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低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在这里,笔者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从小培养他们爱看书的习惯。笔者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因为,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课外阅读学习方式。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们。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老师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驚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孩子们正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老师却戛然收声,不无动容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要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如出示《安徒生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要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除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之外,也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给他们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学完课文《狼和小羊》后,笔者便推荐学生读《伊索寓言》。
二、培养习惯,指导读书方法
1.读通读顺,敢于请教。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应以注音读物为主,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扫除生字障碍。鼓励学生对书中的生字、词语、句子大胆提问请教,在读通读顺的同时,理解内容,有所收获。
2.复述故事,乐于表达。复述能力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复述读物内容,从小培养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性情。在复述中梳理故事情节,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复述的形式有看图讲述、学生互助复述、小组讨论复述、教师提醒等,精心安排在集体中和活动中,效果更佳。
3.开展讨论,勇于发言。阅读之后的讨论要营造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结局等为题展开讨论。学生在倾听他人的看法后,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4.积累词句,大胆展示。教师要及早教学生圈画词句、摘录佳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积累的内容有诗句、谚语、成语、歇后语等。摘录本的取名也很重要,如“文海拾贝”“小浪花”等,符合儿童心理,也便于展示交流。
三、交流合作,享受阅读成果
1.读书交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朗诵比赛、讲故事、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每节课前我会抽出3分钟,让他们轮流上台讲一讲自己的读书收获,让孩子共享读书的乐趣。
2.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有些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就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小组;有些对科普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就把他们编成“科幻”小组。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差异大的学生在一起,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大家共同享受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3.师生合作。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
师生合作,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要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从而带动阅读效果的提升。
4.趣味评价。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一是符号奖励:读完一个故事,给印一面红旗;读完一本书,给印一只大拇指;摘录十个佳句,就给印一个笑脸……二是“小题大做”:评出“读书大王”“故事大王”“积累之星”“爱书标兵”等,利用班队会进行颁奖。给获奖学生发奖品、领新书,让荣耀与幸福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们从小爱上阅读,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海陵学校)
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低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在这里,笔者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从小培养他们爱看书的习惯。笔者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因为,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课外阅读学习方式。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们。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老师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驚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孩子们正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老师却戛然收声,不无动容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要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如出示《安徒生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要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除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之外,也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给他们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学完课文《狼和小羊》后,笔者便推荐学生读《伊索寓言》。
二、培养习惯,指导读书方法
1.读通读顺,敢于请教。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应以注音读物为主,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扫除生字障碍。鼓励学生对书中的生字、词语、句子大胆提问请教,在读通读顺的同时,理解内容,有所收获。
2.复述故事,乐于表达。复述能力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复述读物内容,从小培养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性情。在复述中梳理故事情节,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复述的形式有看图讲述、学生互助复述、小组讨论复述、教师提醒等,精心安排在集体中和活动中,效果更佳。
3.开展讨论,勇于发言。阅读之后的讨论要营造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结局等为题展开讨论。学生在倾听他人的看法后,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4.积累词句,大胆展示。教师要及早教学生圈画词句、摘录佳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积累的内容有诗句、谚语、成语、歇后语等。摘录本的取名也很重要,如“文海拾贝”“小浪花”等,符合儿童心理,也便于展示交流。
三、交流合作,享受阅读成果
1.读书交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朗诵比赛、讲故事、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每节课前我会抽出3分钟,让他们轮流上台讲一讲自己的读书收获,让孩子共享读书的乐趣。
2.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有些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就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小组;有些对科普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就把他们编成“科幻”小组。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差异大的学生在一起,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大家共同享受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3.师生合作。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
师生合作,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要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从而带动阅读效果的提升。
4.趣味评价。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一是符号奖励:读完一个故事,给印一面红旗;读完一本书,给印一只大拇指;摘录十个佳句,就给印一个笑脸……二是“小题大做”:评出“读书大王”“故事大王”“积累之星”“爱书标兵”等,利用班队会进行颁奖。给获奖学生发奖品、领新书,让荣耀与幸福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们从小爱上阅读,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海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