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攻击行为的要素分析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攻击行为是一种常见的校园不良行为,但它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研究对43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生更易卷入主动性攻击行为;九年级在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行为中是个高发年级;其中九(4)班无论在主动性还是反应性攻击行为上都和其它班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初中生 攻击行为 研究结果
  一、问题提出
  今年5月份,我们学校一名初三男生A用刀砍杀另一名初三男生B,所幸B男生无大碍。究其原因,A男生一直受B男生的欺负,但是A男生以为忍让可以让B男生停止对他的欺负,但事实是B男生无休止地欺负他,最后A男生忍无可忍,用刀砍伤B男生的脖子。A男生也以故意伤害罪被拘留。这件事在我们学校以及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给了我强烈的冲击。
  如今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攻击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在《心理学大辞典》中[1],作者认为攻击“可能表现为一种心理情绪状态或人格特质,如愤怒、激动、敌意等;也可以表现为攻击行为。”我们认为,攻击行为是指经常性的有意的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青春期是攻击行为的高发期,关注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无疑是研究攻击行为发展的关键![2]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把西夏墅中学全体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81份,
  回收有效问卷434份,剔除无效问卷47份,有效率为90.23%。其中男生230人,女生204人;初一148人,初二153人,初三133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为付俊杰等人于2009年在Dodge和Coie编制的教师评定的主动性—反应性攻击问卷(PRQ)上修订的中文版。该量表共23个条目,每个条目有三个选项,分别是,“从来没有”“有时候”“经常”。测量反应性攻击行为有11个条目,测量主动性攻击行为有12个条目。该量表及总量表的相关均高于0.4,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高于0.74,分半信度在0.57~0.69之间。说明中文版初中生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基本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3.统计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调查中学生
  攻击行为情况在性别、年级、班级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1.不同类型攻击行为的检测状况
  在这份付俊杰等人修订的动性—反应性攻击问卷(PRQ)中文版中,主动性攻击行为项有12个,而反应性攻击行为项只有11个。但是在统计中,我们却有一个发现,在平均值上反应性攻击行为是主动性攻击行为的3.8倍,在众数中,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值是4,而主动性攻击行为的值是0。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有明显显著差异。
  我们学校是常州市新北区西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已经放弃了他们的学习。我们学校每年也仅能有11%左右的人能上高中。从表1的数据以及我们学校生源的情况看,学习成绩和攻击行为的类型是有密切关系的。
  2.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初中生在性别上的差异
  从表中可知,男生更易产生主动性攻击行为。
  3、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初中生在年级上的差异
  由上表可知:九年级更易产生攻击行为。
  4、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初中生在班级上的差异
  在反应性攻击值上,九(4)和另外9个班级有显著性差异。在主动性攻击值上九(4)和其它11个班级都有显著性差异。在总攻击值上九(4)和另外10个班级有显著性差异。在班级的比较中,九(4)是突出、明显的。
  四、建议
  1.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九年级这个群体是最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因为这阶段的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青春发育期,这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少年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用疾风骤雨的办法解决。在情感体验方面,初中生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此次调查和一些专家的研究也是不谋而合的。在 Barker 等( 2010)对青少年的追踪研究发现, 对于高水平的反应性攻击者及高水平的主动性攻击者来说,其发展轨迹皆为先升后降,并都在 1 5岁时达到高峰!Fung 等( 2009)研究发现,15 岁儿童无论在反应性攻击还是主动性攻击行为上都比年龄较小儿童( 11-14岁) 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青春期是攻击行为的高发期,关注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无疑是研究攻击行为发展的关键![2]
  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男生的主动性攻击显著高于女生,这与男生和女生对待事物的特点是有关系的。男生大多数是爆发、外显的,而女生大多数是缓慢、内隐性的。
  2.关心班级氛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校是孩子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孩子是社会中的人,交往与尊重是孩子合理的心理需要。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里,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是集体的
  主人,在集体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学生在班级中相处的时间较长,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在班集体建设中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注意的问题。
  3.培养中学生的移情能力
  移情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情绪体验发生质变的结果,指个体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立场上,对他人情境进行积极与共、平等分享和迅速应答的深层体验过程。冷认知理论提出,有些攻击性儿童心理能力较高,能较好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后果,但喜欢给别人造成痛苦,即缺乏移情能力。费希巴赫等人研究表明,移情能力与攻击行为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移情能力越低,也就越倾向于对别人采取攻击行为,而让攻击者更多地了解其攻击行为给对方造成的不良后果,觉察和体验到别人的痛苦,则能有效地减少其攻击性。[3]
  由此可见,通过移情训练提高攻击性儿童对被攻击者的情绪体验和观点采择能力,使儿童学会关怀,学会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和体验世界的能力,从而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广东 冯丽姝.区分两类攻击行为: 反应性与主动性攻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1).
  [3]陈世平.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1(2).
  [4]邓铸 朱晓红编著.心里统计学与SPSS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蒋俊梅.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纠正[J]. 教育探索2002(8).
其他文献
讨论了在非理想状态下,即薄透镜仅存在光心误差的情况下,对高斯法和共轭法测焦距f进行推导,指出高斯法和共轭法产生的误差是一样大的,并推导出产生△f最小的条件.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组织“光盘行动”,学生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找准学生道德素养的脉搏,提供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进而把道德规范渗透到自己心里去,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关键词] 勤俭 道德判断 道德思考 道德践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一种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把勤俭的美德当
初中生学习物理,大多数同学觉得很难。有一部分同学一提到物理就摇头晃脑,更有学生感叹:“物理物理云里雾里”。学好初中物理真的那么难么?鄙校欧老师曾问过学生,初中物理最难的是哪里。有些学生说是浮力,有些学生说是电功率,而有一位学生说是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当时欧老师感触很大,然后讲给物理组同事听,经过思考印证,几个物理老师都认为这个观点确实很犀利。平时对那些成绩欠佳的学生提问一些基本的概念或规律,而
审视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作文,但内容空洞、语言平淡、虚情假意的文章出现时常在学生的作文本中。追其原因是学生对写作兴趣的贫乏,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久而久之,作文本上再难看到学生书写心声,个性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