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地域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福建省的外贸经济支撑与带动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外贸大省。现有研究福建省对外贸易的成果多侧重于外贸整体态势、产业提升、外贸产品结构及外贸关系等方面,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分析,外贸地域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能促进外贸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福建省;外贸地域结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10-0040-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外贸易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外贸大省。截至2007年底,福建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达5 018.16亿美元(居全国第7位),其中出口总额2 929.07亿美元,进口总额2 089.09亿美元。随着外贸的稳定发展,其对福建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凸显。2007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1.25%,出口总值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3.67%。①“以外贸为增长引擎”的战略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实施。现有研究福建省对外贸易的成果多侧重于外贸整体发展态势、产业提升与外贸商品结构调整以及外贸与外资关系等方面的定性分析,而关于福建对外贸易、外贸市场的地域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尤其缺乏实证角度的定量分析。只有具体的分析国家(地区)测量当前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才能发现福建与哪些国家(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更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才能在明确今后贸易地区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开创外贸增长的新局面。因此,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角度,探讨福建外贸地域结构优化问题,一方面既是对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要补充,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福建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文献回顾
  
  自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大的标志,剩余产品的出口能有效地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学说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4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逊认为:对外贸易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静态的比较优势利益,还能带来动态的规模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指出:对外贸易通过提供更广阔市场、更为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更加激烈的競争而促进一国的创新活动和技术进步,进而促进该国经济增长。新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则认为:国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它可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通过促进国内资源在物质生产部门和知识产品生产部门间的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已经找到大量的实证数据,证实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Balassa(1978)、Feder(1983)、Dollar(1992)和Moore(1998))。
  近1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日益成为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李文(1997)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得出“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的结论;陈家勤(1999)通过对进出口依存度、进口对GDP增长弹性的研究,认为“进口增长对GDP增长具有较大作用”;林毅夫(2001)运用联立方程组,验证了“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作用”;刘晓鹏(2001)对1980-1997年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进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作用,而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较弱”;石传玉(2003)等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内出口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进口和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邵海燕(2005)借助经济增长模型得出“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增长的作用弱于消费和投资”。纵观上述研究,尽管观点各异,运用模型和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观点已经成为主流,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作为地域广阔的国家,因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同的差异,使得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数量关系。
  以上众多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都是仅从总额上分析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没有具体分国家(地区)进行研究。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不同国家(地区)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成本存在差异。一国(地区)出口相对生产率越高或相对生产成本越低的产品,所获得的贸易利益越多,对经济增长越有利。同理,一国(地区)进口相对生产率越低或相对生产成本越高的产品,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也越多,也更有利于其经济增长。另外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同一国(地区)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率或成本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对数是不同的。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大化,就不能仅从总额上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地分国家(地区)进行考察,以便发现一国(地区)对哪些国家(地区)的出口更有利于其经济增长以及从哪些国家(地区)进口更有利于其经济增长。笔者拟从该角度出发,通过协整检验及建立误差修正方程,分别分析福建省同日本、美国、德国、中国香港4个国家(地区)②的进出口贸易增长率与福建省GDP增长率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揭示出福建分国家(地区)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差异以及分国家(地区)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大小,以便为福建省外贸地域结构的调整提供实证依据。
  
  三、数据处理和实证检验
  
  1. 数据处理。在笔者实证分析中,选取福建省GDP总额为被解释变量,以其对各国(地区)的出口总额(EX)和进口总额(IM)作为解释变量,用于分析的1992-2006年的数据均来自于《福建统计年鉴》各期。在研究之前,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和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对上述变量的原始数据作了如下具体处理:(1)将各年的进、出口总额分别按当年平均汇率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2)用以1992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对各变量进行缩减,以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3)将各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分别用lnGDP、lnEX、lnIM表示,因为数据的自然对数变化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因而,笔者使用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lnGDP=?茁0+?茁1lnEXi+?茁2lnIMi+ui(i=1,…,4,lnEXi,lnIMi分别反映对日本、美国、德国、中国香港的出口和进口变量)
  2. 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日常计量经济中使用的标准估计方法依赖于变量的均值和方差是常数,与时间无关,即是平稳变量,而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不满足平稳性要求。如果对非平稳序列使用传统的估计方法估计变量间的关系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有必要先检验相关变量的平稳性。笔者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是否平稳,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的数据可知,对四个主要的对外贸易国家(地区),各变量序列lnGDP、lnEXi和lnIMi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即△lnGDP、△lnEXi和△lnIMi的ADF统计量绝对值都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的绝对值,因而各个变量的差分序列都是平稳序列。从而可以得出结论,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对四国(地区)进口和出口总额取对数后的变量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
  3. 各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从平稳性检验可知,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对四国(地区)进口和出口总额取对数后的变量序列是一个非平稳的一阶单整系列,不过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这种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目前关于协整关系的检验有许多具体的技术模型,笔者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用lnEXi和lnIMi(i=1,…,4)分别对lnGDP进行回归,然后对回归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回归和检验结果分见表2、表3。
  上述回归及检验结果表明:(1)回归残差ADF统计量绝对值都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的绝对值,通过平稳性检验,表明lnGDP和lnEXi、lnIMi之间存在惟一的协整关系。(2)从四国(地区)的长期关系模型看,F统计量(日本112.67、美国86.37、德国85.49、中国香港6.02)都大于临界值3.81(查F0.05[2,13]=3.81),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福建省对日本、美国、德国、香港的进出口与GDP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与国内大多数研究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的结论相吻合。(3)对四国(地区)出口项的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t统计量值都大于临界值2.18,这说明福建对日本、美国、德国、香港的出口貿易对地区经济增长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不同的是福建GDP对四国(地区)的出口弹性不一样,出口弹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德国0.7718、美国0.7436、香港0.7026、日本0.6357。(4)对美国的进口项系数未通过t检验,t统计量值小于临界值2.18,这说明福建从美国的进口贸易对地区GDP增长的影响不明显;香港的进口项系数通过了t检验,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这与新古典经济学“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说相吻合;日本和德国的进口项系数均通过t检验,这表明福建从上述两国的进口贸易都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进口弹性较大的是日本0.4105,其次是德国0.1848。
  4.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通过以上分析,lnGDP和lnEXi、lnIMi(i=1,…,4)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根据Granger定理,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之间必然存在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下面,我们将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考察短期内四个国家(地区)进、出口额的变动对福建省GDP变动的影响。首先构造各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lnGDP、△lnEXi、△lnIMi(i=1,…,4)。同时,四个国家(地区)长期关系模型残差序列用RDi(RD1:日本,RD2:美国,RD3:德国,RD4:中国香港)表示,将RDi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引入误差修正模型中。然后根据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由于笔者使用的样本数据相对较短,所以采用滞后一阶的方程式:
  △lnGDP=?茁0+?茁1lnGDPt-1+?茁2lnEXi+?茁3lnEXit-1+?茁4lnIMi+?茁5lnMit-1+?茁6RDit-1+ut
  (i=1,…,4,RDit-1为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
  利用Eviews3.1软件对四个国家(地区)的方程进行OLS回归分析,逐步删除作用不显著的变量,最后得到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从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四个国家(地区)的短期动态关系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修正项系数均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并且,四个国家(地区)误差修正项的系数全部通过t检验,说明从短期动态关系看,福建的GDP与其同日本、美国、德国、香港的进口、出口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四个国家(地区)的短期动态模型存在不一样的情况。首先看日本,对该国的出口相对于进口对福建省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从误差修正模型(1)可知,对日本出口增长率每增长1%,福建省GDP的增长率将增长0.235%;而从日本进口对福建省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进口项因为系数未通过t检验而被剔除;上年度GDP、对日本出口和从日本进口的非均衡误差以0.159的比率对本年度的GDP增长率做出修正。其次再看美国,对该国的出口会促进福建GDP的增长,而从该国的进口则会抑制福建GDP的增长,不过出口促进作用要比进口抑制作用大得多。从误差修正模型(2)可知,对美国出口增长率每增长1%,福建省GDP的增长率将提高0.289%;而从美国进口增长率每增长1%,福建省GDP的增长率将减少0.036%。非均衡误差以0.135的比率对本年度的GDP增长率做出修正。再次考察德国,对该国的进口相比出口对福建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从误差修正模型(3)可知,从德国进口增长率每增长1%,福建省GDP的增长率将增长0.159%;而对德国出口对福建省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因为出口项系数未通过t检验。上年度GDP、对德国出口和从德国进口的非均衡误差以0.161的比率对本年度的GDP增长率做出修正。最后分析中国香港,对香港的出口促进福建GDP的增长,其出口增长率提高1%,福建GDP的增长率将提高0.042;而从香港的进口相对福建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上年度GDP、对香港出口和从香港进口的非均衡误差以0.029的比率对本年度的GDP增长率做出修正。
  通过对以上四个国家(地区)短期动态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可以发现除对德国外,福建省对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出口相对进口更能促进福建省GDP的增长,其中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美国。这充分证明了短期内福建省经济增长是出口导向型。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笔者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具体分析了福建省同日本、美国、德国、中国香港的进出口贸易与福建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长期均衡关系上,福建省对日本、美国、德国、香港的出口和从日本、德国的进口都能促进经济增长。第二,从短期动态关系看,福建省与日本、美国、香港的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不显著。这与中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即出口相对于进口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这一结论也验证了新古典经济学派“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说,表明短期内福建省经济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第三,无论从长期均衡还是从短期动态关系看,福建省同日本、美国、德国、香港的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存在差异,这一方面反映了福建省同上述四国(地区)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导致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不一样,继而造成了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福建省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对上述国家(地区)存在较明显不同,因而从出口中获得的利益也不一样,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四,从长期看,福建省对德国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表明出口到德国的产品相对其他三国(地区)而言比较优势最大。进口方面则是从日本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说明福建省从日本进口的产品更多的是以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产品为主的生产型资本品,这与贸易现实相吻合。
  从以上的实证分析结论中发现,要想实现福建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大化,就不能只从总额上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地分国家(地区)进行考察。因为单纯分析贸易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只能初步论证福建省对外贸易策略应该是出口导向还是进口替代,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基于1992-2006年的年度数据分析结果,笔者对福建省外贸地域和商品结构的调整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1. 如果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福建省现有的外贸地域结构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福建出口商品更多地销往美国,其次是日本,销往德国的最少。进口方面则是从美国和日本进口更多。③而由前面的分析知,从长期看,福建省对德国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然后依次为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进口方面福建省从日本、德国的进口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今后福建省应重点扩大对德国的进出口贸易,继续巩固和发展美国、香港和日本市场。
  2. 调整进口策略,继续鼓励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产品的进口。实证结果表明,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出口比进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拉动作用,而进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因此,今后福建省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进口策略,对紧缺的资源和原料的进口应继续支持,限制低科技含量的要素和产品的进口,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产品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以提高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福建对外经济统计年鉴各期,2007年贸易数据来自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网站。
  ②日本、美国、德国、中国香港是福建省主要贸易伙伴,另外中国台湾也是福建省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但因数据缺乏,故未对其做具体研究。
  ③根据2006年贸易数据,对福建省进出口市场进行排名。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赖明勇,许和连,包群.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長——理论、模型及实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3]赵陵,宋少华,宋泓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8).
  [4]石传玉,等.我国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03,(1).
  [5]孙建,等.福建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3,(9).
  [6]李小平,朱钟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对上海市1978~200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4).
  [7]傅坤.进出口与江苏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金融经济,2007,(10).
  [8]B.Balassa.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Futher Evidenc[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8,(2)
  [9]R F·Engle,C W J.Granger. Cointr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J]. Econometrica1987,(2).
  责任编辑:秦学诗
  责任校对:关 华
其他文献
摘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过程和结果。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反应模式;另一种是政府引导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快速增长的经济、优越的区位条件、金融人才的聚集、完善的基础设施、宽松的金融环境与优惠政策等条件。河北省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现行金融发展政策。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中国目前又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利用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通胀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的增加都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ECM模型;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11-0005-0
期刊
摘要:借鉴印尼人民银行村银行体系的成功经验,将中国农业银行县支行改革为独立的损益核算中心并赋予其相对自治权,既有利于拓宽其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又有利于农业银行城市金融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很好结合。  关键词:农业银行;县支行;独立的损益核算中心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5-0066-04    一、来自印尼人民
期刊
摘要:欧盟EuP指令所针对的产品将有80%来自中国,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处于国际产业链条末端的中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应紧密跟踪Eup进展,积极借鉴“查漏补缺”,全面考虑生命周期,引入生态设计模式;争取参与制定标准,建立双边互补机制,促进其贸易发展。  关键词:EuP指令;中小企业;欧盟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5-0093-03    
期刊
摘 要:现代物流业是衡量一个区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河北现代物流业基于自身优势,正面临机遇和挑战。河北现代物流业的战略选择应是利用内部优势、改进内部弱点、规避外在威胁、抓住机遇。  关键词:河北;现代物流;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4-0049-03    一、河北省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一)主要优势  高速发展
期刊
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展材料服役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高强钢、高温合金、金属玻璃等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航空发动机、微纳机电系统、工业燃气轮机、深空探测、核反应堆等领域,工程设计对相应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要求金属材料在其弹性阶段内安全工作,因而屈服强度成为工程设计上最为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在高温下金属材料具有明显不同于常温下的力学性能,且在表面应力影响下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块体材料的塑性变形和破坏模式,这就使得对金属材料的温度相关性及尺寸相关
摘 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东部地区出口贸易发展的促进效应最大,而且影响程度超过其他解释变量,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贸易促进效应的发挥要受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和东道国内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在引资的同时,要注重内部市场培育,以充分发挥外资在东道国市场的外溢效应,带动本地区当地企业的出口。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
期刊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必须最大化地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资源,才能促进知识生产,获得竞争优势。研究知识接收方如何动态地参与到知识转移过程中,并对知识转移的绩效产生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祁红梅博士所著的《知识的吸收与创造》针对这些问题,给予了理论上的深入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首先,针对当前知识转移研究
期刊
摘 要:在目前知识经济环境下,供应链呈现出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性特征,针对一般供应链采购模式的不足,研究并建立基于知识的动态协同的供应链采购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与一般供应链采购模式的比较,说明了该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强调了建立该模式的必要性。  关键词:知识经济;供应链;动态协同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4-0045-04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降低税率、减少级距”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未能很好地起到调节收入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美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改革过程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对免征额和初始税率、最高边际税率累进数及管理成本等因素的确定,选择有波动的减速累进路线。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税率结构;累进消失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