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辨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须有”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意思是‘也许有’。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我)寻思着有、(我)认为有,相当于‘说你有你就有’。还可以解释为‘不需要有’。”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比较接近原意的,但却是对“莫须有”的一种“意译”,而不是“直译”,它给人的印象是模糊的,因为“也许”和“莫须”毕竟不是同义的,也看不出两者的词义联系;“百度百科”则给出了多种解释。
  清初学者徐乾学在《资治通鉴后编》中、毕沅在《资治通鉴考异》中,都认为“莫须有”是文字错误,应该为“必须有”。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提出在“莫”字处点读,即读为“莫,须有”,同样也是在这样理解“莫须”的基础上的勉为其解。有人参照宋代的文献资料提出,“莫须”是“难道不”“难道没”的意思,“莫须有”就是“难道没有吗?”的意思。这个解释也是不太恰当的,至少是没有解释出“莫须”的确切含义。至于说有人解释“莫须有”为“现在没有,将来可能会有”,就属于演绎之谈了。最近又有人提出,“莫须有”在浙江兰溪方言中与“没数”相近,因而“莫须”就是“没数”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以音求义”的训诂方法,因而是一条比较有价值的思路,但结论还是有些问题的。因为“莫须有”所出自的《宋史》虽然是在文字规范化略有松弛的元代修成的,但一方面由于《宋史》是在宋代所修《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另一方面它毕竟是官方纂修,因此从材料的依据上来说,一般不会将秦桧的话简单地作了音记。因此,说“莫须”就是“没数”缺乏说服力。
  解读“莫须”应该结合原文,从语义、语法和这个词本身的音、义着眼。
  “莫须有”出自《宋史·岳飞传》。原文是:“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原文的大意是:韩世忠对以岳飞之子给张宪写信谋反给岳飞父子定罪甚感不平,去诘问秦桧有何实据。秦桧说:“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的信虽未查明,但事体莫须有。”从语义上说,根本不存在“不须有”的意思。秦桧再霸道,也不至于公然声明不用有罪就杀岳飞和岳云。从语法上说,“不须有”与“虽不明”也构不成转折关系。
  从音训的角度看,宋代“莫”与“无”同音,读如慕,秦桧如果要表达“无须”的意思,记作“莫须”是有可能的,再参照“莫须”在其他书籍中的使用情况,“莫”字有“揣度”义,因而这个“莫须”之“莫”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诚然,在中古前后,表“不须”的意义,通常用“不须”“不需”,也可用“无须”“无需”,但“莫”字在否定意义上使用时,同常是表“劝阻”义,近似于“不要”“不能”义,如“莫悲伤”“莫彷徨”。秦桧说“莫须”而不说“不须”,不会是取“劝阻”义,因而应该是以否定方式判断“能否”义。也就是说,“莫须”一词不是因为今古异读而把“不须”之义掩盖了,而是另有含义,或者准确地说,它是另外一个词。这里牵扯到其中的“须”字。“须”字在这里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必须”,而是古代汉语中的判断词,相当于“应该是、准成是、定准是”。元代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即是此义。因此,秦桧之谓“莫须”,应当是“不该是”“莫是”“别是”“没准是”的意思。但是,“不该是”“莫是”“别是”“没准是”等,都表判断语气,因此,“莫须有”就应该是“不该是”“莫是”“别是”“没准是”。由此看来,秦桧是以否定方式倾向于认定岳飞父子有罪了。
  与秦桧差不多同时代的李清照有《浣溪沙》词,所用“莫许”一词也应作如是观。如“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这个“莫许”并不是时下一些人解释的“不要”义。如果解释为“不要”,还会“未成沈醉意先融”吗?应理解为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判断词,即“别是”“不该是”。
  其实这种表达类似于修辞学上的“词义反用”现象,准确一点说,它反映着修辞上的“词义反用”现象产生的某种机制。修辞上的“词义反用”现象在语言中是经常有的。例如,“除官”“致仕”的字面意义,前者指解除职务,后者指得到官位,而实际应用则相反:“除官”指升迁、任职;“致仕”指辞去官职归里,有如现在的退休。《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也就是说,在周代,大夫七十岁退休。这一些官员退休后回乡间教书去了。当年陈伯达老先生就曾说过,他将来退休后要去教书。是不是有点儿孔夫子“吾从周”的遗风也未可知。我们今天的“致仕”“大夫”一级,多数是“六十而致仕”,比古人早享受十年“老于乡里”的待遇,而且他们也不想教书或者不用想教书了。
  我们讨论的“莫须有”,如果联系《宋史·岳飞传》全文看,就很清楚了:秦桧要据以定岳飞的谋反罪的,是他的亲信万其卨诬陷的“飞与宪书,令虚中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并且说“其书己焚”。这就有指控而没有证据了。因此,“韩世忠不平,诣桧访其实”,而秦桧的回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的信虽未查明,但其事实没准有。”韩世忠才反问:“‘没准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种表达方式我们今天还是常用的。比如我们约定某人来见面,时间到了而他人还未到,我们可以说:“他没准不来了。”语义不是否定“不来了”,而恰恰是倾向于判断他“不来了”。这样的表达,常常是对应当如此的事情或已有的观点作相反的判断。如果有人说:“这么晚还没来,可能不来了吧?”有人不同意,会说:“没准还来。”这话不是说“还来”是没准的,而是倾向于认为“还来”,意译接近于“可能还来”。作一个更贴近的比喻:我们在以某种理由判断某人没有某种行为的时候,另有不同意者可能以这种口吻说:“没准还真有。”可见,《现代汉语词典》对“莫须有”的解释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秦桧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以“没准有”意义上的“莫须有”给岳飞父子定罪的,这是一种带主观倾向性的判断。即凭想当然论罪,而不凭证据。显然,像现在的某些解释,诸如“必须有”啊,“不须有”啊,甚至“现在没有,将来可能会有”啊等等,倒真是给秦桧头上安了个自己所理解的“莫须有”了。
  
  (朱彦慧 北京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 100717;王亚丽 山东昌邑 中共昌邑市委党校 261300)
其他文献
摘 要:借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方言调查是一种新趋势。语言的基本存现单位是言语社区。作为一个动态的语言实体,南京方言在鼻尾韵上表现出的年龄变异体现了言语社区的层次性和可变性。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调查方法,在言语社区理论指导下,对普通话中韵母是a、、i的字在南京方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南京方言鼻尾韵在年龄层次上的变异度与韵母开口度的大小成正比,即开口度越大,在年龄层次上表现的变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微山方言为例,分析中原官话的处置句。中原官话的处置句分为有标记格式和无标记格式两种。有标记格式是普通话“把”字句的变形,或者说是普通话“把”字句某些成分发生移位形成的。无标记格式是普通话“把”字句某些成分的省略,或者说是普通话“把”字句某些成分发生缺位形成的。它们都是普通话在中原官话中的地域变体,其语用价值和交际功能与普通话的处置意义是等值的。  关键词:中原官话 微山方言 处
期刊
摘 要:关联理论给翻译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主要探讨了关联理论在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中所起的指导作用,认为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原文本、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能,视具体情况采用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取得最佳交际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 儿童文学 英汉翻译    当今,各国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儿童文学的交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
期刊
王铁琨,男,1950年12月生于天津,中共党员,天津师大中文系毕业。1968年到晋南插队。1970年起从事教育工作。1992年调入国家语委,先后担任文字管理司规范处副处长、文字规范标准处处长、教育部语用司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2000年10月起,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兼任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科技名词委语言文字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信息与
期刊
摘 要:从泛时的角度说,汉语进食语义场的词有“吃(喫)、喝、饮、食、吸、吮”等,现代汉语方言则普遍存在“喫、食”二词。在浙江武义方言中,表示“吃”义位的词语只有一个,包括了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吃、喝、吸”等所有与“吃”有关的意义。笔者认为这个词是“食”,而不是“吃(喫)”。本文将从古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角度,通过描写“食”的语用形态,阐明武义方言里这个“食”字的源流。  关键词:武义方言 食 吃
期刊
摘 要:偏义复合词一般由两个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代表整个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仅起陪衬作用。本文通过对偏义复合词“多少”的构成规律和概念整合分析,发现以“多少”为代表的偏义复合词不仅遵循快乐、节律、对立统一等构词原则,而且其语义源于类似“多”与“少”这两个组成成分为输入空间,通过融合而形成层创空间,亦即通过碎片归纳、语法构建及精细加工等概念融合过程而生成。  关键词:偏义复合词 多少 概念整合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清华大学“真维斯楼”事件背景下,通过对沈阳地区六所高校100名大学生进行校园楼宇命名状况的问卷调查研究,进而分析大学生对于目前大学校园楼宇命名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性别差异方面,女大学生群体对清华大学“真维斯楼”事件态度较强烈;年级差异方面,基本上年级越高的大学生对楼名的重视程度越高;专业差异方面,文科生对楼宇命名最敏感。  关键词:真维斯楼 校园楼宇 态度    一、绪论  (一
期刊
摘 要:长江师范学院有相当数量的重庆涪陵当地的土家族、苗族学生,其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方面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不小的差异,是高校师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难点问题,影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应对策略应以编写推普教材为基础,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为关键,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  关键词:方言 词汇 普通话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由全国人大通过,现已10周年了。这部法律主要是保护中国语言现代化的三大成果: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简化字(国家通用语言的文字)和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和给规范汉字注音的工具)。这些成果的研究、试验和推广都经历了一个尝试、妥协、逐渐走向成功的过程。  古代曾是国都的洛阳、西安等地的方言成为自发流行的共同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人
期刊
摘 要:语义突转型短信通常通过衬跌辞格的使用,使其语义发生突然转变,前后语义形成巨大反差,因而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本文就衬跌辞格在这类短信中的表现形式、运作机制、修辞效果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短信 语义突转型 衬跌 辞格    在众多手机短信中,有一类短信被学界冠以“语义突转型短信”。这类短信的共同特点是大多使用衬跌辞格,使得短信在语义的组合层面上,前后之间发生出人意料的突然变化,即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