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思维氛围,为学生观察、实践、动手操作、探究等活动提供平台。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教学知识变换为一系列的研究性问题,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初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型课堂教学,即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直到现在仍然比较普遍。新的基础教育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改变这种现象,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着重发展学生的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以发明、发现的心理动机去寻求、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一、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需要。从数学自身的知识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上看,被动的、机械的模仿和依赖性的学习、或者只是按照己形式化了的现成的数学规则去操作数学,是违背数学的特点及学习规律的,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到数学真谛的,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中学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个人体验和逐级探究的实践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其次,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反省来主动建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从而就不应该将学生看成是一张可以自由地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1、借助数学定理、公式的教学,培养探究意识
在我们现今使用的新版数学教材中,相当部分定理、公式的出现都被设计成探究性的问题: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平移的特征等,这是因为学生完全能够胜任这些定理的发现工作,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编者意图,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一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能够解决的定理留给他们自己去探索,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教学达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为例,在已知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基础上,如何得到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呢?假若我们放手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我想他们能相当顺利地找到应对方法。
2、引导学生质疑,进行合理探究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提出问题要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难得多。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开展质疑,进行合理探究,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将它们叠放在一起,设对角线的交点为O,用大头针将点O固定,把上面的平行四边形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尝试,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通过操作,学生体会到上下两个平行四边形能够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教学时注意到了这些性质都不是通过论证得出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前面所学的中心对称性得出,把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如果疑难仍得不到决,老师再适时加以点拨,释疑解难,给以明确的解答。3、实施多元化评价,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标准》提出“学生的个体差异, 表现出認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拓展与应用, 巩固深化探究的成果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矫正。练习题的编排应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要防止一味的机械模仿,应逐步增强练习题的创造性因素,同时还要向学生提供机会对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改变,加强变式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突出应用,拓展深化新课改中提出;“学习生活中的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是的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在师生合作讨论归纳出结论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人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立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实践探究”这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
三、开放问题,启迪思维,协同探究
對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意识和热情。设置开放的问题,利用学生思维开放,能激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可以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归纳整理,达到对知识理解和贯通的目的。教师在设置这类开放性问题时,可以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开放性设计,利用对问题的条件开放、过程开放,激励学生交流合作。
如学习“代数式”时,可以提出问题:解释代数式3a表示的意义。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探究,很容易从不同的生活设计背景来回答,但如何从几何背景意义来探究?这就要求学生启迪思维,积极动脑,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结语
虽然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其他方式教学所不可企及的优势,但它能否取代其它教学方式以及与其它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关系如何处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应该有配套的教材,如何把握教育评价体系中主观和客观因素以及定性和定量的尺度,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应提供怎样的支持,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数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东.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J].素质教育2015-02-10.
[2]王可.浅析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5.
[3]于英.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析[J].新课程,2014-10-08.
关键字:初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型课堂教学,即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直到现在仍然比较普遍。新的基础教育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改变这种现象,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着重发展学生的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以发明、发现的心理动机去寻求、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一、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需要。从数学自身的知识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上看,被动的、机械的模仿和依赖性的学习、或者只是按照己形式化了的现成的数学规则去操作数学,是违背数学的特点及学习规律的,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到数学真谛的,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中学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个人体验和逐级探究的实践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其次,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反省来主动建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从而就不应该将学生看成是一张可以自由地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1、借助数学定理、公式的教学,培养探究意识
在我们现今使用的新版数学教材中,相当部分定理、公式的出现都被设计成探究性的问题: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平移的特征等,这是因为学生完全能够胜任这些定理的发现工作,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编者意图,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一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能够解决的定理留给他们自己去探索,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教学达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为例,在已知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基础上,如何得到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呢?假若我们放手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我想他们能相当顺利地找到应对方法。
2、引导学生质疑,进行合理探究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提出问题要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难得多。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开展质疑,进行合理探究,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将它们叠放在一起,设对角线的交点为O,用大头针将点O固定,把上面的平行四边形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尝试,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通过操作,学生体会到上下两个平行四边形能够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教学时注意到了这些性质都不是通过论证得出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前面所学的中心对称性得出,把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如果疑难仍得不到决,老师再适时加以点拨,释疑解难,给以明确的解答。3、实施多元化评价,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标准》提出“学生的个体差异, 表现出認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拓展与应用, 巩固深化探究的成果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矫正。练习题的编排应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要防止一味的机械模仿,应逐步增强练习题的创造性因素,同时还要向学生提供机会对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改变,加强变式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突出应用,拓展深化新课改中提出;“学习生活中的有现实意义的数学是的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在师生合作讨论归纳出结论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人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立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实践探究”这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
三、开放问题,启迪思维,协同探究
對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意识和热情。设置开放的问题,利用学生思维开放,能激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可以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归纳整理,达到对知识理解和贯通的目的。教师在设置这类开放性问题时,可以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开放性设计,利用对问题的条件开放、过程开放,激励学生交流合作。
如学习“代数式”时,可以提出问题:解释代数式3a表示的意义。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探究,很容易从不同的生活设计背景来回答,但如何从几何背景意义来探究?这就要求学生启迪思维,积极动脑,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结语
虽然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其他方式教学所不可企及的优势,但它能否取代其它教学方式以及与其它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关系如何处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应该有配套的教材,如何把握教育评价体系中主观和客观因素以及定性和定量的尺度,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应提供怎样的支持,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数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东.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J].素质教育2015-02-10.
[2]王可.浅析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5.
[3]于英.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析[J].新课程,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