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的作品,与后来的《黄泥小屋》等作品相比,少了学术上的价值和宗教色彩,但文学性更强,对于彰显张承志文学创作的个性也更为纯粹。赞扬底层人民的善良和慈悲是张承志这部作品中很重要的命题,但同时又否定他们的宿命和愚昧;在创作结构及语言运用上,张承志引用了诗的抒情手段来结构文章,并用诗化的语言使整篇小说更像是一篇抒情长诗。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里,张承志远离急功近利的世俗,独自扛起为人民写作的大旗,并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诠释和守护自己的精神领地。
关键词:张承志;《黑骏马》;创作;个性
在中国当代文坛,张承志是一个个性最为鲜明的作家,他极端、执着,有着不可撼动的坚定立场。当反思文学的浪潮席卷整个文坛,同样有着知青经历的张承志却依然保有激进的革命热情,坚持循着理想主义的纯洁道路毅然前行。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妥协,只有坚持,没有模棱两可,只有旗帜鲜明。《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的作品,与后来的《黄泥小屋》等作品相比,少了学术上的价值和宗教色彩,但文学性更强,对于彰显张承志文学创作的个性也更为纯粹。
老额吉是小说中很重要的人物,是善良的草原底层人民的代表,她善良、坚强、隐忍、慈悲,尊重生命,哪怕是一匹冻僵的小马,她也要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它,救活它。小说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年幼丧母,父亲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便把他寄养在勃勒根草原上的老额吉家里。老额吉没有半点推脱,反是很高兴地收留了白音宝力格,并且将他同自己的唯一孙女索米娅一样抚养长大。知道黄毛希拉奸污了美丽的索米娅并致使其怀孕,老额吉也没有要讨回公道的想法,还阻止白音宝力格复仇。索米娅生下来的孩子像一根勺子一样又小又丑,很难活下来,大家都说扔掉算了,但老额吉毫不犹豫地坚持守护幼小的生命。张承志在他的散文里多次宣称,“我有十足的资格说我是蒙古草原的义子。”显然与他在内蒙古插队并且感受到了草原底层人民的美好品质有关,于是在他早期的作品里,塑造了很多“额吉”形象,歌颂额吉就是在歌颂草原底层人民。《黑骏马》中,索米娅继承了老额吉的善良和慈悲,在老额吉去世后,索米娅成了“额吉”,即便是生活得不容易,她也能从容地面对,不管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是丈夫不愿意接受“野狗养的”其其格的事实,她除了遗憾其其格不是白音宝力格的女儿外,从不怀疑生活本身并且不计回报地付出。至于对弃她而去的白音宝力格,她昔日的恋人,她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他,并且恳求替白音宝力格抚养孩子。而小小的其其格长大后也可能成为新一代的“额吉”,她从小就被歧视,听着难听的话被继父打骂,要照顾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弟弟们,还要负责做饭饮马。妈妈骗她说她有一个巴帕,有一天会骑着黑骏马来看她。她便坚信不疑,并且怀着美好的心意期盼着;当她看见黑骏马,她便断定巴帕来看她了,轻轻地一声“巴帕!”,其其格叫得小心翼翼又掩饰不住喜悦。她像她的妈妈一样没有怨恨也不表露委屈,宿命地接受巴帕的到来与离开。在小说的结尾处,白音宝力格吻别草原,并且决心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给索米娅,让他的孩子在草原文化中长大,但他表示绝不会想就此不负责任,“我要和你一块儿,拿出我们的全部力量,让我们的后代得到更多的幸福,而不被丑恶的黑暗湮灭。”这是张承志对善良的草原人民的回报和承诺,也是张承志“反殖民、反官僚、反特权,同情弱者,同情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和“为人民写作”的信念在小说中的直接体现。
但是不管是老额吉还是索米娅,她们的善良中传承了草原的宿命思想,不管是生与死,还是不幸和屈辱,她们都选择顺从,而这是张承志不能接受的。张承志对于是非错对有着鲜明的判断和立场,绝不容许有半点含糊不清,所有与他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哪怕是稍有出入,他都将义无反顾地丢弃并宣布与之对抗。小说中,当白音宝力格知道索米娅被黄毛希拉施暴后,便立即怒不可遏地拿起匕首要去报仇,而对于阻止他报仇的老额吉和唯恐他伤害肚子里的孩子而处处躲着他的索米娅,他表现出了更大的愤怒,并最终选择了离开。“也许是因为几年来读书的习惯渐渐陶冶了我的另一种素质吧,也许就因为我从根子上讲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牧人,我发现了自己和这里的差异。我不能容忍奶奶习惯了的那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尽管我爱它爱得是那样一往情深。我在黑暗中搂着钢嘎·哈拉的脖颈,忍受着内心的可怕的煎熬。不管我怎样拼命地阻止自己,不管我怎样用滚滚的往事之河淹灭那一点诱惑的火星,但一种新鲜的渴望已经在痛苦中诞生了。这种渴望在召唤我、驱使我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这段内心独白是白音宝力格对草原文化中的愚昧、丑恶的反抗和不妥协,即使是他曾得到过草原的滋养并对草原有着深深的爱恋,甚至在若干年后,他也曾悔恨过当年的草率,并试图寻找记忆中的草原和草原上的索米娅,但寻找的过程虽然让他有了很多不同于年轻时的感悟,而结果仍然是他不能接受没有文明观照的人生。
《黑骏马》在结构和语言的设计上也足显张承志的创作个性。张承志认为小说应当是一首诗,而全部感受、目的、结构、音乐和图画,全部诗都要仰仗语言的叙述来表达和表现。《黑骏马》是实现这一想法的最好的作品。《黑骏马》没有采用一般小说的结构模式,没有完整鲜明的开端、发展、高潮,情节也很简单,几乎看不到连续的过程叙述、逻辑严谨的铺垫和细致的人物刻画,而是伴随古老的民歌《钢嘎·哈拉》沉郁忧伤的节奏,伴随主人公白音宝力格九年后重回草原沉重复杂的心理和情绪,作者将草原的生活记忆和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的爱情片段式地组合在一起,但其手法又区别于意识流,倒是与诗的抒情结构相类似,因此不仅不会给人堆砌生活片段的感觉,反而使整个作品充满诗意。在整个作品中,回忆的部分人物的对话很少,对话也都是简短的句子,并且作者刻意省去了对话的背景,只留下语言本身,其目的只是为主人公白音宝力格的情绪变化提供动因,之后便是大段大段地抒情,且都是优美的长句子,不管是景物描写还是回忆中的种种感触和反省。《黑骏马》这种结构模式,以及语言上诗化,使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首抒情长诗。
新时期的文坛上,张承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他远离急功近利的世俗,独自扛起为人民写作的大旗,并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诠释和守护自己的精神领地。
参考文献:
[1]陈福民.超越时代阅读能力的《黑骏马》[J].名作欣赏.2010(07) .
[2]旷新年.一位中国作家的孤独旅程——理解张承志[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
关键词:张承志;《黑骏马》;创作;个性
在中国当代文坛,张承志是一个个性最为鲜明的作家,他极端、执着,有着不可撼动的坚定立场。当反思文学的浪潮席卷整个文坛,同样有着知青经历的张承志却依然保有激进的革命热情,坚持循着理想主义的纯洁道路毅然前行。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妥协,只有坚持,没有模棱两可,只有旗帜鲜明。《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的作品,与后来的《黄泥小屋》等作品相比,少了学术上的价值和宗教色彩,但文学性更强,对于彰显张承志文学创作的个性也更为纯粹。
老额吉是小说中很重要的人物,是善良的草原底层人民的代表,她善良、坚强、隐忍、慈悲,尊重生命,哪怕是一匹冻僵的小马,她也要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它,救活它。小说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年幼丧母,父亲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便把他寄养在勃勒根草原上的老额吉家里。老额吉没有半点推脱,反是很高兴地收留了白音宝力格,并且将他同自己的唯一孙女索米娅一样抚养长大。知道黄毛希拉奸污了美丽的索米娅并致使其怀孕,老额吉也没有要讨回公道的想法,还阻止白音宝力格复仇。索米娅生下来的孩子像一根勺子一样又小又丑,很难活下来,大家都说扔掉算了,但老额吉毫不犹豫地坚持守护幼小的生命。张承志在他的散文里多次宣称,“我有十足的资格说我是蒙古草原的义子。”显然与他在内蒙古插队并且感受到了草原底层人民的美好品质有关,于是在他早期的作品里,塑造了很多“额吉”形象,歌颂额吉就是在歌颂草原底层人民。《黑骏马》中,索米娅继承了老额吉的善良和慈悲,在老额吉去世后,索米娅成了“额吉”,即便是生活得不容易,她也能从容地面对,不管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是丈夫不愿意接受“野狗养的”其其格的事实,她除了遗憾其其格不是白音宝力格的女儿外,从不怀疑生活本身并且不计回报地付出。至于对弃她而去的白音宝力格,她昔日的恋人,她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他,并且恳求替白音宝力格抚养孩子。而小小的其其格长大后也可能成为新一代的“额吉”,她从小就被歧视,听着难听的话被继父打骂,要照顾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弟弟们,还要负责做饭饮马。妈妈骗她说她有一个巴帕,有一天会骑着黑骏马来看她。她便坚信不疑,并且怀着美好的心意期盼着;当她看见黑骏马,她便断定巴帕来看她了,轻轻地一声“巴帕!”,其其格叫得小心翼翼又掩饰不住喜悦。她像她的妈妈一样没有怨恨也不表露委屈,宿命地接受巴帕的到来与离开。在小说的结尾处,白音宝力格吻别草原,并且决心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给索米娅,让他的孩子在草原文化中长大,但他表示绝不会想就此不负责任,“我要和你一块儿,拿出我们的全部力量,让我们的后代得到更多的幸福,而不被丑恶的黑暗湮灭。”这是张承志对善良的草原人民的回报和承诺,也是张承志“反殖民、反官僚、反特权,同情弱者,同情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和“为人民写作”的信念在小说中的直接体现。
但是不管是老额吉还是索米娅,她们的善良中传承了草原的宿命思想,不管是生与死,还是不幸和屈辱,她们都选择顺从,而这是张承志不能接受的。张承志对于是非错对有着鲜明的判断和立场,绝不容许有半点含糊不清,所有与他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哪怕是稍有出入,他都将义无反顾地丢弃并宣布与之对抗。小说中,当白音宝力格知道索米娅被黄毛希拉施暴后,便立即怒不可遏地拿起匕首要去报仇,而对于阻止他报仇的老额吉和唯恐他伤害肚子里的孩子而处处躲着他的索米娅,他表现出了更大的愤怒,并最终选择了离开。“也许是因为几年来读书的习惯渐渐陶冶了我的另一种素质吧,也许就因为我从根子上讲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牧人,我发现了自己和这里的差异。我不能容忍奶奶习惯了的那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尽管我爱它爱得是那样一往情深。我在黑暗中搂着钢嘎·哈拉的脖颈,忍受着内心的可怕的煎熬。不管我怎样拼命地阻止自己,不管我怎样用滚滚的往事之河淹灭那一点诱惑的火星,但一种新鲜的渴望已经在痛苦中诞生了。这种渴望在召唤我、驱使我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这段内心独白是白音宝力格对草原文化中的愚昧、丑恶的反抗和不妥协,即使是他曾得到过草原的滋养并对草原有着深深的爱恋,甚至在若干年后,他也曾悔恨过当年的草率,并试图寻找记忆中的草原和草原上的索米娅,但寻找的过程虽然让他有了很多不同于年轻时的感悟,而结果仍然是他不能接受没有文明观照的人生。
《黑骏马》在结构和语言的设计上也足显张承志的创作个性。张承志认为小说应当是一首诗,而全部感受、目的、结构、音乐和图画,全部诗都要仰仗语言的叙述来表达和表现。《黑骏马》是实现这一想法的最好的作品。《黑骏马》没有采用一般小说的结构模式,没有完整鲜明的开端、发展、高潮,情节也很简单,几乎看不到连续的过程叙述、逻辑严谨的铺垫和细致的人物刻画,而是伴随古老的民歌《钢嘎·哈拉》沉郁忧伤的节奏,伴随主人公白音宝力格九年后重回草原沉重复杂的心理和情绪,作者将草原的生活记忆和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的爱情片段式地组合在一起,但其手法又区别于意识流,倒是与诗的抒情结构相类似,因此不仅不会给人堆砌生活片段的感觉,反而使整个作品充满诗意。在整个作品中,回忆的部分人物的对话很少,对话也都是简短的句子,并且作者刻意省去了对话的背景,只留下语言本身,其目的只是为主人公白音宝力格的情绪变化提供动因,之后便是大段大段地抒情,且都是优美的长句子,不管是景物描写还是回忆中的种种感触和反省。《黑骏马》这种结构模式,以及语言上诗化,使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首抒情长诗。
新时期的文坛上,张承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他远离急功近利的世俗,独自扛起为人民写作的大旗,并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诠释和守护自己的精神领地。
参考文献:
[1]陈福民.超越时代阅读能力的《黑骏马》[J].名作欣赏.2010(07) .
[2]旷新年.一位中国作家的孤独旅程——理解张承志[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