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雪枫是中国工農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在战争实践中他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军事理论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他直接指挥和参加了许多重大的战役战斗,成为我军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战将。他既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又是优秀的政治委员。其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运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较早提出“飞机解决不了战斗,解决战斗还是靠步兵”的口号
彭雪枫,河南省镇平县人。1922年,15岁的他经过在冯玉祥部任书记的族叔彭禹廷的帮助,进入设在北京的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读书。1925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3月参加了党领导的北京南苑农民暴动,此后辗转往来于天津、烟台、开封等地从事学运和兵运工作。1930年2月从上海调到红军工作。5月到湖北黄石附近的阳新、大冶地区,参加了正在这一带活动的红五军第五纵队,被任命为第三大队政委。6月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
年轻的彭雪枫善于思考,提出决定战役全局的关键因素——“根据敌我双方的兵力,以及天时、地利,后勤等条件,正确处理首战和战役发展后,各个阶段,各个战斗之间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是再能在敌我纵横交错的运动中,发扬我之长处,利用敌之短处,即可立于不败之地”。为达到这一目的,他指出:“一个指挥员应该是已有战略战术的研究者,又是新的战略战术的研究者,又是新的战略战术创造者。”只要能“存乎一心”,即可依据现存的各种客观条件,判断出决定战役发展去向的决定因素,然后运用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引导战役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最后取得全胜。
初战长沙,彭雪枫抓住了必须先消灭运动中的敌炮兵部队这个要害,最后取得了以8000红军战胜3万余敌军、攻克长沙的胜利。1930年7月,彭德怀下达“乘虚攻打长沙”命令。湖南省主席何键下令先发制人,要把红三军歼灭在长沙城外。年仅23岁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副政委的彭雪枫建议彭德怀巧设埋伏,首先消灭运动中的敌炮兵部队,减轻我阻击的压力,力挫敌之锐气。并自告奋勇带两个排的兵力埋伏险要地区,消灭了敌炮兵部队,活捉了敌炮兵团侯团长。他又伪装国民党校官簇拥着侯团长,率领百余人佯装溃败的“白军”,在红军的追击下直奔长沙城门下。城门守军难辨真伪,放“侯团长”一行进城。他带领百余“官军”一进城门仅用10分钟就将城下及城门上的守军全部消灭。城外红军战士趁机攻城。几经战斗占领长沙城的要冲地带。进长沙城他命令一纵队的二、三大队迅速赶到敌人阵地背后发起猛攻,接应主力部队进城。他本人带领一大队从监狱救出被捕的同志,随后炸毁了机场里的飞机。何键乘停泊在湘江上的英国军舰才得以逃脱。红三军团占领了长沙城。他升任红五军第六师政委。
1930年8月,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彭雪枫创造性地提出了“飞机解决不了战斗,解决战斗还是靠步兵”的口号。12月29日,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及下属9000余人,被红十二师等部包围在龙岗山区。彭德怀命令彭雪枫、郭炳生率红六师跑步前进,务于12月30日上午到达指定地点,阻击龙岗敌人突围。12月3日上午11时,红六师至丘陵坡的一个岔路口,还未到指定地点,彭雪枫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他指着当地的山势走向,对师长郭炳生讲:“这里可通东、南两个方向,是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指挥员要灵活机动,就在此地布防。六团布防岔路口,我带五团占领上固。你带七团占据下固。立即行动,构筑工事,准备战斗。”他料敌如神。工事刚刚筑好,敌人出动3架飞机向五团阵地轮番扫射。红六师战士第一次见飞机轰炸,紧张、恐惧,阵脚出现混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跳出掩体举枪高喊:“同志们,不要怕,飞机解决不了战斗,解决战斗还是靠步兵,冲出去与敌人拼杀。”他率红五团战士冲出掩体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两军混在一起,敌机在天上无法扫射、投弹,只好飞往我红六、七两团阵地。红五团激战之时他将那个“飞机解决不了战斗”的口号用电话传给六、七团阵地。红六、七两团战士立即消除惧怕飞机的心理,勇敢反击打退敌人多次突围。下午2时,龙岗敌人全部被歼。张辉瓒被红十二师的一个战士活捉。红三军团司令部通报表彰红六师。红六师因此荣获“铁军”称号。
红军时期善于把作战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
1932年1月,红三军团攻打赣州。蒋介石派陈诚、罗卓英纵队自北向南压来,偷渡赣江与城内守军会合,并分割包围了我红三军团第二师的两个团和师直属队。危急时刻,第二师政委彭雪枫不顾个人安危突入敌人包围圈,机智地指挥被围部队脱离了险境。同年8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由于敌人来势迅猛,红二师分驻各地的部队未及集中便被敌人隔断。红二师师长郭炳生乘机把第五团拉去投敌。彭雪枫闻讯后立即带人追赶第五团,向干部战士揭露了郭炳生的叛变阴谋,把第五团带了回来。由于他在处理郭炳生叛变事件中机智果断,保全了主力,中央军委特颁发给他一枚“红星奖章”。1933年,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的他在率部参加抚州八角亭战斗中,仅带领一个通信排用反冲锋打垮敌人一个师的猖狂进攻,改变了我军的被动局面。此后,他先后调任江西军区政委和红军大学政委。长征途中调任红五师师长。部队缩编后任第十三团团长,一度还调任军委第一局局长。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在攻取娄山关和第二次攻占遵义城的战斗中,他率领的第十三团均担任主攻任务。尔后,他在指挥部队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地等作战行动中屡立战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1935年2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甩掉敌人北上抗日。毛泽东亲自在红三军团干部会上作动员报告并指名要彭雪枫的第十三团担任攻打娄山关的任务。彭德怀直接向他传达毛泽东的命令:“速令十三团务于2月25日天黑前攻下娄山关,占领点金山。”他十分清楚毛泽东直接下达命令的分量。经他实地观察确认,攻下娄山关须先占领点金山且须采取猛烈佯攻娄山关,麻痹点金山之敌,偷袭点金山的战术。偷袭成功,占据点金山,居高临下,支援攻打娄山关的部队。双管齐下定可拿下娄山关。他果断决定自己带领一营和侦察连偷袭点金山,政委带二、三两个营正面进攻强力攻打娄山关,吸敌注意力。娄山关前战斗激烈,点金山前静悄安然。 彭雪枫率军于黎明前悄悄摸上点金山,山上敌守军一无所知。点金山上俯瞰娄山关一清二楚:红十三团主力部队同敌争夺此山,几次占领,几次易手敌人。他转移到另一山头上举目望见娄山关上敌指挥官正指挥组织反攻。他命令4个神枪手朝敌军官开枪。四枪齐发,敌军官应声倒下,敌营大乱。正面主攻部队再次占领娄山关,全歼山上敌兵。下午,毛泽东、周恩来骑马上了娄山关。此时,正当夕阳西下、落日染红叶,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观奇景。毛、周的心境格外欣慰恬然,触景生情议论起了彭雪枫。毛泽东夸奖道:“彭雪枫既有周都督之勇,更有孔明先生之大度,奇胆雄才,我党之大幸也。”周恩来称赞主席:“主席慧眼识将才,是你点名彭雪枫披挂上阵攻打娄山关,旗开得胜,主席用兵如神。”毛泽东诗兴涌胸脱口吟出《忆秦娥·娄山关》,赞扬红军将士的英勇。
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毛泽东同彭雪枫谈话时,首先指出:“你是一位很讲道理的政委,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古人云:‘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这就是你彭雪枫屡战屡胜的真谛所在。”毛泽东接着如数家珍,畅述彭雪枫的战功:“婁山关战役,你以身先人,率领部队,奇袭点金山,旋即居高临下,支援主力部队打下娄山关,为再克遵义,你立下了首功。你写的《娄山关前后》一文,写得好,很生动,已收录在《二万五千里》一书中。你有写作天赋,今后可以多写一些。”彭雪枫撰写的《娄山关前后》一文,详实记述了红军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的情况,留下了珍贵的红军长征史料。
彭雪枫不仅以能打大仗、硬仗而著称,并善于把作战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总结和概括。他在1934年撰写的《八角亭战斗的教训》和《一个小的战斗,许多大的教训》等文章,结合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敌人实行所谓“堡垒主义”的条件下,只有在运动中才是我们消灭敌人的最好时机。
抗战时期较早提出“平原游击战是可以打的”
彭雪枫一生勤奋好学。戎马倥偬之际仍刻苦学习钻研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军思想和作战指导原则,并且广泛搜寻博览所至的中外古今兵书,养成了学而不厌持之以恒的习惯。在太原不到一年他除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外,还抓紧时间读了大量书籍。他学习政治、军事、历史、经济和文学著作,从《大众政治经济学》到《思想方法论》,从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到现代军事著作《科学的军备与现代战争》,无不加以研读。正如他所说:“知识之在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1941年部队进驻洪泽湖畔休整训练,司令部设在半城镇。彭雪枫想趁此机会好好读点书,就在镇东头找了间旧庙苦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列宁选集》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他说:“不抓紧时间读点书,会输给工作的。一个军事家或者政治家,绝不是仅仅有一门知识,正像一个外科医生,不知内症,他决不是一个好医生。”
彭雪枫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较早提出“平原游击战是可以打的”论点的人。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并兼任北方局联络书记的他,对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进行了思考。1937年10月在给范长江的信中写道:“我军处此敌人倾力压境的关头,唯一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应以我军主力(国民革命军)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以支队(如八路军)领导广泛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动作、必可消灭敌人之大量有生力量。”他还指出:“以精干之小部队深入敌后,为所欲为。……胜利虽小,但积之成多即为大胜利。而破坏敌之交通,断绝敌之联络,扰乱敌人军心,兴奋我民众情绪,无形之中,影响已经不小了。”10月16日应山西省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之邀在山西大学作题为《游击队政治工作》的长篇报告,详细论述了游击队政治工作的意义、任务、原则、方法和游击队政治工作人员的条件等问题,提出要把“游击队的纪律问题,提高到高度‘自觉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军事技术与战术素养的提高”。这个报告于1938年1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书名为《游击队政治工作教程》,在各抗日根据地发行,对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938年1月,彭雪枫奉命从山西临汾来到河南确山竹沟镇,参加筹划中原敌后抗战的工作。2月他在竹沟创办教导队时针对中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地带的状况,以军事理论家的勇气着重研究平原地带是否可以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通过对古今战例的分析研究了平原地区敌我双方的利弊,得出“平原游击战是可以打的”的结论。他指出:“平原游击周旋容易,运动便利,给养也易于筹措。至于隐蔽,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还要较之山地周到些。”因为在地形上,平原也有像“山”一样可作为隐蔽活动的森林、村庄、溪沟、芦苇、禾苗、青纱帐、起伏地。在群众条件上,群众拥护我们且大半有实战经验。加上我军本身艰苦而耐心的群众工作,发动他们、组织他们、训练他们、带领他们,成一种“草木皆兵”的境况,成一种“到处看不见我们的游击队,然而到处都有我们的游击队”的局面。发动群众进行“坚壁清野”“侦察警戒”“封锁消息”“人人做战士,个个是英雄”,就会随时随地给敌人以苦恼。
这年夏,原竹沟留守处的干部战士300余人奉命组成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9月,他奉命率游击支队来到豫东。初到时军事力量极为薄弱,整个游击支队枪不满一百枝,豫东局面又异常混乱,敌伪顽势力犬牙交错。针对现状他明确提出首要任务是扩大和整训部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1939年8月,他率游击支队回师永(城)、涡(阳)边界之新集地区,主力转入整训,另以一部兵力分散游击,发展地方工作,发展和巩固了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在新兴集建立了豫皖苏边区党委,他任书记。10月,他带领边区党委发动群众减租减息,支援前线,进行政权建设。随着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新兴集一派热气腾腾的抗日景象,被称为豫皖苏边区的“小延安”。
这时,国民党顽固派向西华、沈丘一带推进。彭雪枫号召根据地军民团结起来,坚决反对顽固派的进攻。与此同时,党中央为加强豫皖苏边区我军的力量,命令活动于华北地区的八路军第二纵队一部南下。1940年7月12日,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与豫皖苏新四军第六支队(即彭雪枫率领的原新四军游击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4月初,日伪军配合顽军“扫荡”我淮上地区,反动封建会道门和地主武装也乘机在我后方组织暴乱。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下,5月4日,彭雪枫率第四师主力由津浦路西向路东转移到路东后,和邓子恢等一起继续领导苏皖边抗日斗争。1942年9月,他兼任淮北军区司令员,指挥抗日军民反“扫荡”、反“蚕食”,阻止顽军东进。 彭雪枫在大量军事实践基础上融通古今兵书之精要,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平原游击战的军事思想,论述了平原地区不仅能开展游击战争且能战胜敌人的根据和有利条件,形成了我军首部游击战争兵书《论抗日游击战争》,不仅证明了毛泽东所说的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可能性得以实现,还极大丰富了游击战的内容。陈毅曾给予高度评价:“从1941年之后,雪枫同志主持淮北根据地及四师工作,把四师这个抗战后新建设的部队提高其战斗力,与华中各老部队并驾齐驱,又经常亲赴前线打破敌伪‘扫荡’,巩固淮北根据地,又历次亲身主持淮北参议会工作,奠定民主政治基础。这些优异成绩都与雪枫同志的名字不可分离。”
行动规范:“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
彭雪枫特别重视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一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依据古代“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军事思想,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于1937年10月提出了“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的论断,使其治军思想升华到很高的境界。他在《游击队政治工作概论》一文中强调,应该使全体政工人员和军事指挥人员“懂得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系统地论述了政治工作的方针、任务以及政治机关的思想组织建设等问题。又在1942年5月撰写的《所望于政工会者》一文中,强调“军队中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一切大小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个中心”。
彭雪枫给自己的行动规范定为“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他以“军事的政治家”为坐标,要求自己成为一名脚踏实地的政工干部,要求每个军事干部每周向他汇报一次战士的思想、生活情况及其如何解决战士的实际问题。他自己也经常深入连队同战士谈生活、拉家常、讲形势、解思想疙瘩,全军一致称誉他是一位“讲道理的师长”。他还率先垂范吃苦在前,打仗冲锋在前。关键时刻总是冲出指挥掩体带领战士与敌拼杀,挽救了危局。他总爱“靠前指挥”甚至亲自侦察进攻路线,直接掌握敌情变化。为安全许多同志曾给他提过意见,但他总是说:“作为指挥员,不能像瞎子一样盲目指挥,为了避免造成不应有的伤亡,我不到第一线怎么行!”他经常教育干部“任何时候也不要忘记对人民负责、对战士负责和对党负责的一致性”。讲话时他总是说“战场上贪生怕死是最可耻的”,“枪林弹雨是军人的家常便饭”。正是由于他的英勇无畏的表率作用,新四军四师也很快培养起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1944年春,日寇进攻河南,国民党40万大军不战而溃,使中原沦入日寇铁蹄之下。这年8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四师西征,越过津浦路收复中原失地。8月15日率领四师首战萧县小朱庄,又逼近芒砀山直下永城县。9月11日,在收复河南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他牺牲后,新四军密不发丧。直到1945年1月24日才公布于众。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为彭雪枫举行追悼会,赞扬他为“英勇的战士,天才的指挥员”。毛泽东等领导人称誉他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开辟第二战场的军事思想,是彭雪枫的一个独特新颖的军事理論。他明确提出:“不但要准备着公开的武装斗争,而且要准备秘密的武装斗争;不但要在战区进行武装斗争,而且要在敌人的后方进行武装斗争;不但要在严重公开环境下与敌人进行武装斗争,而且要在更严重的秘密环境下与敌人(进行)非武装的斗争。”将星早落没来得及实践这一军事思想,但留下的精神财富大大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抗战结束后党中央即往国统区派遣地下工作队,组织武装力量,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准备迎接解放战争。
彭雪枫的军事思想是我党我军一份珍贵历史遗产,探讨研究之,能帮助我们深刻学习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了解豫皖苏边区和淮北地区军民抗日斗争史。这对我们进一步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十分有益。
(责编 曲星)
较早提出“飞机解决不了战斗,解决战斗还是靠步兵”的口号
彭雪枫,河南省镇平县人。1922年,15岁的他经过在冯玉祥部任书记的族叔彭禹廷的帮助,进入设在北京的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读书。1925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3月参加了党领导的北京南苑农民暴动,此后辗转往来于天津、烟台、开封等地从事学运和兵运工作。1930年2月从上海调到红军工作。5月到湖北黄石附近的阳新、大冶地区,参加了正在这一带活动的红五军第五纵队,被任命为第三大队政委。6月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
年轻的彭雪枫善于思考,提出决定战役全局的关键因素——“根据敌我双方的兵力,以及天时、地利,后勤等条件,正确处理首战和战役发展后,各个阶段,各个战斗之间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是再能在敌我纵横交错的运动中,发扬我之长处,利用敌之短处,即可立于不败之地”。为达到这一目的,他指出:“一个指挥员应该是已有战略战术的研究者,又是新的战略战术的研究者,又是新的战略战术创造者。”只要能“存乎一心”,即可依据现存的各种客观条件,判断出决定战役发展去向的决定因素,然后运用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引导战役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最后取得全胜。
初战长沙,彭雪枫抓住了必须先消灭运动中的敌炮兵部队这个要害,最后取得了以8000红军战胜3万余敌军、攻克长沙的胜利。1930年7月,彭德怀下达“乘虚攻打长沙”命令。湖南省主席何键下令先发制人,要把红三军歼灭在长沙城外。年仅23岁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副政委的彭雪枫建议彭德怀巧设埋伏,首先消灭运动中的敌炮兵部队,减轻我阻击的压力,力挫敌之锐气。并自告奋勇带两个排的兵力埋伏险要地区,消灭了敌炮兵部队,活捉了敌炮兵团侯团长。他又伪装国民党校官簇拥着侯团长,率领百余人佯装溃败的“白军”,在红军的追击下直奔长沙城门下。城门守军难辨真伪,放“侯团长”一行进城。他带领百余“官军”一进城门仅用10分钟就将城下及城门上的守军全部消灭。城外红军战士趁机攻城。几经战斗占领长沙城的要冲地带。进长沙城他命令一纵队的二、三大队迅速赶到敌人阵地背后发起猛攻,接应主力部队进城。他本人带领一大队从监狱救出被捕的同志,随后炸毁了机场里的飞机。何键乘停泊在湘江上的英国军舰才得以逃脱。红三军团占领了长沙城。他升任红五军第六师政委。
1930年8月,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彭雪枫创造性地提出了“飞机解决不了战斗,解决战斗还是靠步兵”的口号。12月29日,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及下属9000余人,被红十二师等部包围在龙岗山区。彭德怀命令彭雪枫、郭炳生率红六师跑步前进,务于12月30日上午到达指定地点,阻击龙岗敌人突围。12月3日上午11时,红六师至丘陵坡的一个岔路口,还未到指定地点,彭雪枫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他指着当地的山势走向,对师长郭炳生讲:“这里可通东、南两个方向,是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指挥员要灵活机动,就在此地布防。六团布防岔路口,我带五团占领上固。你带七团占据下固。立即行动,构筑工事,准备战斗。”他料敌如神。工事刚刚筑好,敌人出动3架飞机向五团阵地轮番扫射。红六师战士第一次见飞机轰炸,紧张、恐惧,阵脚出现混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跳出掩体举枪高喊:“同志们,不要怕,飞机解决不了战斗,解决战斗还是靠步兵,冲出去与敌人拼杀。”他率红五团战士冲出掩体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两军混在一起,敌机在天上无法扫射、投弹,只好飞往我红六、七两团阵地。红五团激战之时他将那个“飞机解决不了战斗”的口号用电话传给六、七团阵地。红六、七两团战士立即消除惧怕飞机的心理,勇敢反击打退敌人多次突围。下午2时,龙岗敌人全部被歼。张辉瓒被红十二师的一个战士活捉。红三军团司令部通报表彰红六师。红六师因此荣获“铁军”称号。
红军时期善于把作战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
1932年1月,红三军团攻打赣州。蒋介石派陈诚、罗卓英纵队自北向南压来,偷渡赣江与城内守军会合,并分割包围了我红三军团第二师的两个团和师直属队。危急时刻,第二师政委彭雪枫不顾个人安危突入敌人包围圈,机智地指挥被围部队脱离了险境。同年8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由于敌人来势迅猛,红二师分驻各地的部队未及集中便被敌人隔断。红二师师长郭炳生乘机把第五团拉去投敌。彭雪枫闻讯后立即带人追赶第五团,向干部战士揭露了郭炳生的叛变阴谋,把第五团带了回来。由于他在处理郭炳生叛变事件中机智果断,保全了主力,中央军委特颁发给他一枚“红星奖章”。1933年,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的他在率部参加抚州八角亭战斗中,仅带领一个通信排用反冲锋打垮敌人一个师的猖狂进攻,改变了我军的被动局面。此后,他先后调任江西军区政委和红军大学政委。长征途中调任红五师师长。部队缩编后任第十三团团长,一度还调任军委第一局局长。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在攻取娄山关和第二次攻占遵义城的战斗中,他率领的第十三团均担任主攻任务。尔后,他在指挥部队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地等作战行动中屡立战功,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1935年2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甩掉敌人北上抗日。毛泽东亲自在红三军团干部会上作动员报告并指名要彭雪枫的第十三团担任攻打娄山关的任务。彭德怀直接向他传达毛泽东的命令:“速令十三团务于2月25日天黑前攻下娄山关,占领点金山。”他十分清楚毛泽东直接下达命令的分量。经他实地观察确认,攻下娄山关须先占领点金山且须采取猛烈佯攻娄山关,麻痹点金山之敌,偷袭点金山的战术。偷袭成功,占据点金山,居高临下,支援攻打娄山关的部队。双管齐下定可拿下娄山关。他果断决定自己带领一营和侦察连偷袭点金山,政委带二、三两个营正面进攻强力攻打娄山关,吸敌注意力。娄山关前战斗激烈,点金山前静悄安然。 彭雪枫率军于黎明前悄悄摸上点金山,山上敌守军一无所知。点金山上俯瞰娄山关一清二楚:红十三团主力部队同敌争夺此山,几次占领,几次易手敌人。他转移到另一山头上举目望见娄山关上敌指挥官正指挥组织反攻。他命令4个神枪手朝敌军官开枪。四枪齐发,敌军官应声倒下,敌营大乱。正面主攻部队再次占领娄山关,全歼山上敌兵。下午,毛泽东、周恩来骑马上了娄山关。此时,正当夕阳西下、落日染红叶,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观奇景。毛、周的心境格外欣慰恬然,触景生情议论起了彭雪枫。毛泽东夸奖道:“彭雪枫既有周都督之勇,更有孔明先生之大度,奇胆雄才,我党之大幸也。”周恩来称赞主席:“主席慧眼识将才,是你点名彭雪枫披挂上阵攻打娄山关,旗开得胜,主席用兵如神。”毛泽东诗兴涌胸脱口吟出《忆秦娥·娄山关》,赞扬红军将士的英勇。
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毛泽东同彭雪枫谈话时,首先指出:“你是一位很讲道理的政委,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古人云:‘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这就是你彭雪枫屡战屡胜的真谛所在。”毛泽东接着如数家珍,畅述彭雪枫的战功:“婁山关战役,你以身先人,率领部队,奇袭点金山,旋即居高临下,支援主力部队打下娄山关,为再克遵义,你立下了首功。你写的《娄山关前后》一文,写得好,很生动,已收录在《二万五千里》一书中。你有写作天赋,今后可以多写一些。”彭雪枫撰写的《娄山关前后》一文,详实记述了红军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的情况,留下了珍贵的红军长征史料。
彭雪枫不仅以能打大仗、硬仗而著称,并善于把作战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总结和概括。他在1934年撰写的《八角亭战斗的教训》和《一个小的战斗,许多大的教训》等文章,结合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敌人实行所谓“堡垒主义”的条件下,只有在运动中才是我们消灭敌人的最好时机。
抗战时期较早提出“平原游击战是可以打的”
彭雪枫一生勤奋好学。戎马倥偬之际仍刻苦学习钻研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军思想和作战指导原则,并且广泛搜寻博览所至的中外古今兵书,养成了学而不厌持之以恒的习惯。在太原不到一年他除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外,还抓紧时间读了大量书籍。他学习政治、军事、历史、经济和文学著作,从《大众政治经济学》到《思想方法论》,从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到现代军事著作《科学的军备与现代战争》,无不加以研读。正如他所说:“知识之在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1941年部队进驻洪泽湖畔休整训练,司令部设在半城镇。彭雪枫想趁此机会好好读点书,就在镇东头找了间旧庙苦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列宁选集》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他说:“不抓紧时间读点书,会输给工作的。一个军事家或者政治家,绝不是仅仅有一门知识,正像一个外科医生,不知内症,他决不是一个好医生。”
彭雪枫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较早提出“平原游击战是可以打的”论点的人。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并兼任北方局联络书记的他,对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进行了思考。1937年10月在给范长江的信中写道:“我军处此敌人倾力压境的关头,唯一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应以我军主力(国民革命军)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以支队(如八路军)领导广泛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动作、必可消灭敌人之大量有生力量。”他还指出:“以精干之小部队深入敌后,为所欲为。……胜利虽小,但积之成多即为大胜利。而破坏敌之交通,断绝敌之联络,扰乱敌人军心,兴奋我民众情绪,无形之中,影响已经不小了。”10月16日应山西省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之邀在山西大学作题为《游击队政治工作》的长篇报告,详细论述了游击队政治工作的意义、任务、原则、方法和游击队政治工作人员的条件等问题,提出要把“游击队的纪律问题,提高到高度‘自觉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军事技术与战术素养的提高”。这个报告于1938年1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书名为《游击队政治工作教程》,在各抗日根据地发行,对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938年1月,彭雪枫奉命从山西临汾来到河南确山竹沟镇,参加筹划中原敌后抗战的工作。2月他在竹沟创办教导队时针对中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地带的状况,以军事理论家的勇气着重研究平原地带是否可以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通过对古今战例的分析研究了平原地区敌我双方的利弊,得出“平原游击战是可以打的”的结论。他指出:“平原游击周旋容易,运动便利,给养也易于筹措。至于隐蔽,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还要较之山地周到些。”因为在地形上,平原也有像“山”一样可作为隐蔽活动的森林、村庄、溪沟、芦苇、禾苗、青纱帐、起伏地。在群众条件上,群众拥护我们且大半有实战经验。加上我军本身艰苦而耐心的群众工作,发动他们、组织他们、训练他们、带领他们,成一种“草木皆兵”的境况,成一种“到处看不见我们的游击队,然而到处都有我们的游击队”的局面。发动群众进行“坚壁清野”“侦察警戒”“封锁消息”“人人做战士,个个是英雄”,就会随时随地给敌人以苦恼。
这年夏,原竹沟留守处的干部战士300余人奉命组成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9月,他奉命率游击支队来到豫东。初到时军事力量极为薄弱,整个游击支队枪不满一百枝,豫东局面又异常混乱,敌伪顽势力犬牙交错。针对现状他明确提出首要任务是扩大和整训部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1939年8月,他率游击支队回师永(城)、涡(阳)边界之新集地区,主力转入整训,另以一部兵力分散游击,发展地方工作,发展和巩固了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在新兴集建立了豫皖苏边区党委,他任书记。10月,他带领边区党委发动群众减租减息,支援前线,进行政权建设。随着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新兴集一派热气腾腾的抗日景象,被称为豫皖苏边区的“小延安”。
这时,国民党顽固派向西华、沈丘一带推进。彭雪枫号召根据地军民团结起来,坚决反对顽固派的进攻。与此同时,党中央为加强豫皖苏边区我军的力量,命令活动于华北地区的八路军第二纵队一部南下。1940年7月12日,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与豫皖苏新四军第六支队(即彭雪枫率领的原新四军游击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4月初,日伪军配合顽军“扫荡”我淮上地区,反动封建会道门和地主武装也乘机在我后方组织暴乱。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下,5月4日,彭雪枫率第四师主力由津浦路西向路东转移到路东后,和邓子恢等一起继续领导苏皖边抗日斗争。1942年9月,他兼任淮北军区司令员,指挥抗日军民反“扫荡”、反“蚕食”,阻止顽军东进。 彭雪枫在大量军事实践基础上融通古今兵书之精要,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平原游击战的军事思想,论述了平原地区不仅能开展游击战争且能战胜敌人的根据和有利条件,形成了我军首部游击战争兵书《论抗日游击战争》,不仅证明了毛泽东所说的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可能性得以实现,还极大丰富了游击战的内容。陈毅曾给予高度评价:“从1941年之后,雪枫同志主持淮北根据地及四师工作,把四师这个抗战后新建设的部队提高其战斗力,与华中各老部队并驾齐驱,又经常亲赴前线打破敌伪‘扫荡’,巩固淮北根据地,又历次亲身主持淮北参议会工作,奠定民主政治基础。这些优异成绩都与雪枫同志的名字不可分离。”
行动规范:“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
彭雪枫特别重视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一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依据古代“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军事思想,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于1937年10月提出了“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的论断,使其治军思想升华到很高的境界。他在《游击队政治工作概论》一文中强调,应该使全体政工人员和军事指挥人员“懂得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系统地论述了政治工作的方针、任务以及政治机关的思想组织建设等问题。又在1942年5月撰写的《所望于政工会者》一文中,强调“军队中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一切大小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个中心”。
彭雪枫给自己的行动规范定为“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他以“军事的政治家”为坐标,要求自己成为一名脚踏实地的政工干部,要求每个军事干部每周向他汇报一次战士的思想、生活情况及其如何解决战士的实际问题。他自己也经常深入连队同战士谈生活、拉家常、讲形势、解思想疙瘩,全军一致称誉他是一位“讲道理的师长”。他还率先垂范吃苦在前,打仗冲锋在前。关键时刻总是冲出指挥掩体带领战士与敌拼杀,挽救了危局。他总爱“靠前指挥”甚至亲自侦察进攻路线,直接掌握敌情变化。为安全许多同志曾给他提过意见,但他总是说:“作为指挥员,不能像瞎子一样盲目指挥,为了避免造成不应有的伤亡,我不到第一线怎么行!”他经常教育干部“任何时候也不要忘记对人民负责、对战士负责和对党负责的一致性”。讲话时他总是说“战场上贪生怕死是最可耻的”,“枪林弹雨是军人的家常便饭”。正是由于他的英勇无畏的表率作用,新四军四师也很快培养起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1944年春,日寇进攻河南,国民党40万大军不战而溃,使中原沦入日寇铁蹄之下。这年8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四师西征,越过津浦路收复中原失地。8月15日率领四师首战萧县小朱庄,又逼近芒砀山直下永城县。9月11日,在收复河南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他牺牲后,新四军密不发丧。直到1945年1月24日才公布于众。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为彭雪枫举行追悼会,赞扬他为“英勇的战士,天才的指挥员”。毛泽东等领导人称誉他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开辟第二战场的军事思想,是彭雪枫的一个独特新颖的军事理論。他明确提出:“不但要准备着公开的武装斗争,而且要准备秘密的武装斗争;不但要在战区进行武装斗争,而且要在敌人的后方进行武装斗争;不但要在严重公开环境下与敌人进行武装斗争,而且要在更严重的秘密环境下与敌人(进行)非武装的斗争。”将星早落没来得及实践这一军事思想,但留下的精神财富大大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抗战结束后党中央即往国统区派遣地下工作队,组织武装力量,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准备迎接解放战争。
彭雪枫的军事思想是我党我军一份珍贵历史遗产,探讨研究之,能帮助我们深刻学习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了解豫皖苏边区和淮北地区军民抗日斗争史。这对我们进一步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十分有益。
(责编 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