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联理论给翻译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主要探讨了关联理论在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中所起的指导作用,认为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原文本、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能,视具体情况采用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取得最佳交际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 儿童文学 英汉翻译
  
  当今,各国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儿童文学的交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翻译作品数目不断增加,但是,正如徐德荣在《儿童文学翻译刍议》中指出的:“儿童文学的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儿童文学的译作层出不穷,而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专门研究却少的可怜。”
  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以苏福忠、张敏翻译的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集《快乐王子》为文本,探讨关联理论在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中所起的指导作用。
  
  一、关联理论阐释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1986)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的,分为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
  关联的第一(或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
  关联的第二(或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其中“最大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Wilson的学生Gutt(1991)后来进一步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是一个双重的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在第一个过程中,原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作品提供相关语境,向译者示意交际意图,而译者根据这些语境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进入第二个过程,译者向译文读者示意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则对译者示意的信息进行推理解释。这时译者在示意/传达自己对原作者交际意图的理解时,还要考虑译语环境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
  
  二、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
  
  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翻译者是成人,而目标读者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与成人的差异,所以儿童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就其语言特色来说,不但要充满意义,还应简洁明了,趣味盎然,悦耳有韵律。文绉绉或晦涩的语言往往会给儿童读者带来很大的阅读障碍,花费很大的努力才能获得一定的语境效果,就违背了最佳关联原则。例如:
  (1)Then the Hail stopped dancing over his head, and the North Wind stopping roaring, and a delicious perfume came to him through the open window.(The Selfish Giant)
  雹子停止了在头顶怦怦乱跳,北风不再呼呼吼叫,一股扑鼻的香气从开着的窗扉飘到了他跟前。(《自私的巨人》)
  “怦怦乱跳”和“呼呼吼叫”形象地再现了雹子和北风的肆虐,读者阅读时耳边似乎就响起了这些响声,它们与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是相对应的,因而儿童读者很容易就能获得与原文语境相同的感受和认知体验。如果翻译成“狂舞”和“呼啸”,虽然传达了原意,但是与原译相比,成人话语意味浓重,少了些许童趣。
  
  三、關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文文本话语的内在关联越强,译文读者获得较好的语境效果所付出的推理努力就越少。为了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和原文关联层次和关联度大小对应,使译文读者在理解译语文化时所作的努力和所获得的语境效果相同。
  (一)归化策略
  要为儿童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最常用的就是以译语文化为导向的归化处理手法。例如:
  (2)“Well, I said Polytechnic,” answered the Rocket, in a sever tone of voice, and the Bengal Light felt so crushed that he began at once to bully the little squibs…(The Remarkable Rocket)
  “得得得,是我说火焰技术的。”火箭说,口气十分严厉,信号焰火觉得当头挨了一棒,立即对身边的小炮筒开始吹胡子瞪眼睛…(《神奇的火箭》)
  “当头一棒”和“吹胡子瞪眼睛”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信号焰火受到火箭指责后的反应,是具有童言童趣的翻译,用形象的语言吸引小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儿童式的语言又不会让他们为获得与原语境相似的感觉而付出过多的分析努力。
  (3)So the Hail came. Every day for three hours he rattled on the roof of the castle till he broke most of the slates, and then he ran round and round the garden as fast as he could. (The Selfish Giant)
  于是雹子来了。他每天都在城堡屋顶上劈劈啪啪下三个小时,把屋顶上大多数瓦片都打破了。随后他又在花园转呀转呀,用尽全力飞速地奔啊跑啊。(《自私的巨人》)
  叠词、感叹词的使用赋予了译文一种音乐美,童趣盎然,创造出了比较好的语境效果,儿童对这种带有口语化韵律的语言是十分喜欢的。
  (二)异化策略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更是不同文化的沟通和移植。对于小读者来说,适当地接触带有异域文化特色的翻译作品对他们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处理带有浓厚文化特色的信息时,不应将之舍弃,而加注翻译既不会造成文化失真,又易于读者的理解。例如:
  (4)“Are not the rich and the poor brother?” asked the young King.
  “Aye,” answer the man, “and the name of the rich brother is Cain.” (The Young King)
  “富人和穷人难道不是兄弟吗?”年轻的国王问。
  “是的”,那人回答说,“可这位富兄的名字是该隐。”(《年轻的国王》)
  “该隐”源于《圣经》,据说杀死了弟弟亚伯。译者采用脚注的方法异化处理,保留原文典故。如果将这句话翻译为“穷人和富人水火不容”,原文的意境就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尽管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起来要比理解“该隐”付出的分析努力小的多,但是在翻译中在追求“最大关联”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最佳关联”,尽可能将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展现出来。
  (5)She cried:“…There is famine in the walled cities of Egypt, and the locusts have come up from the desert. The Nile has not overflowed its banks, and the priests have cursed Isis and Osiris…”(The Young King)
  她惊叫道:“……埃及设防的城市也流行饥荒,蝗虫是从大漠里出来的。尼罗河没有泛滥,祭士们都在诅咒伊西斯和奥西里斯。……”(《年轻的国王》)
  伊西斯和奥西里斯是一对重要的农业丰产神,奥西里斯掌管着尼罗河水、土地和植物的生长,给尼罗河人民创造了豐收的食物。我们认为译者仅仅把“伊西斯”注释为“古埃及的一女神”,把“奥西里斯”注释为“古埃及的一神”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是成年读者如果对这个故事不是很熟悉,理解原文或者译文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不要说儿童读者了。因而,我们认为应在脚注中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期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通过以上译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文化差异的存在带来了对文化语境理解的障碍。译者的责任就是要扫除这种障碍,为译语读者搭建恰如其分的文化语境,以使他们获得最佳关联的信息。而在翻译带有异域特色的作品时,加注翻译既可保留原语特色,又照顾译语读者的阅读能力与期待,使读者无需付出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就能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读者不仅加深了对原作的理解,也增加了对这一文化知识的了解。
  
  四、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给翻译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在翻译一些国外作品时,译者除了要准确理解原文本,还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上面多数例子可以看出,译者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将源语言转换为简单形象、易于理解的目标语,可使译文读者在获得最佳关联语境时,减少不必要的分析努力。
  
  参考文献:
  [1]Gutt, 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Sperber, Dan & Wilson, Deridre.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Cambridge: Blackwell, 1995.
  [3]奥斯卡·王尔德.The Happy Prince(《快乐王子》)(英汉
  对照读本)[M].苏福忠,张敏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
  代外语,2001,(3).
  [5]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
  (3).
  [6]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6).
  
  (赵琼 江苏徐州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21116)
其他文献
摘 要: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的载体。本文通过对约5000个南北方现住居民人名的统计,分析和对比了南北方人名字调的分布和搭配、韵母的使用情况以及叠音现象,探索人们在起名时所呈现的地域上的语音差异和特点。  关键词:人名 字调 韵母 叠音    人类的语言首先以语音形式存在,语音在语言中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而语言则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用一个音节来表示,一个音节
期刊
摘 要:《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是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乡土风味浓郁,充满浪漫主义奇想,流露出作者本人的保守观点,也巧妙暗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本文通过对《瑞普·凡·温克尔》片段的翻译,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瑞普·凡·温克尔》 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理工院校开设的古代汉语课程可以利用教育在线网络平台更好地开展教学。首先要明确古代汉语课程的定位;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再次要钻研教学内容和方法,从三个方面着手:渗透传统小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会欣赏古文之美;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三个方面着手:运用多媒体手段,提供丰富的资源,开展网络教学互动。  关键词:古代汉语 网络课程 教学研究  曾经有句话戏说理工院校的文科生状况为“爹
期刊
摘 要:本文讨论了“玉团”在文献史料中的运用及其词义的演变。“玉团”并非一个上古词,它大致产生于隋唐时代,后见于五代十国北宋时期西域各国进贡至中原的方物中。古代诗词曲中多见“玉团”,是对团状或圆形物的美称,“玉团”今也见于人名。  关键词:团 玉团 玉豚 美称    团,指圆,圆形。《说文·囗部》:“团,圜也。从囗,專声。”《玉篇·囗部》:“团,圆也。”《墨子·经下》:“鉴团景一。”孙诒让《
期刊
摘 要:“个”是现代汉语中地位与作用都较为特殊的一个量词,存在泛化的趋势。留学生,特别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个”时很容易犯错误。本文以“个”为例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例子来谈谈留学生量词偏误的类型、原因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个 量词 个化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教学策略    “个”上古即已有之,其最早见于书面语是作量词用的。如《礼记大学》:“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枝,
期刊
摘 要:林少华以翻译的方式将村上春树介绍给中国并大受读者欢迎,然而其译作却备受争议。林少华究竟是基于怎样的翻译观完成这些译作,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且听风吟》(林少华译)为例,分析了针对林少华的各种争议性观点,认为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作和追求美学这两条原则是林少华的翻译准则。这两条准则对于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流行功不可没。  关键词:《且听风吟》 林少华 翻译观
期刊
摘 要:颜色象征和颜色词象征是各国语言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现象。本文就汉韩两个民族的白色象征和颜色词语“白”和“”的象征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探讨了其历史文化背景,认为韩民族的白色象征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颜色象征 颜色词象征 白 汉语 韩语    一、颜色象征与颜色词象征  象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象征思维的体现。世界各民族的人们都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象征媒介
期刊
摘 要:针对日语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V+ている”结构进行分析,同汉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对该结构的汉译结构进行了分类。在句子中,“V+ている”结构对应的汉语译文可以分为“译为‘正在+V’”“译为‘正在+V’或‘(正)在+ V+着(呢)’”“译为‘V+了’及其他”这三个类别。本文还对“正在+V”“V+着”“V+了”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V+ている 正在+V (正)+V+着(呢)  
期刊
摘 要:借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方言调查是一种新趋势。语言的基本存现单位是言语社区。作为一个动态的语言实体,南京方言在鼻尾韵上表现出的年龄变异体现了言语社区的层次性和可变性。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调查方法,在言语社区理论指导下,对普通话中韵母是a、、i的字在南京方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南京方言鼻尾韵在年龄层次上的变异度与韵母开口度的大小成正比,即开口度越大,在年龄层次上表现的变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微山方言为例,分析中原官话的处置句。中原官话的处置句分为有标记格式和无标记格式两种。有标记格式是普通话“把”字句的变形,或者说是普通话“把”字句某些成分发生移位形成的。无标记格式是普通话“把”字句某些成分的省略,或者说是普通话“把”字句某些成分发生缺位形成的。它们都是普通话在中原官话中的地域变体,其语用价值和交际功能与普通话的处置意义是等值的。  关键词:中原官话 微山方言 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