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农保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生工程,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经办管理服务的能力水平更是直接决定了新农保政策制度的落实程度,在新农保的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分析了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现有问题,并阐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了完善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的方式,旨在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改进其中的不足,促进我国新农保的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农保 经办管理 完善
一、现行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1.新农保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经办管理服务是运行国家政策的基本手段,是国家意志的重要承载”,政策是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只有在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的指导下,才能规范指导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目前我国新农保政策才初步开展,走向规范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造成一些问题,特别是新农保没有很好衔接原有保险制度,造成了多种保险制度并存的问题,比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老农保制度、新农保制度等,另外一些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也采取了养老保险措施,比如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五保户”制度、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等。除此之外,新农保政策还有许多的缺漏,比如在经办管理服务的问题上,没有及时制定出台个人账户管理规章、数据管理规范、基金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导致工作麻烦混乱,严重阻碍了新农保政策的推进实施。
2.基金管理不善,增值保值水平低。新农保政策从2009年开始试点推行,到现在已有九年的时间,没有达到完全普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参保人数增多,参保档次提高,基金规模日益增大,根据“老农保”的经验,选用存银行收利息、购买国债的低效的运营方式,不能解决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2015年8月我国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养老基金实行中央集中运营、市场投资运作,由省级政府将各地可投资的养老基金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专户,统一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养老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这样可突破原有瓶颈,运用市场机制投资,可有效实现基金的增值,但无疑又增加了风险,投资并不能绝对地获得收益,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而且在基金的投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投资进行有效的监督,可能导致资金流失,造成更大的损失。
3.宣传力度不够,参保意识不强。和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不同,新农保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具有特殊性。首先,广大农民对新农保存在极大的观念差异,主要原因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上“旧农保”影响,对社会养老认同度不高;而且,新农保的投入关乎的是未来长远的利益,而农民更看重眼前实际的利益,由于对新农保认识不足,对其存在不相信的态度。其次,农民流动性强,居住分散,现在很多农民进城务工,流动性强,而新农保异地办理工作还没实现;居住区不但分散,而且可能往来交通不便,难以传达信息,给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带来很大挑战。这些特殊性,加剧了宣传的难度,还有基层新农保工作的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管理不科学、沟通不到位等,使得新农保政策没有很好的传达,参与新农保人虽逐年增多,但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普及效果,特别是现在的一些青年人,他们的参与热情并不高。
4.经办管理服务力量薄弱。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主要靠基层服务机构完成,基层经办管理服务力量相对薄弱,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设施投入不足,配备不齐全,信息录入困难;第二,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对相关的新农保政策理解不够,甚至有些服务态度差,人员职业化不强;第三,许多基层不设有专门办理机构,有其他机构兼任办理,影响了经办管理服务工作。
二、完善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務的方式
1.完善新农保相关政策。完善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首先就要搭建良好的新农保政策平台,解决新农保政策的疏漏,保障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国家人力资源应做好相关的法规政策,完善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老农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政策,用制度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规定个人基金的转移、数据安全管理、养老待遇、个人账户管理、业务档案的管理等的衔接办法,逐步实现新农保与相关制度之间有序过渡,而且国家应明确新农保的逐级程序,实现中央统一管理。在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政策上,也应随着实际的改变,不断调整完善,特别是在基金加入市场投入的背景下,应加大对资金流向的动态监督管理,防止新的不安全性。
2.实现经办管理信息化。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应该信息化。首先,实现信息化的办理流程,在各地区设置互联网服务终端,使新农保工作可以在网上办理,比如网上申报审核、个人账户网上查询、新农保相关政策通知,既可以节省办理人的时间和经办成本,也可以使办理工作简易轻松,这有效解决我国农民人口分布广、流动性强的问题,同时为达到服务过程的信息化,应对基层设施加大投入,保证具备应有的办公条件。其次,实现了信息化的办理流程,可以实现信息化的共享,信息化过程突破了民众之间、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障碍,经办人可以获得平等化的信息,共享信息,可以节省经办麻烦和误会,另外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信息化,使得参保人信息录入数据化、透明化,方便不同地区级别部门查询和交流,实现工作内部的信息化共享,使不同部门之间可以有效配合、衔接、调理新农保工作。
3.加大队伍建设。新农保经办服务工作人员是参保人和新农保政策联系的桥梁,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新农保工作的办理结果,现在基层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不够专业化,所以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具备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应有的办公能力;第二,强调服务至上的理念,服务应具有主动性,并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参保人的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第三,建立能力证书认证体系,使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职业化,提高行业门槛。
三、结语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加上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为了社会稳定的发展,我们急需做好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只探讨了其中一些突出的重要问题,但在实际的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中还会出现一些细小或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工作中需要留意解决。同时,应明确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同,新农保涉及地区广而且人群分散,主要是通过提高政策的福利性,采用宣传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参保,在解决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问题时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完善经办管理服务,稳步推进新农保政策。
参考文献:
[1]苑欢欢.河北省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
[2]吕雪涵,刘小春.完善“新农保”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2012,(3):63-64. [3]孙彬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4.
[4]张雪,魏军,梁春玲等.关于完善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41):76-77.
[5]黄英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求与供给研究——以田阳县为例[D].广西大学,2012.
[6]钱振伟,王翔,张艳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1,(2):59-62.
关键词:新农保 经办管理 完善
一、现行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1.新农保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经办管理服务是运行国家政策的基本手段,是国家意志的重要承载”,政策是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只有在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的指导下,才能规范指导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目前我国新农保政策才初步开展,走向规范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造成一些问题,特别是新农保没有很好衔接原有保险制度,造成了多种保险制度并存的问题,比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老农保制度、新农保制度等,另外一些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也采取了养老保险措施,比如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五保户”制度、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等。除此之外,新农保政策还有许多的缺漏,比如在经办管理服务的问题上,没有及时制定出台个人账户管理规章、数据管理规范、基金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导致工作麻烦混乱,严重阻碍了新农保政策的推进实施。
2.基金管理不善,增值保值水平低。新农保政策从2009年开始试点推行,到现在已有九年的时间,没有达到完全普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参保人数增多,参保档次提高,基金规模日益增大,根据“老农保”的经验,选用存银行收利息、购买国债的低效的运营方式,不能解决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2015年8月我国发布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养老基金实行中央集中运营、市场投资运作,由省级政府将各地可投资的养老基金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专户,统一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养老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这样可突破原有瓶颈,运用市场机制投资,可有效实现基金的增值,但无疑又增加了风险,投资并不能绝对地获得收益,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而且在基金的投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投资进行有效的监督,可能导致资金流失,造成更大的损失。
3.宣传力度不够,参保意识不强。和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不同,新农保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具有特殊性。首先,广大农民对新农保存在极大的观念差异,主要原因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上“旧农保”影响,对社会养老认同度不高;而且,新农保的投入关乎的是未来长远的利益,而农民更看重眼前实际的利益,由于对新农保认识不足,对其存在不相信的态度。其次,农民流动性强,居住分散,现在很多农民进城务工,流动性强,而新农保异地办理工作还没实现;居住区不但分散,而且可能往来交通不便,难以传达信息,给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带来很大挑战。这些特殊性,加剧了宣传的难度,还有基层新农保工作的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管理不科学、沟通不到位等,使得新农保政策没有很好的传达,参与新农保人虽逐年增多,但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普及效果,特别是现在的一些青年人,他们的参与热情并不高。
4.经办管理服务力量薄弱。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主要靠基层服务机构完成,基层经办管理服务力量相对薄弱,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设施投入不足,配备不齐全,信息录入困难;第二,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对相关的新农保政策理解不够,甚至有些服务态度差,人员职业化不强;第三,许多基层不设有专门办理机构,有其他机构兼任办理,影响了经办管理服务工作。
二、完善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務的方式
1.完善新农保相关政策。完善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首先就要搭建良好的新农保政策平台,解决新农保政策的疏漏,保障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国家人力资源应做好相关的法规政策,完善新农保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老农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政策,用制度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规定个人基金的转移、数据安全管理、养老待遇、个人账户管理、业务档案的管理等的衔接办法,逐步实现新农保与相关制度之间有序过渡,而且国家应明确新农保的逐级程序,实现中央统一管理。在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政策上,也应随着实际的改变,不断调整完善,特别是在基金加入市场投入的背景下,应加大对资金流向的动态监督管理,防止新的不安全性。
2.实现经办管理信息化。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应该信息化。首先,实现信息化的办理流程,在各地区设置互联网服务终端,使新农保工作可以在网上办理,比如网上申报审核、个人账户网上查询、新农保相关政策通知,既可以节省办理人的时间和经办成本,也可以使办理工作简易轻松,这有效解决我国农民人口分布广、流动性强的问题,同时为达到服务过程的信息化,应对基层设施加大投入,保证具备应有的办公条件。其次,实现了信息化的办理流程,可以实现信息化的共享,信息化过程突破了民众之间、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障碍,经办人可以获得平等化的信息,共享信息,可以节省经办麻烦和误会,另外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信息化,使得参保人信息录入数据化、透明化,方便不同地区级别部门查询和交流,实现工作内部的信息化共享,使不同部门之间可以有效配合、衔接、调理新农保工作。
3.加大队伍建设。新农保经办服务工作人员是参保人和新农保政策联系的桥梁,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新农保工作的办理结果,现在基层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不够专业化,所以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具备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应有的办公能力;第二,强调服务至上的理念,服务应具有主动性,并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参保人的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第三,建立能力证书认证体系,使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职业化,提高行业门槛。
三、结语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加上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为了社会稳定的发展,我们急需做好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只探讨了其中一些突出的重要问题,但在实际的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中还会出现一些细小或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工作中需要留意解决。同时,应明确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同,新农保涉及地区广而且人群分散,主要是通过提高政策的福利性,采用宣传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参保,在解决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问题时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完善经办管理服务,稳步推进新农保政策。
参考文献:
[1]苑欢欢.河北省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
[2]吕雪涵,刘小春.完善“新农保”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2012,(3):63-64. [3]孙彬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4.
[4]张雪,魏军,梁春玲等.关于完善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41):76-77.
[5]黄英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求与供给研究——以田阳县为例[D].广西大学,2012.
[6]钱振伟,王翔,张艳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1,(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