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如今这个被市场经济充斥着的社会里,懂得感恩的人越来越少,而我们却时常或多或少地接受着别人的帮助。如何将这种爱传递下去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感恩教育也成了小学校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主题。
关键词:小学生 感恩 家庭 学校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實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了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家庭中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1.自身注重言传身教,触发孩子感恩之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言传身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位自身对周围的人、事、物缺少感恩的家长,如何要求子女要有感恩之心?
2.有效利用合宜时机,激励孩子感恩实践。如临近父亲节、母亲节,父母可以及时提醒孩子,鼓励他们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将这些劳动作为献给自己节日的礼物。到了“五一”、“十一”,可鼓励孩子们操持家庭生活,让长辈们休息;到了“教师节”,可叮嘱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贺卡或打个电话,表达真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3.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激发孩子感恩之思。节假日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对身边一些孝敬老人、知恩图报的人物进行调查和采访,收集他们的典型故事。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难以回避的反面事例,也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促使他们进行比较和思考。
4.共同接受感染熏陶,诱发孩子感恩之心。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说:“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可能更为重要。”这是说给教师的,也是说给所有家长的。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思想品德渐趋成熟的重要阶段,家长如果能及时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反映博爱思想的优秀作品,无疑将有助于孩子感恩情感的形成。
二、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学习活动的主阵地
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么我们该如何对还没有行事能力的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我是这样做的:
1.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个学生每周要为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帮父母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有的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孩子好像变得有些懂事了。”
2.树立身边的榜样。在学生中寻找可以树立的典型,把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同时将他们的事迹拿来做橱窗展览,使这些学生的形象得以放大。这样既影响了他们身边的人,同时他们还可以带动身边的人来接受感恩教育。
3.树立感恩教育的意识。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要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的故事会,观看感恩教育的录象影片,如《背着父亲上学》、《洪战辉的故事》……还可以收集相关的公益广告、写感恩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这样,从个人而言,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4.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
5.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大感恩情怀,所谓大感恩情怀,是指感恩对象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总之,感恩教育不容忽视,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师长之恩,尊重师长;感念社会之恩,为社会服务;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我们知道,让学生学会感恩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生 感恩 家庭 学校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實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了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家庭中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1.自身注重言传身教,触发孩子感恩之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言传身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位自身对周围的人、事、物缺少感恩的家长,如何要求子女要有感恩之心?
2.有效利用合宜时机,激励孩子感恩实践。如临近父亲节、母亲节,父母可以及时提醒孩子,鼓励他们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将这些劳动作为献给自己节日的礼物。到了“五一”、“十一”,可鼓励孩子们操持家庭生活,让长辈们休息;到了“教师节”,可叮嘱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贺卡或打个电话,表达真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3.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激发孩子感恩之思。节假日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对身边一些孝敬老人、知恩图报的人物进行调查和采访,收集他们的典型故事。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难以回避的反面事例,也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促使他们进行比较和思考。
4.共同接受感染熏陶,诱发孩子感恩之心。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说:“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可能更为重要。”这是说给教师的,也是说给所有家长的。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思想品德渐趋成熟的重要阶段,家长如果能及时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反映博爱思想的优秀作品,无疑将有助于孩子感恩情感的形成。
二、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学习活动的主阵地
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么我们该如何对还没有行事能力的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我是这样做的:
1.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每个学生每周要为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帮父母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有的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孩子好像变得有些懂事了。”
2.树立身边的榜样。在学生中寻找可以树立的典型,把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同时将他们的事迹拿来做橱窗展览,使这些学生的形象得以放大。这样既影响了他们身边的人,同时他们还可以带动身边的人来接受感恩教育。
3.树立感恩教育的意识。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要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的故事会,观看感恩教育的录象影片,如《背着父亲上学》、《洪战辉的故事》……还可以收集相关的公益广告、写感恩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这样,从个人而言,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4.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
5.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大感恩情怀,所谓大感恩情怀,是指感恩对象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总之,感恩教育不容忽视,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师长之恩,尊重师长;感念社会之恩,为社会服务;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我们知道,让学生学会感恩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