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的探索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2u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面对新课改,我们教育工作者倍感其艰巨性。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网络的普遍应用,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来,而且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已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整合模式各异,效果有别。下面,谈一下本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问题的体会与认识。
  一、各学科教学存在不同的局限性
  学科教学各有各的特点,在九大学科中,如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其课本知识显得单一、空泛、乏味,知识面窄,按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其教学效果显然很差。另外,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理论性强,科学性、逻辑性严谨的理科科目,其内容对不同学生来讲难易不同,有的重点、难点很抽象,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教师用语言很难诠释,大部分学生不易明白,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说,不同学科都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
  二、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科教学更加灵活自如,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变革传统的育人模式,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大胆把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瓶颈,为学科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教学逐渐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打开了新的大门。具体来讲:
  1.再现情景,引发共鸣,强化感知,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下,教材呈现形势多样化,有些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很难感知或无法感知,教学难度较大,此时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直观地呈现事物的主体并真实模拟它的变化过程,如化学中的化学反应,物理中的碰撞、波等,这样再现情境,可强刺激,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提供多重感知刺激的感知材料,可引发共鸣,突出感知对象,强化感知效果,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可强化重点,化角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延展课堂的时空范围
  课本的知识、理论的传授往往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借助网络、课件、视频等教学音像资料可充分展示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如语文学科可开展网上阅读、电子阅览等,打破课本的局限性,使知识不断延展,开阔眼界,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
  3.可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多种双向传输方式及其大量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有效地配合各学科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方便了师生的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及方法运用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信息技术要“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的宗旨,把课改理念和网络手段带进课堂,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大胆探索整合模式与方法。
  (一)以课程知识为中心的整合模式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综合各种教学素材,按课标设计教学课件,利用幻灯片、动画演示等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尤其是重难点,进行知识传授,以达到教学目标。目前,我校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出较满意的教学课件,教学效果较理想。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式的问题讲座、讨论,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增进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利用论坛(BBS)、聊天室、即时通讯软件(POPO、QQ、MSN、UC等)、博客(Blog)等工具进行学习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展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大大增强,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3.信息技术作为分层教学工具
  不同学科、不同学生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各科教师可利用软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根据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与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练习及测试,适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整体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
  1.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组织的工具
  资源共享是网络特有的功能之一,各学科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共享网络中海量的相关的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在校园网、Internet、远程教育网上,师生均可利用检索、查询、下载等手段积累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实现多角度、多层面辩证地看待事物。
  2.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再生成的工具
  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就是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运用。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的东西。如学生有自已的研究成果,作品展示了学生应用Word、PowerPage、FrontPage、Flash,Authorware等工具软件的能力,有的借鉴了的制作技巧设计出了精美的网页、流畅的课件等。从布局、色彩、内容看,学生基本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再生成来实现资源的组织与呈现了。
  信息化时代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更离不开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载体地位,改善各学科教学手段,优化各学科教学方式,扩大课堂知识容量,丰富课堂评价形式,拓展学生获知途径,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他文献
一、 关于学习方式的理解  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或Learning 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观点1: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观点2:简单说来,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
期刊
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
期刊
一、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成功始于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人类生活的基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多注意调节好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给他们营造一个成功的氛围,让他们信心十足的去学习,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高考属于艺术类考试,因为文化课的考分要求比非艺术类学校低,所以有不少文化考分不太理想的学生就选择了美术学习。三年前我和另一位美术教师开始带的美术高
期刊
我在学校听课期间,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叫不上老师的姓,什么课程就叫什么老师;老师叫不上学生姓名,特别是课节较少的任课教师,提问时用手指着某同学回答问题。这种现象,看似小事,笔者却认为它有不小的不良后果。  一、学生不知老师的姓(名)。  1.给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例如,学生找地理老师有事,可不知地理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在校院里四处询问,可是能准确说出究竟是哪位地理老师的人有几个呢?  2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好的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我教给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词汇、学
期刊
前 言  曾几何时,“夜里挑灯备课”,老师在柔弱的灯光下完成着一个人的精彩;现如今,因为大量教参与集体备课的缘故,教案已经成了“专家智慧与集体力量”的产物。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并非亲手打造,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机智无法体现,不能做到 “因生”施教;更大的问题是,一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容易做到及时整改。为什么信息时代我们的教案反而不易实现教学目标?是否可以让教案借信息时代的东风进一步走向深刻与个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能轻松实现图、文、声、像等媒体的再现功能,使得知识的呈现方式更为多样化,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生活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多媒体教学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
期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建设兼有先进性与广泛性的重要特征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一、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建设和谐文化,必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对此大家已达成共识。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主体作用,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仍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我认为不妨先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式展开  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
期刊
“近来身体不适,感冒时好时坏,天天不舒服”,我把这归于一句玩笑话“那都是甲流疫苗惹的祸”。上一天完课后已心力交瘁,为班上一些孩子调皮所气恼,尽管发了脾气,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家伙影响了课堂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现在的孩子,一不能骂,二不能打,只能教师批评几句,孩子习惯了,根本不起作用。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该班后面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那几个调皮捣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