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伯恩(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勋伯格、贝尔格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威伯恩、贝尔格均为勋伯格的学生,但两人创作风格比较迥异。贝尔格偏浪漫主义色彩,威伯恩则倾向古典主义时期的韵味。他的作品共31首,作品简短、精致,以发展了一种高度浓缩的、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而著称。威伯恩早期创作作品时,并不喜用老师的十二音序列创作作品,他的作品有调性的倾向,但到了中后期,他开始研究十二音序列,其《钢琴变奏曲》是他唯一的一部鋼琴变奏曲,这部作品不使用西欧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变奏手法来创作,而是采用20世纪十二音序列技法的变奏手法进行创作的。这一时期是威伯恩创作时期的成熟阶段,除了不断将十二音序列创新之外,还对它的音高、节奏、集合等进行了新的尝试,所以理性思维缜密,逻辑性强,音乐虽简练却意味深远。作品《钢琴变奏曲》,短小、简洁凝练的音乐材料是他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一点。三音集合的使用是十二音序列手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理论家阿伦·福特的音集集合分析方法,本文将对《钢琴变奏曲》中三音集合的使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琴变奏曲;威伯恩;音级集合
威伯恩擅长使用三音集合,因为短小的音乐动机会使音乐更加严谨,有逻辑。集合3—3(0,1,4)是一个非传统性较强集合,在和声小调中,六级、七级、一级的三音组合便是集合3—3,在传统音乐中,较少使用此类关系的旋律。集合3—5(0,1,6),包含一个小二度,一个纯四度(纯五度)和一个三全音,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区别传统调性的集合,脱离了传统调式调性结构。谱例1.1是《钢琴变奏曲》的主题,我们将这一主题按照十二音序列分成4组,也就组成了威伯恩常用的三音组织材料。
威伯恩的这部作品是由许多小个体发展而成的。这种小个体一般包括三个音,这就是威伯恩所追求的简洁与理性。而这些小个体中大多都包含一个小二度,这些三音集合的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紧张的音乐元素。
从纵向上来看,第一乐章中的前几小节中,就连续使用了三次集合3—5,(0,1,6),他的音程含量为[100011],此使用彻底打破调式,使得这部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再使用传统的音程关系,通过第一小节音高的叠置与排列,使集合3—5一开始就为整个作品增加了现代化作品的色彩。
在作品52小节中,两个三音和弦是以连续两个集合3—5完满结束。这一集合使整个集合一直贯穿在整部作品中,呈现出紧张感与主题感并存,见证了集合主导动机的作用。
结语
《钢琴变奏曲》中音级集合起到了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乐曲的连接部分以及作品开始、结尾部分均使用了集合3—5,这个集合不仅使整部作品具有衔接性,而且使得作品更加具有20世纪音乐无调性的特点,充分证明了他对三音集合的热爱。作品中不仅有集合3—3和3—5的使用,也使用了大量的其他集合,如含有连续小二度半音可以离调的集合3—1等。这些集合通过十二音序列手法,精炼的运用到这部作品当中。威伯恩在其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追求对十二音序列的研究,进行风格与创作技法的革新,是20世纪不可多得的作曲家。
参考文献
[1]姚恒璐. 威伯恩早期作品中的潜调性关系及其半音组织设计[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3(3):48-52
[2]张艺.《威伯恩晚期两首变奏曲的创作特点分析》[D]. 西安音乐学院, 2014
[3]Lutz Dreyer, 金梅, 杨立青.调性化的“无调性”——论威伯恩晚期作品中的和声[J]. 中国音乐学, 1988(4):131-140
关键词:钢琴变奏曲;威伯恩;音级集合
威伯恩擅长使用三音集合,因为短小的音乐动机会使音乐更加严谨,有逻辑。集合3—3(0,1,4)是一个非传统性较强集合,在和声小调中,六级、七级、一级的三音组合便是集合3—3,在传统音乐中,较少使用此类关系的旋律。集合3—5(0,1,6),包含一个小二度,一个纯四度(纯五度)和一个三全音,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区别传统调性的集合,脱离了传统调式调性结构。谱例1.1是《钢琴变奏曲》的主题,我们将这一主题按照十二音序列分成4组,也就组成了威伯恩常用的三音组织材料。
威伯恩的这部作品是由许多小个体发展而成的。这种小个体一般包括三个音,这就是威伯恩所追求的简洁与理性。而这些小个体中大多都包含一个小二度,这些三音集合的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紧张的音乐元素。
从纵向上来看,第一乐章中的前几小节中,就连续使用了三次集合3—5,(0,1,6),他的音程含量为[100011],此使用彻底打破调式,使得这部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再使用传统的音程关系,通过第一小节音高的叠置与排列,使集合3—5一开始就为整个作品增加了现代化作品的色彩。
在作品52小节中,两个三音和弦是以连续两个集合3—5完满结束。这一集合使整个集合一直贯穿在整部作品中,呈现出紧张感与主题感并存,见证了集合主导动机的作用。
结语
《钢琴变奏曲》中音级集合起到了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乐曲的连接部分以及作品开始、结尾部分均使用了集合3—5,这个集合不仅使整部作品具有衔接性,而且使得作品更加具有20世纪音乐无调性的特点,充分证明了他对三音集合的热爱。作品中不仅有集合3—3和3—5的使用,也使用了大量的其他集合,如含有连续小二度半音可以离调的集合3—1等。这些集合通过十二音序列手法,精炼的运用到这部作品当中。威伯恩在其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追求对十二音序列的研究,进行风格与创作技法的革新,是20世纪不可多得的作曲家。
参考文献
[1]姚恒璐. 威伯恩早期作品中的潜调性关系及其半音组织设计[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3(3):48-52
[2]张艺.《威伯恩晚期两首变奏曲的创作特点分析》[D]. 西安音乐学院, 2014
[3]Lutz Dreyer, 金梅, 杨立青.调性化的“无调性”——论威伯恩晚期作品中的和声[J]. 中国音乐学, 1988(4):1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