级作过一次词汇测试,但结果均不甚理想。就第一种模式而言,往往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言堂”,形式单一,课堂容量大,课后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来消化运用,所以只能靠背单词来巩固词汇。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学习状态消极。而在第二种模式下,学生常常会把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的时候去查字典和文曲星,并把中文释义写在边上,在阅读的时候,目光往往会绕过这些词汇而集中在中文释义上,使生词得不到应有的强化。
因此,什么才是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词汇有句法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对于某一词汇的理解和撑握离不开它的句法功能、理性意义和感情色彩。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的浸润和影响,词汇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语言交际功能来看,词汇的使用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和背景知识,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境下。因此词汇学习不是孤立的或简单的识记。笔者对词汇教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化多为少,在语篇环境下学习词汇
尽管《教学大纲》没有按要求对词汇进行分类,但从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广泛程度来看,单词的重要性是大相径庭的。《朗文当代高级辞典》第六版利用朗文语料库网络中的真实语料,标注出3000个在口语及笔语中最常用词汇,所以我们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辞典》,从词汇表中筛选出最为常用、最为重要的词汇进行重点传授。并把这些单词分散到各个学时,这样一来,学生每天所需要掌握的单词并没有多少,学生能看到成功的曙光,因此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由于受汉语阅读方式的影响,学生多采用由字词再到句章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而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合理的阅读方式该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即从文章句子的意思再来推测字词的含义。所以我采用了结合语篇教学生学习词汇。其间,主要采用了两种手段。第一,先列出所学词汇的英文释义,并给出一定量的句子或短文,用黑体字标画出所学词汇,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所列句子或短文的意思,给黑体词汇找出相应的含义;第二,给出一些句子或短文,用黑体标出所要学的词汇,并给出一量的同义词或词组,要求学生选出同义词或词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战胜困难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大大加强,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又培养了阅读能力。这两种教学方法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自信心,把恐惧转化为动力,克服对单词的惧怕心理,在语篇下习得词汇,鼓励学生使用英文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优化活动,在任务中巩固所学词汇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缺少那种语言环境和使用机会,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这种习得过程。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得。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优化设计任务,帮助和鼓励学生会用教学词汇。
认识记忆过程包含”需求”、“查找”和“判断”这三个因素。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不允许学生使用文曲星查找单词,也不能查阅词汇表,使学生产生一种“需求感”,尽量使提出的理解问题与生词有关。这样,学生对词汇既有“需求”还有“查找”和“判断”。词汇记忆过程中包含因素越多,强度越大,习得效果就越好。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森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个体差异主要的根源是感情因素,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减少学生的感情屏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他们的畏惧心理,在进行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那些学习动机弱、自信心低、顾虑多的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任务,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任务,而是相互联系、互补的任务组,或者一个任务下有几个子任务,所以,在任务初始阶段,我们允许学生使用旧学词汇,同时鼓励学生使用新授词汇,随着任务的发展和深入,逐渐要求学生过渡到使用新授词汇,最后要求学生将其中一个任务以书面形式汇报并尽可能多使用新授词汇,这样才能使词汇的使用真正落到实处。
3 丰富形式,合理设计词汇测试
任何一项英语活动都离不开词汇,要对学生词汇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对学生进行词汇检查和测试就成为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恰当设计词汇测试进而有效的衡量学生的词汇水平就成为一个测试设计者必然考虑和认真对待的主要问题,词汇测试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自身的测试目标,这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果忽视了它的独特性,测试就不会达到应有的目的。
目前,最为普遍的检查词汇手段就是默写单词,在这种检查手段,使词汇脱离语境独立出来,让每个单词都成为一个个独立的词素,为了能达到测试要求,学生们只有强化记忆,把一个个毫无联系的独立单位存贮在记忆中,最后又能以极快的速度淡忘。这种脱离语境的测试方法,耗时低效,逐渐磨灭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把记忆单词看作是一个负担,开始对它产生畏惧。同时,即使学生能默写出所有的单词,也面临词汇使用这另一难题,所以这种测试方法,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
著名语言学家Heaton指出:词汇只有放在语境中测试才会更有效,因为正是语境赋予了单词具体的意思,在词汇测试中,特别是在较高水平的词汇测试中,提供比较丰富的语境是可取的,因此要想真正检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情况,有效的方法是把词汇放入具体的意境当中,在具体的实践中,我采用了《牛津》教材WORD POWER中的学习形式,同时借鉴现行统编教材中WORD STUDY部分,设计多种词汇测试形式。通过对不同形式的交替呈现,学生不易产生机械重复疲劳,从而对词汇的学习始终保持较高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在测试词汇的同时,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词汇的运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学中用,用中学”的词汇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要求下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同时,它很好的体现了牛津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学中用,用中学”的词汇教学模式是要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词汇”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模式,真正的把学生从单调枯燥而重复的词汇学习和记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体验乐趣、成功的基础上,认知、掌握和运用词汇。
译林版牛津教材为给学生提供真实、地道、优美的语言而没有刻意去降低语言的难度。所以词汇量大是牛津教材的一个主要特点,而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可幸的是,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都在不停的探索有效而恰当的词汇教学方法。
目前,词汇教学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先要对本单元的所有单词进行教学,对词音、词义传授,同时尽可能把词的搭配、用法及扩充都灌输给学生;在第二种模式中,教师受语言交际功能的影响,认为应该由学生在语篇中习得词汇而很少讲授词汇。对于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曾对我校高一13个班级作过一次词汇测试,但结果均不甚理想。就第一种模式而言,往往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言堂”,形式单一,课堂容量大,课后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来消化运用,所以只能靠背单词来巩固词汇。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学习状态消极。而在第二种模式下,学生常常会把在阅读中遇到生词的时候去查字典和文曲星,并把中文释义写在边上,在阅读的时候,目光往往会绕过这些词汇而集中在中文释义上,使生词得不到应有的强化。
因此,什么才是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词汇有句法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对于某一词汇的理解和撑握离不开它的句法功能、理性意义和感情色彩。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的浸润和影响,词汇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语言交际功能来看,词汇的使用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和背景知识,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境下。因此词汇学习不是孤立的或简单的识记。笔者对词汇教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化多为少,在语篇环境下学习词汇
尽管《教学大纲》没有按要求对词汇进行分类,但从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广泛程度来看,单词的重要性是大相径庭的。《朗文当代高级辞典》第六版利用朗文语料库网络中的真实语料,标注出3000个在口语及笔语中最常用词汇,所以我们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辞典》,从词汇表中筛选出最为常用、最为重要的词汇进行重点传授。并把这些单词分散到各个学时,这样一来,学生每天所需要掌握的单词并没有多少,学生能看到成功的曙光,因此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由于受汉语阅读方式的影响,学生多采用由字词再到句章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而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合理的阅读方式该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即从文章句子的意思再来推测字词的含义。所以我采用了结合语篇教学生学习词汇。其间,主要采用了两种手段。第一,先列出所学词汇的英文释义,并给出一定量的句子或短文,用黑体字标画出所学词汇,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所列句子或短文的意思,给黑体词汇找出相应的含义;第二,给出一些句子或短文,用黑体标出所要学的词汇,并给出一量的同义词或词组,要求学生选出同义词或词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战胜困难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大大加强,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又培养了阅读能力。这两种教学方法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自信心,把恐惧转化为动力,克服对单词的惧怕心理,在语篇下习得词汇,鼓励学生使用英文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优化活动,在任务中巩固所学词汇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我国缺少那种语言环境和使用机会,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这种习得过程。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得。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优化设计任务,帮助和鼓励学生会用教学词汇。
认识记忆过程包含”需求”、“查找”和“判断”这三个因素。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不允许学生使用文曲星查找单词,也不能查阅词汇表,使学生产生一种“需求感”,尽量使提出的理解问题与生词有关。这样,学生对词汇既有“需求”还有“查找”和“判断”。词汇记忆过程中包含因素越多,强度越大,习得效果就越好。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森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个体差异主要的根源是感情因素,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减少学生的感情屏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他们的畏惧心理,在进行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那些学习动机弱、自信心低、顾虑多的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任务,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任务,而是相互联系、互补的任务组,或者一个任务下有几个子任务,所以,在任务初始阶段,我们允许学生使用旧学词汇,同时鼓励学生使用新授词汇,随着任务的发展和深入,逐渐要求学生过渡到使用新授词汇,最后要求学生将其中一个任务以书面形式汇报并尽可能多使用新授词汇,这样才能使词汇的使用真正落到实处。
3 丰富形式,合理设计词汇测试
任何一项英语活动都离不开词汇,要对学生词汇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对学生进行词汇检查和测试就成为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恰当设计词汇测试进而有效的衡量学生的词汇水平就成为一个测试设计者必然考虑和认真对待的主要问题,词汇测试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自身的测试目标,这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果忽视了它的独特性,测试就不会达到应有的目的。
目前,最为普遍的检查词汇手段就是默写单词,在这种检查手段,使词汇脱离语境独立出来,让每个单词都成为一个个独立的词素,为了能达到测试要求,学生们只有强化记忆,把一个个毫无联系的独立单位存贮在记忆中,最后又能以极快的速度淡忘。这种脱离语境的测试方法,耗时低效,逐渐磨灭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把记忆单词看作是一个负担,开始对它产生畏惧。同时,即使学生能默写出所有的单词,也面临词汇使用这另一难题,所以这种测试方法,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
著名语言学家Heaton指出:词汇只有放在语境中测试才会更有效,因为正是语境赋予了单词具体的意思,在词汇测试中,特别是在较高水平的词汇测试中,提供比较丰富的语境是可取的,因此要想真正检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情况,有效的方法是把词汇放入具体的意境当中,在具体的实践中,我采用了《牛津》教材WORD POWER中的学习形式,同时借鉴现行统编教材中WORD STUDY部分,设计多种词汇测试形式。通过对不同形式的交替呈现,学生不易产生机械重复疲劳,从而对词汇的学习始终保持较高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在测试词汇的同时,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词汇的运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学中用,用中学”的词汇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要求下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同时,它很好的体现了牛津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学中用,用中学”的词汇教学模式是要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词汇”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模式,真正的把学生从单调枯燥而重复的词汇学习和记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体验乐趣、成功的基础上,认知、掌握和运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