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工作室制具有开放性和交互式教学的特点,工作室教学体制的实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链接。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开放性;创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74-01
在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中,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其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办法和教学体制,为创建教学、研究、实验、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环境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本文深入研究与探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意义。
一、工作室教学搭建了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高等学院,作为人类传统社会架构中的重要的思想传承、试验、创新的文化中心,在当下,直面当代媒介技术变革与文化语境变迁,对应世界视觉文化的发展势态和日益增大的创意文化需求,社会对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提出了急切的需求,如何重新思考高等学院的本体价值,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此应对前所未有的时代浪潮,是高等院校都迫在眉睫的命题。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教育,要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品质要求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新的内涵。创新是创业的魂。创业不仅是寻求财富的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教育的方式对生命方式的关照,驱动学校回归本位、学生回归主体、课程回归本质。
教育的驱动核心是创新,大学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场所和创新成果的诞生地,也是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斯坦福创办至今,始终贯彻着学以创业、学以致用的精神,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以及日本的高校都在创业教育实践上积累了富有特色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高校改革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工作室教学建构了开放性、互动性与整合性的跨学科教学体系
工作室打破单个学科、专业的固守版图,更多地开设一些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跨文化”、“跨领域”、“跨媒介”的教学架构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探索分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教育教学方式,建立丰富、多元、灵活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品质和教学吸引力,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哈佛大学就设置了6000多门课程任学生自由选择,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工作室教学模式生成一个真实的、开放的、包容的、安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深入体验学习,以时间换空间,创设真实社会环境,问题导向,田野调查、学生立场、文化研究、叙事表达、创意实践、现场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把教与学、学与做、做与创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隐性与显性、情景与实战相交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学科基础上,突破既有的学科格局,努力建设多领域渗透、跨专业互动的专业学术体系,改造当代教学的现有形态与教育模式,探索新兴艺术教育的新路径。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建构产学研创用资“六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成高校“象牙塔”,需要学生、教师、高校、社会的互动,共同培育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课程向课题转型,项目驱动,校企合作,高校与企业可以面对面地交流,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有效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资源学校化、学校资源企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将实践课堂直接搬到相关企业,为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高校进行专业研发活动,为大学提供研究资金、提供设备或是直接参与研究作为合作方式,获得学术思想和课题研究,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理念;高校在合作中则巩固了学科优势,转化了研发成果,拉近科研与产业间的距离,使校企得到“双赢”,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工作室的项目制创造了高校产-学-研-创-用-资“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不仅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有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持,致力于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艺术生产与研究平台,而且为中国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和实现路径。例如斯坦福的办学方针使它的教学和科研站到了世界的前沿,斯坦福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方针使它成就了硅谷,也使自己成了硅谷的心脏和大脑。
四、多学科交叉、跨领域发展的专业特征培养出多元化、复合型的艺术人才
创意文化与创意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下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经济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正快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急需复合型艺术人才的支撑。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闭门造车”或者“虚拟项目”的固化模式,学生“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很难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以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打破单个学科、专业的固守版图,更多地开设一些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跨界”的知识、实践能力嵌入,促进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综合实践型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出兼具人文思想、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适应跨行业领域、具有跨文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艺术人才,服务于当代艺术创作、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教学领域。
五、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复杂工程。艺术专业教学与其他文理科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具有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学习内容的创造性、学习思维的扩展性、创作与社会实践的紧密性等特点。当代艺术教育将这一时代要求迅速转化为具体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是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性尝试,也是艺术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凡欣,杨燕群.工作室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平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41-42.
[2]付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3]单琳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6).
[4]杨艳石,赵仕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制和项目制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6):188-190.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开放性;创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74-01
在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中,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其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办法和教学体制,为创建教学、研究、实验、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环境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本文深入研究与探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意义。
一、工作室教学搭建了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高等学院,作为人类传统社会架构中的重要的思想传承、试验、创新的文化中心,在当下,直面当代媒介技术变革与文化语境变迁,对应世界视觉文化的发展势态和日益增大的创意文化需求,社会对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提出了急切的需求,如何重新思考高等学院的本体价值,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此应对前所未有的时代浪潮,是高等院校都迫在眉睫的命题。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教育,要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品质要求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新的内涵。创新是创业的魂。创业不仅是寻求财富的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教育的方式对生命方式的关照,驱动学校回归本位、学生回归主体、课程回归本质。
教育的驱动核心是创新,大学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场所和创新成果的诞生地,也是驱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斯坦福创办至今,始终贯彻着学以创业、学以致用的精神,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以及日本的高校都在创业教育实践上积累了富有特色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高校改革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工作室教学建构了开放性、互动性与整合性的跨学科教学体系
工作室打破单个学科、专业的固守版图,更多地开设一些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跨文化”、“跨领域”、“跨媒介”的教学架构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探索分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教育教学方式,建立丰富、多元、灵活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品质和教学吸引力,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哈佛大学就设置了6000多门课程任学生自由选择,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工作室教学模式生成一个真实的、开放的、包容的、安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深入体验学习,以时间换空间,创设真实社会环境,问题导向,田野调查、学生立场、文化研究、叙事表达、创意实践、现场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把教与学、学与做、做与创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隐性与显性、情景与实战相交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学科基础上,突破既有的学科格局,努力建设多领域渗透、跨专业互动的专业学术体系,改造当代教学的现有形态与教育模式,探索新兴艺术教育的新路径。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建构产学研创用资“六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成高校“象牙塔”,需要学生、教师、高校、社会的互动,共同培育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课程向课题转型,项目驱动,校企合作,高校与企业可以面对面地交流,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有效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资源学校化、学校资源企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将实践课堂直接搬到相关企业,为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高校进行专业研发活动,为大学提供研究资金、提供设备或是直接参与研究作为合作方式,获得学术思想和课题研究,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理念;高校在合作中则巩固了学科优势,转化了研发成果,拉近科研与产业间的距离,使校企得到“双赢”,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工作室的项目制创造了高校产-学-研-创-用-资“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不仅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有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持,致力于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艺术生产与研究平台,而且为中国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和实现路径。例如斯坦福的办学方针使它的教学和科研站到了世界的前沿,斯坦福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方针使它成就了硅谷,也使自己成了硅谷的心脏和大脑。
四、多学科交叉、跨领域发展的专业特征培养出多元化、复合型的艺术人才
创意文化与创意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下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经济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正快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急需复合型艺术人才的支撑。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闭门造车”或者“虚拟项目”的固化模式,学生“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很难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以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打破单个学科、专业的固守版图,更多地开设一些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跨界”的知识、实践能力嵌入,促进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综合实践型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能培养出兼具人文思想、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适应跨行业领域、具有跨文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艺术人才,服务于当代艺术创作、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教学领域。
五、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复杂工程。艺术专业教学与其他文理科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具有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学习内容的创造性、学习思维的扩展性、创作与社会实践的紧密性等特点。当代艺术教育将这一时代要求迅速转化为具体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是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性尝试,也是艺术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凡欣,杨燕群.工作室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平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41-42.
[2]付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3]单琳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6).
[4]杨艳石,赵仕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制和项目制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6):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