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元素知识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旨在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构建起学生认识化学的视角、观点、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这些都是内隐于事实、原理和概念等具体的化学知识中,化学知识是化学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但是核心素养的形成已经超越了对具体化学知识本身的追求。
  化学核心素养来自于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是对现行三维目标的升华。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是集“知识、能力和态度”为一体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的整体表现。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元素化学知识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集意见稿)中对元素的种类和数目虽然比2003年的课程标准减少了,但化学作为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决定了化学的学习必然以元素化学为基础,同时元素化学也是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作为化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和2003年化学课程标准相比,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集意见稿)对元素化合物非常注重真实情境和实验探究在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了元素化合物“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元素化学知识教学建议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获得大量的学科知识。然而,这些知识难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通过解决与真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或是对真实生活的模拟,使知识和现实情境的特征建立联系,送种通过问题解决所获得的能力才能够向实践的情境转化。这样的思路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对教材研制和教师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关注知识学习的思维发展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相互统一。我国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写方式几乎呈现出了“固定”的模式,或是直接描述事实,或是在通过实验列出事实,先物理性质,再化学性质,最后简要总结其用途。在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却较少运用理论来推理和解释。这样的处理,不仅理论知识难以得到巩固和深化,元素化合物知识也变成仅是枯燥的描述,难以引发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建构,使得化学长期以来被看作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的思维发展。
  2.増强学习情境的实效性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化过程中,急剧增长的知识不再受严格的学科界线限制,学生在未来的现实生活中不能仅凭借单一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人获得的知识是具有联系性的,这些知识才会更加容易与现实知识发展水平紧密联系起来。
  受多方面的因素的限制,教材并不能非常细致地展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因而,就情境创设而言,教材常常通过这些高度浓缩的语言强调元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等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如果將其作为学生学习的情境,这些情境中的内容没有建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性,以至于学生还不理解学习这些元素的必要性,往往难以引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元素性质的学习应该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意识到元素物质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和重要性。由于元素化合物多多少少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元素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作为知识学习的情境。
  3.优化活动核心素养任务
  从已有的教材编写经验来看,栏目不仅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园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常也是根据教材栏目设计教学,为了充分把握栏目承载的素养任务,教师需要重新对其进行认识。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影响学生知识发展和素养形成的媒介不仅只有教材,还有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方式等影响学生知识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意味着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包括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学习评价。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这些探索的过程非常艰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和学,最终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
  [2]吴俊明.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化学教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制造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且制造业持续发展底气足、后劲强,但从发展质量上看,与他省还存在差距。具体而言,安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形态相对低级、质量效益水平偏低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故在创新驱动背景下研究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同时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创新驱动的显著性作用也使得高质量发展变得可行。文章还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从“技术创新”“绿色创新”“智能制造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开始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它兼具教育性与公益性,但是,就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目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恰恰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要加大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共同为金寨县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皖西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人一生的教育分为很多阶段,有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技工院校实施PLC技能导师制的必要性,指出了技工院校PLC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技能导师制;技工院校;教学  1.什么是导师制  研究发现,牛津大学导师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首先强调德育、支持知识、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导师制的教育理念更加先进,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
期刊
摘要: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给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理念、方法,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文章简要阐述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实践;整合  从新课标规定的各学科课时量不难看出,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这门课上投入的精力
期刊
摘要:大学生培养应注重其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还应进一步加强。在高校由高水平射击运动为牵引的国防体育项目的开展,正好为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了一个绝好的契机。因此,在高校以高水平射击运动为牵引的国防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培养工作的有机融合一定会在拓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路径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射击运动;心理素质;培养路径  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
期刊
摘要:对民办高校而言,招生规模是其发展的生命线。若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力度,校园环境缺乏吸引力,势必对生源规模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绿色生化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民办高校创新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建立绿色生态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绿色实践应用设计能力,更能对校园环境起到优化的作用,同时为民办高校环境思政的推进提供有效助力。  关键词:新民办高校;实践教学  1.引言  2
期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考验政府应对能力,也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风险。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1.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1.1国内产业发展受影响,就业难度加大  受疫情影响,经济活动被按下“暂停键”,线下服务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旅游、酒店、交通运输、娱乐文化、线下教育
期刊
摘要:基于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用政策内容分析方法指出乡村产业要以农村资源为依托、农民为主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就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繁荣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本目的是实施乡村振兴;以凤阳小岗村为例,SWOT分析探究其融合发展的基础与潜力,进而给出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策略与步骤:一个方向,两条路径,三个目标,四个步骤。最后,我们以期能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更好
期刊
摘要: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规则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基本能够遵守社会规则,但就其规则意识的总体水平而言,仍然不能满足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本文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规则意识;养成教育  当今,我国法治体系日益健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公民的规则意识要求不断增高。高职院校学生群体
期刊
摘要:“学生评教”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评教”真正发挥其导向作用,教师和学生是必须要关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在“学生评教”中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总体愿景和个体需求充分满足最大程度融入其中,才能让“学生评教”才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基于教师个体需求视角,深入探讨安徽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安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