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风·蒹葭》“求贤”说的合理性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人程俊英、蒋见元将《蒹葭》定义为“描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得出《蒹葭》“爱情说”的结论,历来多有争议,与之相比《蒹葭》“求贤说”自有传统,并不断完善,而更加贴近题旨。下面本人将依据文本对《蒹葭》“求贤说”的合理性加以说明。
  关键词:《诗经》;蒹葭;伊人
  一.《蒹葭》“求贤说”的历代解读
  郑玄笺“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认为“伊人”为“周礼之贤人”,已有“求贤”之意。朱熹《诗集传》:“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就诗论诗,没有明确所指,表明其本人对毛诗序所言“蒹葭,刺襄公也”存阙疑。
  宋王质《诗总闻》:“秦兴其贤有二人焉,百里奚、蹇叔是也。……所谓伊人,岂此流也耶?”与郑《笺》同意为求贤。元朱公迁《诗经疏义会通》“所谓伊人,虽不知其所指,然味其词,有敬慕之意而无亵慢之情,则必指贤人之肥遁者,惜不知其何人耳。旧说以为未能用周礼者非是”。此种说法将“伊人”定义为“贤人之肥遁者”亦有求贤意,但否定了郑《笺》将“伊人”解释为“周礼之贤人”的看法。
  清人读《诗》多有赞同《蒹葭》“求贤诗”的观点。朱鹤龄《诗经通义》:“序说与诗不附,毛郑太泥周礼,永叔诸家推衍愈觉纡回,颖滨云襄公不知以周礼治其国,故告之曰:有贤者于是不远也,胡不求与为治哉?此近之。”此说赞同苏辙的观点,有《蒹葭》“求贤”之意。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崔述在《读风偶识》中进一步分析:“《蒹葭》,亦好诗也。……平王东迁,地没于戎,秦虽而有之,而所听信者寺人,而经营者甲兵,征战而不复以崇礼乐敦教化为务。人材风俗,于是大变。然以地为周之旧也,故犹有守道之君子,能服习先王之教者;见其政变于上,移俗于下,是以深自韬晦,入山惟恐不深。诗人虽知其贤,而亦知其不适于当世之用,是以反复叹美而不胜其惋惜之情。”从分析作诗之人的心理窥探“贤人”的形象。方玉润《诗经原始》“蒹葭,惜招隐难致也”,“盖秦处周地,不能用周礼。周之贤臣遗老,隐处水滨,不肯出仕。诗人惜之,讬为招隐,作此见志。一为贤惜,一为世望”。今人陈戍国亦同此说:“我们认为这首诗中的‘所谓伊人’盖即《小雅·白驹》‘所谓伊人’,指贤而隐居者言。”
  从以上论述可知,历代学者在解读《蒹葭》“求贤”主题中,大多以判断“伊人”的角色来推论此说,自郑《笺》将《蒹葭》所求之人为“知周礼之贤人”,后世学者在论说《蒹葭》“求贤说”主题中逐步深化对作诗之人和“伊人”的形象分析,得出更为细致的结论。
  二.《国风·秦风》之《蒹葭》
  《国风·秦风》中《无衣》《驷驖》《小戎》等篇颇见秦人的尚武精神,而《蒹葭》一篇于《秦风》中尤为特别,从其飘渺婉曲的气质中可窥见这一诗歌所表达出复杂惆怅的情绪,王国维曾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秦风·晨风》毛序:“晨风,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郑《笺》:“先君谓穆公。言穆公始未见贤者之时,思望而忧之”;《秦风·车邻》毛序:“车邻,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郑笺:“君臣以闲暇燕饮相安乐也”。写“君臣相得之乐”。可知郑笺言《蒹葭》“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自有遵循。
  三.“蒹葭”、“伊人”之窥探
  1.“蒹葭”之说
  《蒹葭》中除了所求“伊人”着墨甚多外,“蒹葭”一物占据了诗歌三段中各段的开端,“苍苍、萋萋、采采”描写“蒹葭”的状态,并由“蒹葭”的状态写后句“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以表现时间的变化,此后才重墨于“伊人”,如此说来“蒹葭”与“伊人”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
  《尔雅》:“蒹,薕。葭,华。”郭璞注:“蒹,似萑而细,高数尺。葭,即今芦也”。《说文》:“蒹,萑之未秀者”,“葭,苇之未秀者”。“蒹葭”一物在《诗》中多次出现,《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写“葭”的粗大肥壮;《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写“萑苇”的季节性特征等等,可推断“蒹葭”一物在《诗》三百中为寻常意象,在不同诗歌中,诗人选取的生长状态不同,称谓不同。
  而《蒹葭》中“蒹葭“状态的不同,诗人追求“伊人”的足迹也发生了变化,对应诗人追求“伊人”,而“在水一方”的“伊人”“上下求之而不得”,相应地可以解释为“蒹葭”的“飘渺之态”也表现着诗人追求“伊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2.“伊人”之谓
  郑《笺》“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将“伊人”定义为“贤人”南宋朱熹《诗集传》“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未指明“伊人”的形象。而清人姚际恒、崔述、方玉润等人认为“伊人”为“隐居的贤人”。
  《小雅·白驹》“所谓伊人,于焉逍遥。”“所谓伊人,于焉嘉客。”毛序:“《白驹》,大夫刺宣王也。”郑玄笺:“刺其不能留贤也。”诗中,“伊人”即為“贤者”。“《说文》释“伊”,言“伊,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释“人”,言“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凡人之属皆从人”;而释“民”,言“众萌也。凡民之属皆从民”。可见“人”与“民”的性质不同,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萌,尤懵懵无知儿也。”如《卫风·硕人》,方玉润谓“夫所谓硕人者,有德之尊称也”;《卫风·氓》方玉润谓:“观其以氓直起,亦某甲某乙无知之人耳”集释:“氓,民也。蚩蚩,无知貌。”结合《说文》对“伊”的解释,《诗经》中“人”和“民”的用法,可推《蒹葭》中的“伊人”为“贤者”,而诗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求“贤人”,可说这位“贤人”存在“隐”的行为。
  而《论语》中长沮、桀溺、楚狂接舆皆可定位为“隐居的贤者”,从《论语》内容上看,孔子虽然觉得与这些“隐士”“道不同”,却也十分尊重他们,这与《蒹葭》中诗人对“伊人”“敬”的态度相似。
  此外,《庄子·杂篇·渔父》“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使船而去,延缘苇间。”中孔子对隐士“渔父”的“敬”亦是如此。
  根据文本分析可得“求贤说”更贴近《蒹葭》的题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2]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3]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4]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
  [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7]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
  [8]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9]徐彦峰田亚岐《秦风·蒹葭》与秦都雍城地理环境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9(3)
  [10]孙尚勇“诗书礼乐”与“强国之术”[J]四川大学学报2020(5)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多元化的冲击,对于目前的党史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党史文化建设中所面对的挑战,分析在党史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弘扬党史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现阶段党史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探讨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党史文化;弘扬;革
期刊
“一个小小的好老师”?没错,这正是我对自己的职业的定位。不求名,不求利,只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个小小的老师,但,是一个小小的好的老师。  1996年的春天,我终于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讲台,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回首十三年的教师生涯,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是一颗忠诚教育的热心,以自己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诚信、朴实的人格形象,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从踏上讲台的那
期刊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由五十一支竹简组成的《为吏之道》,出土时同《语书》一起发现于墓主腹下。《为吏之道》文章后面附有两条颁布于公元前252年的魏国法律,足以证明李悝《魏律》对秦律的影响。《为吏之道》有些地方同儒家经典《礼记》、《大戴礼记》相似,有些地方同《老子》和道家思想相似。  学者根据《语书》避讳“正”而用“端”字判它是始皇时期发布的文告。而从《为吏之道
期刊
摘要:方志是指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在清朝之前地方志的记录中有关于噶达和泰宁的记载丰富,惠远寺是清雍正时期出资修建的黄教寺庙,地点就在现在的道孚县,修建是为了让七世达赖喇嘛移居到康巴,躲避卫藏内乱。喀木是指藏语三大地理名称中的康巴,在地方志、图志、图考中记载为喀木。清朝治理西藏时的策略
期刊
《包法利夫人》在文坛中地位斐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本文且从小说三要素出发,浅谈对小说结尾“艾玛之死”片段的赏析。  (一)人物形象刻画  片段中最为生动的便是其中的人物细节描写,通过神态、对话等的刻画,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各色人物点面交织,共同构成了“艾玛之死”这出“大戏”。  主人公艾玛“爱情”崩溃、身负巨债,最终选擇服砒霜自杀。砒霜给艾玛带来的巨大折磨,她却绝口不提后悔,痛苦只让
期刊
沐浴着和煦的朝阳,玉函小学的操场上早已有了一群跃动的身影,随着晨风雨露,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清晨、午后、日暮,颠球、运球、急停、射门;欢笑、呐喊、泪水和汗水仿佛已经成了这所校园最迷人的音符。在那令人神往的地方,一群生龙活虎的阳光足球少年正在我的带领下锻造着自己梦想的翅膀,续写着玉函足球光辉的文化传承。  2009年10月玉函小学被选定为市中区第一批足球特色学校。对于足球专业出身的我来说,刚上班就遇到
期刊
摘要:犯罪中止的自动性,系行为人基于自愿心理而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对于犯罪中止的减免处罚依据,应当结合刑罚目的和责任减少两个方面来讨论。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人身危险性已经减少或消除,那么对其非难的可能性也应当降低,从刑事目的的角度来看,防止行为人再次犯罪的必要程度已经大大降低,无需通过刑罚进行预防,对其就应给予褒奖。关于自动性的认定标准,理论上存在主观说、限定主观说、客观说以及折中说,这些观点都
期刊
摘要: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在陕北这片大地上绽放着独特的魅力,有着极高的传唱度。它的创作来源于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音乐朴素,节奏较为自由,对后世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论文通过对民歌《脚夫调》的分析来窥探信天游的基本特征和音乐风格。  关键词:脚夫调;陕北;信天游;音乐风格  一、陕北民歌《脚夫调》分析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主要传唱
期刊
摘要:柏拉图认为美是难的、难以定义的,但他仍然为自己心中的美设定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即理式、真理,一个事物包含的真理成分越多,它便越可称之为美。理式是柏拉图形而上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它吸纳本质、排斥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柏拉图思想中的“美”偏向于客观领域,主体即便在场,也无法撼动占较大比例的客体之地位。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客观视野下出发对美进行分析,以探求一些客体对象中的真理含量。亚里士多德继承
期刊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在生活中,书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是我的好朋友,它一直陪伴着我。  你也许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拥有一柜一柜的玩具与漂亮衣服。可我并不羡慕你,因为我有着一生也享用不完的财富,那就是书带给我的知识。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常在晚上给我读故事,有一则故事我还记忆犹新:一只小兔子感冒了,兔妈妈带着它去医院。半路上,小兔子逃跑了,它在另一条道上碰见了邻居浣熊奶奶,小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