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 古典之中寻真味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建水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人才荟萃,书画艺术在滇南首屈一指。建水紫陶从清未到解放初期是名家辈出、精品不断的鼎盛时期,从烟斗到花瓶、汽锅、文房四宝等工艺陶器,以工艺独特、造型新颖、装饰典雅而闻名于世。从众多的存世作品来看,建水制陶名家以王永清、向逢春两代人为代表,可以说建水紫陶与书画结合的独特风格起于王永清,而巅峰于向逢春。


  随着紫陶的声名远播,建水碗窑村里唯一的街道上已然招牌罗列,形如集市,繁荣程度与宜兴、景德镇的满城陶坊相仿。大小100多家制陶作坊,却也小有规模,年复一年,一代代大师、工匠们遵循古老工艺,在这些不起眼的作坊里,“调教”出耀眼的艺术品。


  碗窑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你可以亲自体验制陶的乐趣。基本上所有的店铺都拥有自己的作坊,跟主人打个招呼,耽误人家一点点时间,你就能重温儿时“玩泥巴”的回忆,但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玩泥巴”就不再是玩泥巴,而是一次严肃的艺术实践,嘴里还哼着某部电影的主题曲“OH my love,my darling……”,有关手工制陶的电影场景太多了,这绝对是浪漫的活计。


  从原料到成品的一系列环节中,拉坯是第一步,也貌似是最简单的,同行的美女小白找了个转盘,跳将上去,一把捏住柔软的陶土,却怎样也跟不上轮盘旋转的节奏,软乎乎的泥巴完全不听使唤,玩泥巴怎么成了被泥巴玩了?只得求助师傅,只见师傅手把手指点迷津,三下五除二,立刻一个精美的杯子就呼之欲出。师傅说,无他,但手熟尔,跟卖油翁差不多,世上本没有师傅,做的器皿多了,也就成了师傅……做陶都做出哲学味了,我们却觉得没那么简单,做陶绝对是有创造性的工作,要不然这种传承数百年的工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怎能出那么多与众不同的精品出来呢?


  陶坊里,拉坯、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有条不紊,拉坯可以尝试,书画这一关可就难过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沒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陶坯上挥毫作画场面就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学成的技艺。实际上几百年来,建水紫陶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来自高超的书画技艺。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的完美结合,使紫陶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1953年,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在近乎苛刻的审评中,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其他文献
临沧市抓住有利机遇、抓牢关键环节,按照“有规划、有园区、有企业、有项目、有品牌、有人才”的目标,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产业稳健发展、节庆品牌更加响亮,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制定了《临沧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将临沧日报、临沧广播电视台、临沧新闻网等市级媒体进行优化整合,组建国有独资企业性质的临沧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
期刊
铜与云南的缘分难割难舍,追溯久远,据今天的科学数据分析,殷商王朝青铜器的原料就是产自今天的会泽、东川、巧家一带的金沙江边,这一发现使会泽产铜的历史追溯到了3200 年前的商朝晚期。  斑铜是云南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斑铜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合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艳丽
期刊
迪庆州大力发展具有藏区特色、迪庆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大力拓展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强保障 抓政策配套  州委、州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迪庆州委、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迪庆藏族自治州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安排每年1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的
期刊
新华村人在历史上是蜚声海内外的“小炉匠”,肩挑炉担走四方,滇地走遍、进川入藏,小炉匠的足迹遍布甘青高原,新华银铜器远销到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和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如今新华村“敲过一千年”的小锤已经不再需要背负在小炉匠的肩头远走他乡,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将新华村生产的工艺品半天之内运送到大理和丽江两大旅游市场,一两天之内到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因此新华村人大多选择回归家乡,在家门口完成手工艺
期刊
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据《云南民族手工造纸地图》一书记载,云南造纸是经中原传入。造纸术传入云南,最迟可追溯到三国时代。2000年过去了,今天的造纸术,比以前不知要先进多少倍。但是,在云南的有些地方,仍然使用古老的土法来造纸,而且,不论是原料、工具、操作技术、工艺流程,也都几乎和2000年前的一般无二。  东巴纸  东巴纸,是一种原始粗糙,但却千年不腐的纸张,延续千年的东巴纸见证了纳西文化的发展
期刊
上世纪中叶以前,个旧曾有一条“锡行街”,因当时制作锡器皿的人家多而得名,在不到50米长的一条小街上,集中了锡制工艺品的作坊40多家,他们边做边卖,从早到晚小街上都是一片扯风箱、敲打锡箔、叫卖商品的声音。由于锡器工匠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因而生产的锡器皿品种也逐步繁多,艺术价值也日渐提高。这些锡制品除了满足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法国、日本、香港、缅甸、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
期刊
华宁陶,古称“宁州陶”,有华夏古陶“活化石”之美誉。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兴盛于明清,衰于清末,约有600多年的历史。  《新纂云南通志》记载:“陶器以建水、宁州所产者为著名,有粗细二种,细者如花瓶、花盆、文具等,釉水式样,书画彩色均有可观。”  作为高温釉陶中的精品,华宁陶工艺精湛,器质细腻,温润如玉;其釉色斑斓、饱满,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开片精美,深受文人士
期刊
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气候条件让这块高原热土自古以来就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高山峡谷、江河溪涧交织成擎天巨树、枝繁叶茂的良木天堂。云南人是高原的孩子、大山的嫡系,生而植木、长而倚木、逝也要得木而安。云南各民族过去盖房建屋,虽然形制不同、功能相异,但无論如何都离不开木竹这类材质。怒江边山险崖峻之上,傈僳族和怒族的垛木房,用圆木堆叠而成,保暖而坚实,为在完全无平地的山坡上建房居住,用长短
期刊
“红木”不是泛指所有红色木材,而是对家具用材约定俗成的统称。按照国家标准的定义它的范围是五属八类、三十三个主要品种。五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铁刀木属。八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紫檀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香枝木类、花梨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红木从明清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珍爱,红木起源于明朝1405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每次回国用红木压船舱。
期刊
“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以园区建设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骨干企业为载体,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科技、信息等产业紧密结合与融合发展,全州文化产业发展已呈现出体系不断完善、门类不断齐全、市场日益繁荣、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全州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24户,其中重点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有9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