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代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衰落后,霍尔与伊格尔顿两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领域中被突显出来,霍尔在方法论上将结构主义的方法演绎成结构历史主义的方法,并且在总结右派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也拓展了自己的差异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在霍尔的研究视域中,他更强调对非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分析,从而在差异文化的发展中找到人的身份认同,而在霍尔之后的伊格尔顿则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了左派威廉斯,即他的老师的理论基础之上,又在意识形态的理论上开拓了霍尔的差异文化研究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文本意识批判的研究路径,在当代英国文学和政治领域为英国新左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伊格尔顿;文本意识批判;生成条件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2-01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伊格尔顿在理论构造中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模式,他希望能通过日常生活的政治批判来唤醒社会大众的精神意识。为了更好的呈现出日常生活批判方法论的价值,伊格尔顿从解释学角度分析了社会历史的演绎。他认为,从原始社会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社会历史的发展前进总是伴随着信仰,不论是原始部落里的图腾,还是君主国家里的王权抑或是两次世界大戰中为荣誉而战的口号,这些象征性的符号都表现出了社会群体对希望中的美好生活的崇拜和向往。在那个时候,社会大众的群体是有灵魂的,有精神的,虽然这种灵魂和精神在现代的理性科学的考察下显得幽默和滑稽,但是历史中的社会群体在这种象征符号中却发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人的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单个人的价值评价,也不是完全等同于社会大众中的自我的信仰和生活的方向,而是一种肯定性的感觉,也就是说历史中的群体的存在具有一种确定性和目的性;群体和自我都能肯定他们存在的真实不虚。
可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类所失去的不仅仅是战争时期的和平,在失去和平的同时,社会人的存在失去了群体的遮蔽,以往滑稽的信仰在战争中各个被摧毁,而依靠“主义”的精神和灵魂生活的群体意识在战后的现代性经济时期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社会的群体信仰与群体内的教条和约束脱离了关系,“自由主义”在与群体脱离的过程中失去了“主义”的效用而成为了单独的自由,“浪漫主义”也在与群体的脱离中演变成为了单独的“浪漫”,“历史主义”也同样被演变成为了单独的“历史”。①在这种纯粹的历史环境中,社会中的主体人也是单独的,纯粹的,社会关系也是单一呈现的,纯粹的,主体人在这种纯粹的社会历史的场域中对自我的认识将会更加契合于人类的本真;但是这种联想形式的解释学终究要被还原成现实,可是现实的场域却从来没有这么纯粹过。世界体的场域中,能量转换依然是守恒的,在名义上的“主义”从社会历史进程中淡化的同时,主体性文化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取代了以往各种“主义”所占有的位置,主体性意识从而成为了人类社会中新的文化精神。伊格尔顿对这种新产生的社会文化的精神进行了结构上的剖析,认为这种新的文化精神不是政权统治者的文化精神,而是社会劳动者们的文化精神;不论是当下的消费文化,大众传媒文化,青年亚文化还是女权文化等等,这些新兴的重要文化内容都与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有过对抗冲突,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这种冲突仍将继续存在,但是这些文化的形式使得人在与政权相关的主流文化的互相作用中反映出自己的本真。②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较量中,这些主体性的文化一直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在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主流文化依靠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而占领的文化的高地,掌控了社会主体的精神文明,这种困境在根本上是来自于人的主体性的自由发展。作为主体性的文化,在社会历史中是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小单位人的生活最为密切的意识形式,但是在当下的大众文化传播中,主体性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体性的追求都无一例外的与金融资本发生了联系。
在大众传媒中,这些金融资本对日常生活的渲染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广告的目的都在刺激消费需求,每一场电影中金钱与奢华都将与清高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们成为敌人,社会中的主体人已经在当下的场域中充分的发展了自己的欲求意识;而在另一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中却一直在灌输着自由,平等,公正等一系列的高尚情操,虽然这些宣传在很多理论家看来是虚伪的,但同时,在很多人生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体的生活方向的选择总会面对一次本来的面目,并借用了这些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高尚情操的词汇来安慰自己。比如在影视屏幕中经常会有如下一段情节发生:一位警察看到一位政府官员挪用公款却因为政治地位太高而不能绳之以法,便自己私下里拿着警枪刺杀了这位政府要员,之后被警察抓捕归案;面临着自己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的后果,警察也可能坦然的暗示自己,自己亲手消灭了一个社会的腐败分子的行为也算得上替天行道,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迫不得已做了这件事,自己因为违反了法律而受到的惩罚也是值得的。③此时此刻,国家法律在这位杀了腐败官员的警察心里已经没有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的地位更重要了;这个警察为了处分社会腐败分子而违反了国家法律私自枪杀了那位政府要员的例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值得提倡是一件很难被确定的事情。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的结构都有不同,在发达国家,社会制度健全的地区这种暴力行为是不被提倡的,但是在另外的一些贫困地区和战争频发的地区,这种因为履行自我心中高尚道德而剥夺他人生命的情节天天都有可能发生。
更重要的两个问题首先就是纯粹理论中的善良,美丽,自由,公正等政治哲学性的范畴和术语始终没有得到完整和确定性的阐述,另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社会发展中的政治矛盾在意识形态所属的范围之内都被完美的遮蔽了,人们意识不到社会暴乱和社会治安方面的隐患所象征的被意识形态促使的社会主体异化发展的过程。伊格尔顿认为,要想重新考察政治社会的结构和秩序,更加深入地了解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体的不确定性作用就要在更加微小的细节上对社会主体进行意识分析;④伊格尔顿的这种思想方法论就可最初的被看作为情节意识批判的方法论。 注释:
①Terry Eagleton,Holy Terro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62.
②Terry Eagleton,The Task of The Critic: Terry Eagleton in Dialogue,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9, p.27.
③Terry Eagleton, Ide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4, p.94.
④Terry Eagleton, Trouble with Strangers: A Study of Ethics, Oxford: Wiley-Blackwell, 2009, p.90.
參考文献:
[1]Terry Eagleton: The truth about the Irish, Dublin: New Island books, 1999.
[2]Terry Eagleton, Shakespeare and Society; critical studies in Shakespearean drama, Lond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0.
[3]Terry Eagleton, Figures of Dissent: Critical Essays on Fish, Spivak, Zizek and Other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Terry Eagleton, Holy Terro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5]Terry Eagleton, The Task of The Critic: Terry Eagleton in Dialogue,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9.
[6]Terry Eagleton, Ide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4.
[7]Terry Eagleton, Trouble with Strangers: A Study of Ethics, Oxford: Wiley-Blackwell, 2009.
关键词:伊格尔顿;文本意识批判;生成条件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2-01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伊格尔顿在理论构造中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模式,他希望能通过日常生活的政治批判来唤醒社会大众的精神意识。为了更好的呈现出日常生活批判方法论的价值,伊格尔顿从解释学角度分析了社会历史的演绎。他认为,从原始社会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社会历史的发展前进总是伴随着信仰,不论是原始部落里的图腾,还是君主国家里的王权抑或是两次世界大戰中为荣誉而战的口号,这些象征性的符号都表现出了社会群体对希望中的美好生活的崇拜和向往。在那个时候,社会大众的群体是有灵魂的,有精神的,虽然这种灵魂和精神在现代的理性科学的考察下显得幽默和滑稽,但是历史中的社会群体在这种象征符号中却发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人的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单个人的价值评价,也不是完全等同于社会大众中的自我的信仰和生活的方向,而是一种肯定性的感觉,也就是说历史中的群体的存在具有一种确定性和目的性;群体和自我都能肯定他们存在的真实不虚。
可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类所失去的不仅仅是战争时期的和平,在失去和平的同时,社会人的存在失去了群体的遮蔽,以往滑稽的信仰在战争中各个被摧毁,而依靠“主义”的精神和灵魂生活的群体意识在战后的现代性经济时期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社会的群体信仰与群体内的教条和约束脱离了关系,“自由主义”在与群体脱离的过程中失去了“主义”的效用而成为了单独的自由,“浪漫主义”也在与群体的脱离中演变成为了单独的“浪漫”,“历史主义”也同样被演变成为了单独的“历史”。①在这种纯粹的历史环境中,社会中的主体人也是单独的,纯粹的,社会关系也是单一呈现的,纯粹的,主体人在这种纯粹的社会历史的场域中对自我的认识将会更加契合于人类的本真;但是这种联想形式的解释学终究要被还原成现实,可是现实的场域却从来没有这么纯粹过。世界体的场域中,能量转换依然是守恒的,在名义上的“主义”从社会历史进程中淡化的同时,主体性文化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取代了以往各种“主义”所占有的位置,主体性意识从而成为了人类社会中新的文化精神。伊格尔顿对这种新产生的社会文化的精神进行了结构上的剖析,认为这种新的文化精神不是政权统治者的文化精神,而是社会劳动者们的文化精神;不论是当下的消费文化,大众传媒文化,青年亚文化还是女权文化等等,这些新兴的重要文化内容都与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有过对抗冲突,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这种冲突仍将继续存在,但是这些文化的形式使得人在与政权相关的主流文化的互相作用中反映出自己的本真。②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较量中,这些主体性的文化一直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在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主流文化依靠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而占领的文化的高地,掌控了社会主体的精神文明,这种困境在根本上是来自于人的主体性的自由发展。作为主体性的文化,在社会历史中是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小单位人的生活最为密切的意识形式,但是在当下的大众文化传播中,主体性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体性的追求都无一例外的与金融资本发生了联系。
在大众传媒中,这些金融资本对日常生活的渲染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广告的目的都在刺激消费需求,每一场电影中金钱与奢华都将与清高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们成为敌人,社会中的主体人已经在当下的场域中充分的发展了自己的欲求意识;而在另一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中却一直在灌输着自由,平等,公正等一系列的高尚情操,虽然这些宣传在很多理论家看来是虚伪的,但同时,在很多人生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体的生活方向的选择总会面对一次本来的面目,并借用了这些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高尚情操的词汇来安慰自己。比如在影视屏幕中经常会有如下一段情节发生:一位警察看到一位政府官员挪用公款却因为政治地位太高而不能绳之以法,便自己私下里拿着警枪刺杀了这位政府要员,之后被警察抓捕归案;面临着自己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的后果,警察也可能坦然的暗示自己,自己亲手消灭了一个社会的腐败分子的行为也算得上替天行道,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迫不得已做了这件事,自己因为违反了法律而受到的惩罚也是值得的。③此时此刻,国家法律在这位杀了腐败官员的警察心里已经没有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的地位更重要了;这个警察为了处分社会腐败分子而违反了国家法律私自枪杀了那位政府要员的例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值得提倡是一件很难被确定的事情。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主法制建设的结构都有不同,在发达国家,社会制度健全的地区这种暴力行为是不被提倡的,但是在另外的一些贫困地区和战争频发的地区,这种因为履行自我心中高尚道德而剥夺他人生命的情节天天都有可能发生。
更重要的两个问题首先就是纯粹理论中的善良,美丽,自由,公正等政治哲学性的范畴和术语始终没有得到完整和确定性的阐述,另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社会发展中的政治矛盾在意识形态所属的范围之内都被完美的遮蔽了,人们意识不到社会暴乱和社会治安方面的隐患所象征的被意识形态促使的社会主体异化发展的过程。伊格尔顿认为,要想重新考察政治社会的结构和秩序,更加深入地了解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体的不确定性作用就要在更加微小的细节上对社会主体进行意识分析;④伊格尔顿的这种思想方法论就可最初的被看作为情节意识批判的方法论。 注释:
①Terry Eagleton,Holy Terro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62.
②Terry Eagleton,The Task of The Critic: Terry Eagleton in Dialogue,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9, p.27.
③Terry Eagleton, Ide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4, p.94.
④Terry Eagleton, Trouble with Strangers: A Study of Ethics, Oxford: Wiley-Blackwell, 2009, p.90.
參考文献:
[1]Terry Eagleton: The truth about the Irish, Dublin: New Island books, 1999.
[2]Terry Eagleton, Shakespeare and Society; critical studies in Shakespearean drama, Lond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0.
[3]Terry Eagleton, Figures of Dissent: Critical Essays on Fish, Spivak, Zizek and Other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Terry Eagleton, Holy Terro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5]Terry Eagleton, The Task of The Critic: Terry Eagleton in Dialogue,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9.
[6]Terry Eagleton, Ide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4.
[7]Terry Eagleton, Trouble with Strangers: A Study of Ethics, Oxford: Wiley-Blackwell,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