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学期,我担任了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该班为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除了极少数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之外,我发现,我无论做多少作文训练,给了学生多少作文的指导,对学生的作文做多精细的批改,学生的审题技巧、构思以及文笔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直到现在,有些学生还是持“作文作文,就是‘作’出来的文章”这样一种观念去写作,有时候,他们甚至捧一两部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到上面去抄一篇上交完事。很明显,我们一直以来的作文教学思路根本没有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抄都懒得去抄,让他交作文他就不交。所以,我对我们这个班的整个作文教学思路进行了一点儿反思:
1 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2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2,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实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
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现,语言干巴巴的,情思不见影。其原因就是学生手头缺少素材,没有“真事”,缺乏“发现”。素材在哪里?其实,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得素材。生活中的题材来源有:①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②关注事实新闻,国家大事等。如,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通过看新闻或者报纸,及时了解灾区动向,学生可以写日记、写感想,给灾区儿童写信等;5月30日奥运火炬传递到达宜昌,学生可以写观后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可以给喜欢的奥运健儿写信;③自己做的事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及时记下来,如为汶川班级组织的捐款活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迎奥运,讲礼仪”活动、紧急疏散演习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只要留心,写作素材无处不在。可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3 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想,即便是普通班,只要我和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在作文课堂上互相进步,那么学生必然会喜欢写作的,老师也必然会喜欢教这门课程的,我们的作文课就会上得有声有色。进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不久以后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2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2,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实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
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现,语言干巴巴的,情思不见影。其原因就是学生手头缺少素材,没有“真事”,缺乏“发现”。素材在哪里?其实,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得素材。生活中的题材来源有:①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真实地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②关注事实新闻,国家大事等。如,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通过看新闻或者报纸,及时了解灾区动向,学生可以写日记、写感想,给灾区儿童写信等;5月30日奥运火炬传递到达宜昌,学生可以写观后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可以给喜欢的奥运健儿写信;③自己做的事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及时记下来,如为汶川班级组织的捐款活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迎奥运,讲礼仪”活动、紧急疏散演习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只要留心,写作素材无处不在。可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3 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想,即便是普通班,只要我和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在作文课堂上互相进步,那么学生必然会喜欢写作的,老师也必然会喜欢教这门课程的,我们的作文课就会上得有声有色。进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不久以后的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