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问题的解决讲究的是有理有据, 小学数學课堂教学更是让学生有理有据地学、有感而学、明理而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而提升数学素养。而一味地教师说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已然行不通,更谈不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真正让说理走进课堂, 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数学味,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深度学习
引言:
黎加厚教授指出:“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带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一、深入研究教材,厘清知识脉络,促进深度学习
联系与建构是深度学习的三大特点之一,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能否将新学的算法与已学相关算法进行联结形成一个体系,是判断学习是否有深度的指标之一。而这取决于教师对知识及其脉络的理解程度。只有深刻领会知识间的联系并了解学生已有认知起点,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引导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也才能根据它在后续学习中的地位,适度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所处位置,明了它的“前世今生”,厘清知识脉络。
二、聚焦说理课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说理课堂要求教师要设计出有“ 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经历质疑、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概括等学习过程,让学生直面知识本质,深度参与学习。然而, 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受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不良教学行为。
1.教师慢一点,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互动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猜想、验证,从而内化知识。而很多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通常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有学生回答到教师的点上,教师就迅速让学生“研究”下一个问题,这样急匆匆的“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并未真正发生,更无从深入。因此,说理课堂需要教师学会慢一点,在抛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为后续的深入交流作好铺垫。
2.教师静一点,让学生多交流。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有绝对话语权,常见的现象是教师经常喋喋不休,与学生的互动多为打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这样的课堂不仅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也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自主意识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说理课堂需要教师学会静一点,把思考的时空、应有的话语权留给学生,让独立思考与充分交流贯穿始终,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深度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要怎么学、要怎么与同伴合作与交流。
3.教师趣一点,让学生多体验。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难学,很大原因是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说理课堂需要教师学会趣一点,在设计学习素材时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这里的“趣”不是形式上的趣,是指把学习素材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有趣些,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理解抽象的,把人为制造的难点降下来,将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交流、说理,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三、深度思考设计,把控教学方向,促进深度学习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引向深入的载体,好比追寻“诗和远方”需要的交通工具和指南针。只有经过深度思考、精心预设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算法探索的过程,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孩子进入深度学习。
1设计的大问题要能引导深度学习
“大问题”是指在教学关键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知识本质的问题。将“大问题”设计好了,对于学生 进行深度学习会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小数加减法的道理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吗?”要让学生弄懂这个核心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在对比质疑、尝试说理环节设计大问题引导讨论: “列竖式时到底是什么对齐?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和交流,明白小数加减法计算与整数加减 在形式上的不同(对齐方式)而实质上的相同(数位 对齐)。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展开学习,才能使学习触及知识本质,促进知识的联结、迁移与建构。
2设计的细微处要能辅助深度学习
教学细微处的设计是指在确定大方向后做的细节处理。包括教材的处理、情境的选择、教具的选择甚至数据的选择等。例如,本课教学中,在情境直观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本质,引导学生在更具一般化的层面上学会脱离直观,相对抽象地进行思考, 从过程、方法上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探究后说理。
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切身体验,包括学生的观察、尝试、操作、感悟和体会。这一片段中,教师能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各自说了算法,再借助探究单操作后说理。这样的处理使学生增强了体验,符合深度学习中“体验—高阶思维” 的基本特质。但是教师在此处还可以做更深刻的处理,如生 2 回答“6 在个分位上”,说明他对数位的概念不清,把小数部分的末位与整数部分的末位(个 位)混淆,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会在小数点对齐后又 将小数部分末位对齐的原因。教师可以及时追问: “你说的‘个分位’老师不大明白,你能说明下吗?”帮他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另外,这个学生的计算是从高(个)位算起的,这也是值得深挖的地方,应该把
这问题放大,让全班同学都思考“小数加法计算时也要和整数一样从个位算起吗?”引导学生联系整数加法学习的经验,通过对比辨析明白小数加法计算也存在满“十”向高一位进“1”的问题,也应该从低位算起。这时再引导:小数加减法计算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大家可以边学边思考。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联结沟通,从学法上保证深度学习的进行。
总结;聚焦说理的数学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说理的过程,可以是语言表达、数据说明,也可以是画图表达。这些方法都将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展示自我与彼此对话的时空,使学生敢说理、会说理、爱说理,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围绕问题及时评价、适时点拨,引发学生“讲理一质疑—再讲理—再质疑”的思维互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不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思辨能力,真实体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深度学习
引言:
黎加厚教授指出:“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带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一、深入研究教材,厘清知识脉络,促进深度学习
联系与建构是深度学习的三大特点之一,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能否将新学的算法与已学相关算法进行联结形成一个体系,是判断学习是否有深度的指标之一。而这取决于教师对知识及其脉络的理解程度。只有深刻领会知识间的联系并了解学生已有认知起点,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引导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也才能根据它在后续学习中的地位,适度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所处位置,明了它的“前世今生”,厘清知识脉络。
二、聚焦说理课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说理课堂要求教师要设计出有“ 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经历质疑、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概括等学习过程,让学生直面知识本质,深度参与学习。然而, 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受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不良教学行为。
1.教师慢一点,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互动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猜想、验证,从而内化知识。而很多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通常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有学生回答到教师的点上,教师就迅速让学生“研究”下一个问题,这样急匆匆的“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并未真正发生,更无从深入。因此,说理课堂需要教师学会慢一点,在抛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为后续的深入交流作好铺垫。
2.教师静一点,让学生多交流。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有绝对话语权,常见的现象是教师经常喋喋不休,与学生的互动多为打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这样的课堂不仅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也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自主意识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说理课堂需要教师学会静一点,把思考的时空、应有的话语权留给学生,让独立思考与充分交流贯穿始终,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深度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要怎么学、要怎么与同伴合作与交流。
3.教师趣一点,让学生多体验。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枯燥难学,很大原因是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说理课堂需要教师学会趣一点,在设计学习素材时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这里的“趣”不是形式上的趣,是指把学习素材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有趣些,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理解抽象的,把人为制造的难点降下来,将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交流、说理,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三、深度思考设计,把控教学方向,促进深度学习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引向深入的载体,好比追寻“诗和远方”需要的交通工具和指南针。只有经过深度思考、精心预设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算法探索的过程,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孩子进入深度学习。
1设计的大问题要能引导深度学习
“大问题”是指在教学关键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知识本质的问题。将“大问题”设计好了,对于学生 进行深度学习会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小数加减法的道理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吗?”要让学生弄懂这个核心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在对比质疑、尝试说理环节设计大问题引导讨论: “列竖式时到底是什么对齐?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和交流,明白小数加减法计算与整数加减 在形式上的不同(对齐方式)而实质上的相同(数位 对齐)。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展开学习,才能使学习触及知识本质,促进知识的联结、迁移与建构。
2设计的细微处要能辅助深度学习
教学细微处的设计是指在确定大方向后做的细节处理。包括教材的处理、情境的选择、教具的选择甚至数据的选择等。例如,本课教学中,在情境直观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本质,引导学生在更具一般化的层面上学会脱离直观,相对抽象地进行思考, 从过程、方法上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探究后说理。
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切身体验,包括学生的观察、尝试、操作、感悟和体会。这一片段中,教师能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各自说了算法,再借助探究单操作后说理。这样的处理使学生增强了体验,符合深度学习中“体验—高阶思维” 的基本特质。但是教师在此处还可以做更深刻的处理,如生 2 回答“6 在个分位上”,说明他对数位的概念不清,把小数部分的末位与整数部分的末位(个 位)混淆,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会在小数点对齐后又 将小数部分末位对齐的原因。教师可以及时追问: “你说的‘个分位’老师不大明白,你能说明下吗?”帮他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另外,这个学生的计算是从高(个)位算起的,这也是值得深挖的地方,应该把
这问题放大,让全班同学都思考“小数加法计算时也要和整数一样从个位算起吗?”引导学生联系整数加法学习的经验,通过对比辨析明白小数加法计算也存在满“十”向高一位进“1”的问题,也应该从低位算起。这时再引导:小数加减法计算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大家可以边学边思考。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联结沟通,从学法上保证深度学习的进行。
总结;聚焦说理的数学课堂,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说理的过程,可以是语言表达、数据说明,也可以是画图表达。这些方法都将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展示自我与彼此对话的时空,使学生敢说理、会说理、爱说理,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围绕问题及时评价、适时点拨,引发学生“讲理一质疑—再讲理—再质疑”的思维互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不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思辨能力,真实体现深度学习。