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强保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二十一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毫无疑问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指导理论。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使命;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在统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在二十一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毫无疑问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指导理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崭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追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前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和高校扩招政策的普遍推行,工作任务的日益艰巨无疑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
时值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探讨如何讲科学发展观引入日常的工作,如何使其系统化、制度化、长期化则是当前这一时期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实践中所必须讨论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使命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全面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有益做法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科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发展必须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本质上提升工作水平和深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政治重要保障。高等院校是培养高智能人才具有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承与创新精神的摇篮,从本质上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载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是在尊重学生人格与尊严的基础上,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高校思想政治从本质上讲,就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共同遵循的、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辅相成的学风、教风乃至校风,是维系高校发展的一种精神与人文力量,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内容和职能。
如前所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只有强调"发展"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方向。在高校思想政治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强调以科学的发展视角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思想政治工作合理的方法论基础,形成具有科学发展思想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依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化并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科学的视角,研究如何尊重主体的需要,转变传统的以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把个体价值纳入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在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新的大发展、大转折时期,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科学发展观能够也必须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内在统一。
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中,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坚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的传承和延续,又要体现时新性、勇于创新。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前者主要是指要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性,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层开思想政治工作,后者当然是指要把促进入的个性和全面发展视为根本。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在统一,大致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担负着促进和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使命,使全面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真正深入人心,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一落实,最终,使得广大学子凝心聚力,努力成才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自己应尽的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政工作所追求的祟高目标,也是思政工作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衡量思政工作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凸显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为本、以从事教学活动的教育者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它既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充分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本要务;同时它也强调要关注教育者的需求、考虑教育者的现实能力、激发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教育者本身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一定目的而展开的实践活动,教育的实效性也就体现为教育现实达成教育目标的状况,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过于抽象,缺乏可行性;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过于单一缺乏综合性;一些地方的管理机构过于强调制度的严格性,忽视制度的人性化;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过于强调课堂上的教师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参与,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功能、政治价值和政治意识塑造功能遭到削弱,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一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不应单单只是"经济"单方面的增长,还应涉及包括卫生、教育、环境、道德、政治、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的内涵。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暴露,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建设和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变化,结合师生员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寻找新的工作途径,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深度,既有声势,又有实效,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仓.,科学发展观与军队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2005(5):33-43
[2]钟维荣.试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2004-10.
[3]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作者简介:孙雅楠(1981-),天津人,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辅导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在二十一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毫无疑问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指导理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崭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追求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前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和高校扩招政策的普遍推行,工作任务的日益艰巨无疑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
时值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探讨如何讲科学发展观引入日常的工作,如何使其系统化、制度化、长期化则是当前这一时期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实践中所必须讨论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使命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全面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有益做法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科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发展必须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本质上提升工作水平和深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政治重要保障。高等院校是培养高智能人才具有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承与创新精神的摇篮,从本质上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载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是在尊重学生人格与尊严的基础上,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高校思想政治从本质上讲,就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共同遵循的、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辅相成的学风、教风乃至校风,是维系高校发展的一种精神与人文力量,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内容和职能。
如前所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只有强调"发展"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方向。在高校思想政治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强调以科学的发展视角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思想政治工作合理的方法论基础,形成具有科学发展思想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依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化并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科学的视角,研究如何尊重主体的需要,转变传统的以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把个体价值纳入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在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新的大发展、大转折时期,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科学发展观能够也必须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内在统一。
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中,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坚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的传承和延续,又要体现时新性、勇于创新。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又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前者主要是指要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性,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层开思想政治工作,后者当然是指要把促进入的个性和全面发展视为根本。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在统一,大致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担负着促进和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使命,使全面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真正深入人心,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一落实,最终,使得广大学子凝心聚力,努力成才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自己应尽的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政工作所追求的祟高目标,也是思政工作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衡量思政工作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凸显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为本、以从事教学活动的教育者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它既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充分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本要务;同时它也强调要关注教育者的需求、考虑教育者的现实能力、激发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教育者本身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一定目的而展开的实践活动,教育的实效性也就体现为教育现实达成教育目标的状况,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过于抽象,缺乏可行性;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过于单一缺乏综合性;一些地方的管理机构过于强调制度的严格性,忽视制度的人性化;一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过于强调课堂上的教师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参与,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功能、政治价值和政治意识塑造功能遭到削弱,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一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不应单单只是"经济"单方面的增长,还应涉及包括卫生、教育、环境、道德、政治、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的内涵。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集中暴露,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建设和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变化,结合师生员工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寻找新的工作途径,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深度,既有声势,又有实效,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仓.,科学发展观与军队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2005(5):33-43
[2]钟维荣.试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2004-10.
[3]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作者简介:孙雅楠(1981-),天津人,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